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蜀丰报道) 4月3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江苏省无锡市顺心保洁有限公司董事长、蓉湖村吴氏宗祠宗亲会会长吴焕其组团前往无锡市惠山区玉祁街道蓉湖村吴氏祠堂缅怀先辈,弘扬祖德,家风传承之典范。
在蓉湖村吴氏宗祠举行点香叩拜及献水果等贡品后,在吴焕其倡议下,大家积极为蓉湖村吴氏宗祠维护保养捐赠善款。他们分别是吴焕其5万元,吴鸣芳5万元,吴建均5万元,吴建其5万元,吴国骄1万元,吴龙昌1万元,吴建龙1万元,吴方明1万元,吴曦明1万元,吴伟林1万元,吴兴洪1万元,吴申荣1万元,吴其昌1万元,吴军1万元,吴德良伍仟元,吴建昌肆仟元,共计30万零9000元。
据介绍,今天的蓉湖吴氏祠堂不仅传承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后人追根溯源的精神寄托,而且也成为一道靓丽的祠堂特色风景。这座保留完整的吴氏古建筑群,对挖掘、研究、弘扬传统文化以及建筑学、考古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已幻化为一种精神,一种元气。吴氏先祖谦让、开拓、包容、思变的遗风和现代家族倡导的德、智、礼、仪、信教育相辅相成,将永远造福人类。
据中国诚信企业家、天下吴氏网高级顾问、世界至德总会常务副主席、中华吴氏宗亲总会首届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吴氏通书》编纂委员会荣誉顾问、江苏省无锡市顺心保洁有限公司董事长、蓉湖村吴氏宗祠宗亲会会长吴焕其介绍,“惠山区玉祁街道蓉湖村的吴氏宗亲花了整整三年干了二件十分了不起的大事,由吴氏宗亲共同集资850万修缮吴氏宗祠,还原500年前的吴氏宗祠原貌,被文物专家称誉为“中国祠堂建筑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编纂一套36冊近数十万字,三万多吴氏后裔的祥细资料的《蓉湖大统宗谱》。丰富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十分珍贵的参考收藏价值该宗谱被上海图书馆收藏。”
蓉湖吴氏宗祠是一座古朴而典雅的宏伟建筑、江南各氏族中最完整的宗祠,屹立在太湖之滨的惠山区玉祁街道蓉湖村,像一座伟大的丰碑,吸引着天下吴氏族人、游客的参拜、游览,被文物专家称誉为“中国祠堂建筑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
据了解,2015年2月,由苏州计成文物建筑研究所承担设计,江苏江都古典园林建设有限公司负责修缮重建。修缮采用落架大修,恢复东四间三进两戏台两天井及回廊等清初原貌;恢复西三间三进两亭子两天井回廊等民国初期建筑原貌。恢复原匾额楹联等装饰,另有台湾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题“蓉湖吴氏宗祠”之匾额。
元代前,仲雍后裔为避战乱,由常熟徙锡邑,隐居蓉湖,建“吴氏宗祠于延陵、梅里、申浦、阊门凡四所”,后该祠又由其后裔于康熙、嘉庆、道光、民国年间不时修葺,遂成完整之格局。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南巡,驻跸苏州行宫,钦赐匾额“至德无名”;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皇帝南巡,驻跸苏州行宫,钦赐匾额“三让高踪”。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题赠匾额“第一世家”。由于历史原因,宗祠也多次遭遇劫难,神翕俱毁,御匾文物散落无踪,但主体建筑却得幸存。
2014年初,由以吴焕其、吴建钧为代表的吴氏后裔共同集资850万元修缮,历时二载余还原了500年前的吴氏宗祠原貌,修缮施工中,采用落架大修,恢复了东四间三进两戏台两天井及回廊等清初原貌;恢复了西三间三进两亭子两天井回廊等民国初期建筑原貌;恢复了原匾额楹联等装饰;至德堂、文德堂、敬德堂、耕读亭、流芳门、养德门等建筑得到全部修缮,基本达到修旧如旧。
历代先贤名儒所撰碑文、匾额、槛联等也恢复如前。门上方置台湾原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亲题“蓉湖吴氏宗祠”之匾额,庄重而醒目。修缮的同时还编纂《蓉湖大统宗谱》,36册近数十万字,收集吴氏后裔三万多名祥细资料,被上海图书馆收藏。竣工后的蓉湖吴氏宗祠占地面积2133平方米,建筑面积1262.4平方米,该宗祠被无锡市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成为无锡乃至江苏最重要的族谱文化遗迹。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