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作家谭竹)巴南属于重庆主城区,辖9个街道、14个镇,其中有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的二圣镇,优美的田园风光曾给我留下十分美好的印象,而这次我前往的是号称“巴南巴适,安澜安逸”的安澜镇。
安澜采风座谈
安澜镇位于巴南区西南部,以清光绪三十三年所建的安澜桥而得名。安定波澜,此地名暗含安邦定国、安居乐业之意,听着就给人美好幸福之感。全镇有三万多人,但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孩子。有贫困户188户,主要因学致贫和因病致贫,现已脱贫187户617人,未脱贫只有1户2人。
安澜采风座谈
患有肝硬化的贫困户肖安强,原本是一个吃着低保不思进取的人,每天无所事事,一睁眼就是喝酒,喝完了接着睡,醒来再接着喝,昏昏噩噩地熬着日子。后来村干部找到他,帮他硬化院坝,以他原来的性子,肯定是甩手不管,反正有人帮他做好。没想到去的时候,竟然看到他担着一挑石子亲自在干,这可喜的变化让干部们看到了他改变的决心,又帮他找了扶贫公益岗位的事情做。就是把公益岗位提供给贫困户,事情不固定,时间也不固定,需要扫马路就扫马路,需要采摘就采摘,能干多久干多久,以每小时来结算工资。
安澜镇大来山天林老师和谭竹主席
我是在顶山村花椒基地见到肖安强的,这是2019年重庆市贫困村提升工程项目,由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建成。说是花椒基地,也种满了辣椒,肖安强就是在这里干着摘辣椒的活儿。他穿着一件短袖衬衣,手臂上套着个红袖笼,上面写着“平安志愿者”几个黄色的字。因为他还兼治安巡逻,护林等职。这一个小小的红袖笼,不仅带给他事情做,还带给他尊严,带给他生活的充实和希望,使他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带着笑神采奕奕的脸,让人完全想象不出来他原本是那样一个醉生梦死的人。
安澜镇建卡贫困户的=饲养的鹅
我问他:你现在还喝酒吗?他连连说:不喝了不喝了!我又问:为什么不喝了呢?他说:现在有事情做了,身体也好了,家里人也骂他,不准他再喝酒了。现在他还贷了五千块钱来养鸡,买了几十只鸡来养。说起贫困户小额贷款,那真是政策好,手续简便,只凭户口本和身份证就可贷,三年内贴息,相当于无息。我问他今年能还上吗?他很有自信地说:还得上!
光大集团捐赠奶牛现场
肖安强的家就在公路边上,石块砌成的墙看着挺结实,原来的屋顶漏雨,政府帮他重新盖了屋顶,那一片红色的瓦,仿佛喻示着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肖安强赶着换了一身衣服来迎接我们,他不再是那个整天只会喝酒的人了,他在意自己的仪容,代表着他对生活重新有了信心。他抱着一堆被子和衣服告诉我,这都是帮扶干部送的,现在是不愁吃不愁穿。是的,光是扶贫公益岗位他每个月都有一千五百多的工资,还有低保收入、土地流转的分红和他养鸡的收入。他打开水龙头给我看,说这也是政府派人帮他装的抽水机,就像自来水一样,一打开就有水。我好奇水是从哪里抽上来的,他指着门前一口池塘说,就是从那里引过来的。我一看池塘离他家有点远,并且横穿了公路,需要在公路下埋管子,工程还挺大的。想起村干部说的话,他们去贫困户家里,先看家中粮,柜中衣,再就是要看水龙头。水是生活基本保障,巴南区政府把无法集中供水的一万九千户,都用引水或打井等方式解决了,再也没有用水困难的人家。
贫困户家的墙
肖安强有一个有出息的儿子肖冯成,考上了湖南大学。据说,在巴南,绝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读不了大学,大学学费要是不超过八千直接全部减免,要是超过了八千免掉八千。说起这个孩子,身世也颇传奇,用当地人的话说,是一个“飘”来的女子和肖安强生下了他,然后又“飘”走了。但是肖安强用她的“冯”姓给儿子取名,纪念着她,用一个“成”字寄予了对儿子成功的期望。
三根树采风
因为疫情,肖冯成正好也在家里,每天用电脑上网课。我们在院子里见到他,他是一个瘦弱的少年,村干部说他性格内向,但面对我们的询问,他还是一一作答,并不拘谨。正聊着遇到肖安强的家庭医生上门随访,同行的还有区纪监委派驻区卫健委的人来检查健康扶贫工作落实情况。家庭医生不仅要上门体检、送药,还要复查慢性病。按政策贫困户的医疗自付不超过百分之十,比我们自付的比例都要少。我笑说,我们想见医生一面还得去医院排半天队,你却是医生亲自上门来,可真幸福呀。肖安强不说话,脸上仍挂着灿烂的笑容。我想起看到他把过年时区长送来的大红慰问金信封挂在墙上,知他心里是感激的,不用言语,只用这灿烂的笑来表达。
圣灯山镇光大奶牛牛崽捐赠发放仪式
离开肖安强家,我们去拜访平滩村原来的贫困户潘奉屈,他是因为要供养两个大学生而致贫的。未见其人,先见到了他在三根树水库放养的一大群鸭和白鹅,青山绿水,雾气流动,鸭鹅戏水,好一幅田园风光。田坎边上,一排排的李子树正挂着果,那也是潘奉屈种的,据说已经被城里的游客早早就预定了,不愁卖。他现在守水库,每个月能挣两千多块钱,再加上养了这么多鸭鹅,他的收入已经脱贫了。
谭竹采访圣灯山镇奶牛牛崽捐赠现场
潘奉屈的家在山坡上一片李子树林间,有一个宽敞的院坝,面对青山,风景十分优美。果然是四时有景,山水一色的美丽乡村。他的大女儿潘静已经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回乡在安澜政府复垦办公室工作了。他的妻子王桂香也做着扶贫公益岗位,每个月有一千五百多的收入。二儿子潘方游在四川外语学院念商务英语,也是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潘家大门贴着扶贫宣传画,而屋里则贴了两面墙的两个孩子得的奖状,这都是他的骄傲吧,成功脱贫,成功培养出两个大学生。他未来的日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好。
圣灯山镇离安澜镇不远,我赶去参加了产业扶贫光大奶牛送牛下乡捐赠仪式,这是他们在巴南第二次搞奶牛捐赠了,去年捐了十几头,今年这第一批捐七头。这是扶贫的新形式,我充满了好奇,光大集团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助理陈擎介绍说,这是他们和巴南区扶贫办、商务委联合搞的扶贫活动。奶牛产了仔,母的留下来养大产奶,公的养到三到六个月,就捐给贫困户当肉牛养殖,一年之后就能长到一千斤,能卖两万块钱。我问有什么条件才可以领养小牛,他说一是要家庭困难的人家,二是要看有没有饲养条件,比如要有牛圈,有劳动力,三是要有饲养的意愿。
正聊着旁边一阵喧哗,原来是七个挑选出来的农户在抽签。因为小牛有大有小,不好分配,所以抽到哪头就是哪头。这些农户个个喜气洋洋,因为光是这些一两百斤的小牛犊,市场价都要卖五六千,免费领到能不高兴吗?我问其中一个农妇,家里有条件养吗?她兴奋地说,早就把牛圈准备好了,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消好了毒,就等牛儿入住了。
捐赠仪式开始了,镇领导、光大集团、区扶贫办的领导干部们都发了言,肯定了这种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新形式,祝愿农户们把牛养得又肥又壮,来年卖个好价钱,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领到牛的农户代表也讲了话,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企业对贫困群众的关心,表示一定好好把牛养大,对得起关心他们的人。
重庆市新诗学会安澜顶山村采风
一辆大卡车开来,运来了农户们盼望的小牛。每头牛耳朵上都挂着黄色的吊牌,写着编号,农户们各自去认领自己抽到的小牛。别看这些只是几个月的小牛,力气很大,受了惊吓一个人还有点拉不住。我正在想这些牛还不好牵回家,就看到牛儿们重新上车,由司机开车一头头送到各自的家中,真是太贴心了。
牛送走了,农户们来到办公楼现场进行养牛培训,一台投影仪投到墙上,一条条讲解养牛技术,如何防病,如何制作饲料……农户认真地听着,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丽的巴南,有茶园、有果林、有养殖、有花卉,有花椒、辣椒、中药材基地、还有白鹭,有景有人有情,生活在巴南的乡村是幸福的,有那么多人致力于让每个人过上好日子,献真情扶真贫,相信美好的明天一定会到来。
【作者简介】谭竹,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就职于重庆市文艺创作中心。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