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学校为规避安全风险取消体育课实属不当

发布时间:2019-08-26 00:16:3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吴泽涛)8月20日,在教育部召开的学校安全事故处理机制相关情况发布会上,针对一些学校担心发生安全事故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的现象,教育部回应称,学校因为安全风险而取消体育课、社会实践活动,有不当,也有无奈。笔者认为,实属不当。目前有的学校和教师为了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在体育课中采取一些消极预防办法,如降低教材难度及减负减量,对稍有挑战的教材干脆就去掉,有的教师仅做一些简单的活动敷衍了事,致使很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缩手缩脚”,害怕一不小心就出现安全事故,让体育课上成了“放羊课”。甚至有的学校和教师干脆不上体育课,让学生在教室里自习或给其他老师上文化课。这样既影响了党的教育方针及体育教学大纲的贯彻,阻碍了体育教学发展,也极大影响了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笔者认为当前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个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问题,要辩证地看待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与危险。在体育课中,学生的肢体运动较多,更容易发生一些安全事故。因此,作为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中,尽量把各种影响学生安全的因素考虑得周密一些,尽可能地杜绝体育课上的安全事故。

要强化体育教学安全防范意识。体育教师不仅自己要有高度的安全责任意识,同时也应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安全防范意识。学校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制度》等,要求师生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规避由于随意性引发的不安全因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自身要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如:有的学生上课调皮,站队时相互推撞认为好玩,他们根本也不知掌握力度和分寸,另外加上有的孩子本身平衡协调能力就差,很容易因碰撞而摔倒,造成身体损伤等安全事故,为此教师就应在迅速制止的同时给予适当的批评教育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错误的行为及其可能发生的不良的后果,同时要使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这是不安全的行为,杜绝同类事件再次的发生。

要保证好场地器械的安全。场地器材的准备是最基本的安全预防,也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最主要外部因素,是可见的,也是可预防的。在上课前我们教师必须仔细做好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检查,如有安全隐患应及时排除后,再进行组织教学。

课前考虑要细致周到。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有预见性并加以防范。如,跳的练习中下肢的肌肉群和膝、踝关节容易损伤,投掷练习中腰部、肩部及手指手腕易受损等,那么,就得根据动作技术要求重点做好针对性的准备活动。又如铅球练习要防止意外砸脚或脱手砸到周围的同学,这都要预先想到并考虑好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教学方法、组织管理设计要科学合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教学方法不好不仅仅会引起智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注意力更不易集中,同样也会引起意外事故发生的。另外组织管理的好坏也是预防安全的有效手段。如徒手练习时人不要安排站得太挤;器械练习时,要反复强调安全使用器械的步骤后,才能组织学生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使用和练习,从而保证教学练习有序进行,保证教学中最基本的安全;教学内容要合理,动作难易程度要得当,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要求并引导教育学生。

及时纠正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动作。在体育教学练习中,学生经常会出现错误的动作,错误的动作(即不合理的动作)往往是最容易导致身体损伤的,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变成安全隐患和导火索。

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常见的病症和损伤的急救和处理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还要细致了解他们的病史状况,以便合理安排这类同学的体育教学内容,防止因体育教学安排不当而导致病症出现,引发事故。另外教师还注意掌握一些运动医学常识和简单处理方法,如运动中暑、抽筋、脱臼、急性损伤、等情况的应急处理。

及时发现并处理好学生体育课中的异常现象。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情形。如有的孩子因在家生气或心情不好就发脾气、情绪表现极不稳定,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既要合理的批评,同时也要善于引导,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鼓励;再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孩子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缺乏言语表达等因素,有时身体不适他也不知告诉老师,如果教师不留心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教师都应留心观察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以便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及时处理安全事故并送医。体育课上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师生不要慌,要冷静处置,及时送往附近的医院并第一时间告知家长。事后再深入调查,明确责任,接受处理。

总之,对于体育教学及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学校和教师都应以一种客观的态度去看待,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用正确、合理、科学的方法来预防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一味地规避责任风险是不可取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好地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责任编辑:杨天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