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开江县教师进修校以绣花功夫谱写扶贫华章

发布时间:2020-09-22 06:48:3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世权 彭辉)69户贫困户,三四平方公里的山区分布,距县城56公里的路程,这是开江县教师进修学校13名帮扶干部承担的脱贫攻坚任务。没有消极抱怨,没有豪言壮语,他们在支部的领导下像绣花一样,把扶贫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绣花还得针尖利,党建工作为统领

面对如此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县进修校的领导班子很快有了工作思路,那便是像绣花来开展工作,三五几年下来一定会有显著成效。“绣花还得针尖利啊,繁杂的扶贫工作必须有一个统领,这就是我们的党建工作,抓好了就有了锋利的针尖。”支部书记、校长胡东升如是说。学校成立了以胡东升为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讲话,学习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帮扶干部的心里亮堂了,脱贫攻坚的激情调动了。支部的12名党员全部参加了扶贫工作或辅助工作,“胡东升7户、柏世勇6户、唐元成6户……”他们深知认领的不是数字,而是责任、义务。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理性的,他们的成果是显著的。

绣花找准关键点,驻村干部排头兵

脱贫攻坚在哪里,党建工作的重心就在哪里。胡东升同志坚持每年到扶贫的村社讲党课2次,经常与新街社区、竹儿坪村支部探讨贫困村的党建工作。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是做好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李世权、周运权、周方雄,都是年过五十的老党员,当了多年单位主要领导的他们主动请缨承担这一艰巨的工作,田间地头、披星戴月地为贫困户做实事,得到了他们的高度认可,一见第一书记的身影,他们都会放下农具,热情地打个招呼,主动地谈谈想法。入党积极分子、驻村干部杜小强已经在竹儿坪村工作了三个年头,本该换下岗位的他,本该照顾女儿的他,选择的继续服务脱贫攻坚工作。和他搭档的扶贫工作队长曾祥军说:“小强同志真有老黄牛精神,脱贫规划、资料整理、技术指导,样样都做得顶呱呱。”

一团一团拼华章,做好小事成大局

学校帮扶工作领导小组认为既要做好规定动作,又要做好自选动作,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好一件件实事,为脱贫攻坚起到辐射作用。鉴于县进修校财力单薄的现状,学校班子就采用绣花式的帮扶举措。2017年,为竹儿坪村集体经济脆冠梨捐资近4万元,2018年为社区、居委会捐助会议活动桌椅、办公设备,2019年为新街社区捐植100余株绿化树,2020年为就读开江电大的贫困户学员减免学费……几年下来,帮扶村社的办公环境、经济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翠冠梨已经有150亩挂果,产梨1500公斤,产值达18000元,竹儿坪村被评为“县级四好村”“市级四好村”,顺利通过验收退出贫困村行列。

百花满园才是春,干群同心永脱贫

习近平总书记“脱真贫,真脱贫”的指示时刻在扶贫干部心间萦绕。13名帮扶干部按照“年年有变化,奋力奔小康”的思路做起了绣花功夫,每年重点对帮扶的一两户贫苦户进行集中帮扶,帮助他们走上致富路。贫困户唐代洪因病在家休养,帮扶干部彭辉一方面鼓励他挑战病魔积极治疗,另一方面为他联系适合工作的厂家务工。如今的他和妻子均在外地务工,年收入远远超过了退出贫困线的标准,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贫困户唐永生高中毕业后就在家待业,帮扶干部杜小强多次找其沟通交流,帮助他就读电大专科,还干起了村上扶贫专干的工作,思想态度和经济收入都有了明显的改观。类似这样的贫困户不胜枚举,这就是县进修校帮扶干部一针一针绣出来的脱贫美篇。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