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造福桑梓路自宽

发布时间:2020-07-17 01:15: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接龙镇刘技影喻梅夫妇回乡创业记略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涂宏兵)这是一篇几乎没有修改的文字,是接龙镇上报的。我来不及去消化,已经被文中的主人翁深深吸引,被喻梅和刘技影夫妇的事迹深深感动。分管扶贫工作的揭娟主任介绍说,区妇联推荐巾帼致富领头雁,喻梅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这两口子的桑梓之心,不摆了。”

故事的讲述从那一年开始。

那一年临近春节的一天,接龙镇自力村的村民王光喜打电话给喻梅,说他们老两口反复商量以后,已经决定把附近一家农户的房屋买下来;但是,他们还是有点不放心,所以再次问一问喻梅——他们老两口能不能长期在喻梅那里打工,能不能在喻梅的柑橘园里套种粮食喂猪?

王光喜生于1946年,他的妻子彭长素生于1954年,有听力障碍;两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在决定是否买房的重大问题上,为什么要征求喻梅的意见呢?喻梅跟他们可是非亲非故呀!

这一起,还得从喻梅夫妇的返乡创业说起。

十年前,也就是2007年的年底,也是临近春节的日子,在湖北一片人声鼎沸的鱼塘前,通威饲料公司的销售经理刘技影看着活蹦乱跳的鱼影,心思早已回到了故乡接龙。他在心中反复盘算过,一口鱼塘20亩,一个养鱼户承包两口鱼塘40亩,每年纯收入超过十万;虽说自己在公司的年薪也上了十万,但是孤身在外,形单影只,一想起越来越近的春节,想起地坝里头热热闹闹的年饭,想起大年初一叔伯弟兄上坟祭祖的鞭炮,他就按捺不住回乡的冲动;特别是想到自己在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的就是水产养殖专业,为什么不能回到家乡闯出一番天地呢?

怀着同样梦想的喻梅此时已是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平桥分理处主任,当她知道巴南区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出台了打造重庆主城养心养老基地的宏伟规划的时候,她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梦想在家乡的青山绿水之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于是,她毅然选择了辞职。

两个对农业农村寄托着同样梦想的年轻人殊途同归,一见钟情。他们都相信,对方就是自己披荆斩棘、拓荒凿路的伙伴。他们的山盟海誓区别于常人的是,一定要让农村更美,让那些撂荒的田土焕发生机,要让农民更富,让那些外出的农民返回家园。

难怪,村民王光喜那么信任喻梅,把是不是买房这样大的问题上,也要咨询和征求喻梅的意见。

刘技影喻梅夫妇的创业梦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理想和现实之间常常隔着一条鸿沟。

2015年,喻梅夫妇流转土地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村民们习惯了各自为阵,习惯了互不相干,有的村民并没有看到喻梅夫妇的创业带给他们的利益,他们缺少应有的眼光。有的村民今天答应了流转,明天却又反悔;一块稻田,就因为头脑中的一根筋没有解开,最终还是被一分为二;租赁的挖机要开进流转的地里,就因为某个村民的土地没有流转,被迫改道,绕一大圈,才跌跌撞撞地开进山坳,掩映在荒草杂树之中,只听到突突突的轰鸣,个中滋味,只有喻梅夫妇才能体味。

2019年5月18日,接龙地区暴雨成灾,山洪滚滚而下,喻梅夫妇刚刚投产的七八十亩稻田未能幸免,两口子眼睁睁地看着田坎被洪水冲垮,眼睁睁地看着洪水汩汩地漫过秧苗,眼睁睁看着鱼儿在洪水中消失得无踪无影,他们欲哭无泪。洪灾之后,他们生产自救,重新投放鱼苗,这个时候,钱成了最大的难题。为了筹措八万块钱的资金,他们不得不放下面子,向亲戚开口,向同学开口,向朋友开口,不管多少,哪怕三千两千,能借就是恩人。其中,有不少怀疑的目光,怀疑他们这条路是对是错,怀疑他们会不会一蹶不振。

可是,喻梅夫妇并没有被困难打败,他们的稻家鳅专业合作社实现了预期目标,稻田养鱼、稻田养鳅都获得了成功,特别是稻田养菇,头年9月,球盖菇(又名姬松茸)入土;第二年4月,球盖菇采收,采收之后,刚好种稻,稻菇轮作,实现了稻田效益最大化,大米卖到了每斤8元,是普通大米价格的3倍,球盖菇每斤单价8元,仅此一项,年收入就超过15万元。

刘技影说,五年奋斗,初步实现了回乡时的理想。现在,他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家乡的面貌在自己的努力之下,正在一步一步地变成真正的农村:坡上禾苗青青,田里稻子金黄;绿绿的稻田,悠悠的蛙鸣,那就是从小关于农村的记忆;2015年在接龙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之后,2019年,他们又在石滩镇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种植项目已从粮食、水果、蔬菜,扩大到中药材;喻梅说,她最大的幸福就是给村民发工资的时候,那些数钱的手指,那些灿烂的笑脸,就是自己从小认识的农民的模样。目前,常年在他们合作社务工的村民有二十多人,其中有3户是贫困户。本文开头说到的王光喜彭长素夫妇,每年都在喻梅的合作社务工,年收入两万以上,还种了粮食自己喂猪。

2020年3月,喻梅尝试着建立了重庆稻家鳅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在销售自己的农产品的同时,也帮助村民们销售土鸡土鸭等特色农产品,三个月的运营之后,已有26户村民加盟,在主城区的十多个小区发展了自己的代理商。物流公司闻讯找上门来,主动要求合作,从下单宰杀运输,到送达客户手里,只需4个小时。喻梅的近期目标是年内争取有上百户村民加盟。

喻梅夫妇的大儿子已经12岁了,就在接龙小学上学,下学期就要升到小学六年级。儿子上学放学都不要大人接送,在学校品学兼优,这一点让喻梅很是骄傲。她说,曾经犹豫是不是把孩子送到主城的私立学校,后来还是决定留在身边。刘技影则说:一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选择回乡创业,追求的就是这种风景。

说到这里,两口子都笑了,笑成了山乡的一道风景。

我想,就像他们俩选择回乡创业那会儿一样,对于孩子的教育,对于乡村的发展变化,他们充满了自信。

我来不及去实地采访,违反我写作中的“三亲自原则:亲自看、亲自采访、亲自听。”拿到揭主任提供的信息资料,就整理起来......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