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想念外公

发布时间:2020-08-18 00:08:5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何海霞)久前每近年节逝去的老人总会入梦里来,一如生前慈爱和善的脸庞。老人身后的安息之地,松枝密林的山上巍巍的白塔脚下,那一段蜿蜒的山路,带着太多饱含深情的记忆。

梦里外婆满脸荡漾笑意,虽久病在床,看望她时坐立起来的样子也是目光清翟,心情明朗,甚而略带些活泼的童趣之心。

外公留给我们的则是沉默的佝偻的身影。记得年幼时和外公外婆都同住在一个厂矿铁合金厂的三车间家属区,多户连排房和单元楼之间只相距几百米。因为离得近,所以没事就会逛去外公外婆家玩。那时的外公于幼小的孩子而言只是一个慈祥的存在,没多少话语交流,现在回头想来,外公也算是那个年代有文化懂生活趣味的人了。

想起小时在看过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后,无意在外公家居然翻出了大开本旧黄纸面的《射雕英雄传》和它的前传《神剑金雕》。记得当时象是寻获了暗藏宝物一般地兴奋。

外公爱吸叶子烟。常常是摆出长长的烟杆,坐在屋门口一张一张地卷起烟叶,塞进烟鼻里点燃,他的脸庞清瘦好似只挂着一层面皮,终年都戴着一顶两个耳朵翻卷上去的帽子。

那个年代的老人鲜有听歌的乐趣,特别是除了带着革命烙印的红歌之外的流行音乐。外公一直都有一个手提式录音机和一台小收音机,好象每次在他家都会听到五斗柜上摆着的收音机广播频道播放着新闻什么的。外公很喜欢听邓丽君的歌,几乎邓丽君所有的歌曲盒带他都收集有,各种的封面造型,宛若现代的铁杆粉丝一族。闲时那个摆放在床上的录音机里终日都播放着她甜甜美美,轻轻柔柔的歌曲。受其影响邓丽君的歌曲于自己也是熟于耳。想来那个时候的老人生活物质虽然简单,精神上也是饶有乐趣的了。

外公外婆都爱猫。家里一直都养有猫咪,记得曾有一只猫咪花灰花灰的毛色,唤作‘麻妹儿’。‘麻妹儿’伶牙俐爪的,在一条公共过道加水沟相隔的厨房和住房间窜来窜去,一道影子似地迅捷。总觉得猫诡异而灵气逼人,‘麻妹儿’深得老人宠爱,在老人的眼里手底温驯乖巧,对外人则是十分的张狂。有一次在屋子里阴阴凉凉黑暗角落的竹篮里看见猫咪产了一窝四只小小猫,。幼小孩子的我们惊奇而小心翼翼地瞧着刚刚出生还惺惺未睁开双眼可爱的小生灵们。爱猫的人好似也是恋家爱家的人了吧。

外公是一个极爱外出的人。退休了闲不住的他几乎每天都会出门。上午出去下午再回来。到街上遛遛,买点东西,坐坐茶馆,听听街边新闻,看看热闹什么的。回家时给小孩子带一些米白涂有红色条纹的麻杆样的糖果,或是带白色糖衣的花生果子,芝麻块,滚有白糖的面粉果子类的杂糖。还有那个一下油锅就膨胀变胖的五颜六色的虾片。对于天性爱吃的小孩子真是莫大的享受。记得外公还曾为那时上学的自己带回来两本数学和物理化学公式小手册回来。方便又实用。

记得外公家里有许多的文艺期刊杂志。那时没有书架,书就搁在玻璃柜子里或是堆几本在床上角落,难道老人也有睡前翻两篇书的习惯?老花眼镜倒是有看见摆放床头的了。记得那些书里有中华传奇,南风,世界之窗,大众电影,武林杂志……。对于一个小小的阅读迷来讲,可以拾来许多的生动趣味时间。

外公没事也会翻看中医草药的书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什么的也是有的。他自己琢磨着研究一些药方子,遇到小毛小病的甚至自己写了药方让家里人到街上中药房去替他抓来熬服。可能外婆体质较弱,一直小病不断,遇着紧急状况,出诊的医生也不一定能立马赶到,那个厂矿的医务室又建在山坡顶上,要爬上好几百步的石梯才到得了,试想一个已经病着身体虚弱的人哪里有那么多的力气上到那样的高处呢,这也是使得外公自己看书摸索了些治疗门道出来的缘由了吧。替外婆打针输水什么的也是会的了。

有时觉得外公外婆的心性也是相近,有那么一点点老顽童的心。外婆心思单纯,凡事不会往复杂里去,常常是说话眼底带笑,天塌下来也会觉得有人顶着的轻松心态。即使老了行动没怎么快,闲来也是扶着墙角串门说话 ,病卧床上一样的口齿清晰,思维灵活,坐起身来神采奕奕,天天喝点小药酒,到七十多岁也还是满头黑发少见一根白。外公是乐于接受新奇思想事物一类,感兴趣想知道了解的东西多,有足够的求知探奇心,自己找寻各种的生活小趣味,老了的人生精神念想也是丰富。两人都相似,有一种放射性的思维习惯,有一颗开放包容乐观的心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许是隔代和当时的幼小,家庭中的琐碎和细枝不曾介入到小孩子的心理来。故所思所忆都是表象上的温和平静,其实那个年代的人也自有他们的烦恼和苦楚,心里也有留存他们因病痛因生活的不如意偶尔的叹息。

五个子女在当时那个年代虽不算多,灾荒时候要保障一大家子人的正常生活也是艰难。因为缺少食物小时候的四嬢落下了胃疾,外公也是会背了她走一多小时的路程去县医院看病就诊。外婆一直身体瘦小,体质孱弱,老来因为摔了一跤成骨折卧床好多年都是外公一个人饮食起居生活细微照料,一日三餐都没法离开,对于他那么一个喜欢自由的人来说也是无奈的约束了吧。

记到这里想起一句话来,‘爱是恒久,忍耐与恩慈。’那个时代的人看似没有那么多的甜言蜜语,却在为子女为家庭的付出而共同努力的日子中,能够相互接纳对方的不完美,包容忍耐,以感恩慈悲的心长久相守,不离不弃相伴至终老。那份责任与恒心于那个时代的人是常态,在现代人的家庭感情生活里却好似快成为稀缺品的了。

时光如江水静静地流逝,每当伫立河边时眼前鳞鳞水波中,或是每年春节的祭拜,沿着白塔上山去往墓地的路上,松林拂动的清风中,老人慈爱和善的笑脸一如从前,真切清晰,如影随行。

【作者简介】何海霞,笔名“冰蓝”,重庆市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生于七十年代中期,长在长寿城河街及铁合金厂厂区。从小爱好广泛阅读,习惯于写些文字记录生活,喜欢通过纸笔来表达所想所感及塑造一些文学人物讲诉故事。希望以一些美好的文字带给自己愉悦心情的同时,若能让众亲在阅读时寻到自己的一点影子,勾起一点感怀触动与共鸣,知道有那么一些同类人的存在就好。成人的世界里都带着童年,青少年生活的印记且于性格和思想都影响深远。纵然出走多年,也纵然地理环境不断变迁,对长寿家乡不变的是一份深情的眷恋。曾经以为,那些过去年代年少时候的记忆已随时光渐远渐消逝,或已静静尘封于某个角落里。此刻回首顾望,那些留存心底的景象,人物和故事在被如丝般细细抽出时仍是保持着当日鲜活的生命力”。希望能和读者一起穿越时光,走入曾经熟悉亲切的属于长寿小城的记忆......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