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唐照华 报道)在物质消费紧缺的年代,供销社为解决农村物质匮乏问题,组织员工用背篓把工业品背下乡、把农产品送进城。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际,为缓解小额农产品、散装农产品、缺劳动力户农产品的销售难问题,蓬安县供销社弘扬背篓精神,做好消费扶贫,以购代捐,助力脱贫攻坚。
建制度,三台账两措施,驰而不息开展消费扶贫
今年3月,蓬安县供销社详细制定了《蓬安县供销合作社2020年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十大行动”实施方案》,其中的消费扶贫行动,通过采取“三账两措施”(“三账”即供应链台账、需求清单台账、消费扶贫台账;“两措施”即统一集中购买措施、产品溯源标签措施),驰而不息面向贫困户开展以购代捐,建立利益联结长效机制,调动其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家庭种养殖业持续发展。
用真心,下足绣花功夫,因情施策开展消费扶贫
蓬安县罗家镇凤凰山村,地处偏远,距县城40.2公里,距罗家镇12公里,农民到场镇售卖小农产品耗时长、成本高、利润低。蓬安县供销社作为帮扶单位,努力践行“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的为民服务宗旨,用心用情、因人施策,扎实开展消费扶贫行动。
切实注重小事。蓬安县社党委调研发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耕较往年稍晚,加之农作物生长周期长,便号召帮扶干部每周至少一次到贫困户家中购买家禽蛋类、菜籽红苕等小农产品,让贫困户一年四季都有收入来源。帮扶干部蒋依伲结对的阳大英,家中有几捆干金银花和几把大蒜,独自生活的她,吃不完也卖不掉,蒋依伲便将其买下,为贫困的阳大英增添了笔小收入。
着力解决难事。阳大英今年68岁了,有一头毛猪待售,但只她一人在家,请杀猪队要花钱,拉去罗家市场杀要运费,售卖顺利与否尚未可知,让她发了难。蓬安县供销社考虑到阳大英的难处,提前一个月就请其把毛猪喂养好,承诺将自费请专业杀猪队到家中杀猪,并购买猪肉。5月24日5点多,帮扶干部余帅领着杀猪队到阳大英猪圈里抓猪杀猪,并将整头猪212斤全部购买,阳大英在家门口就赚了3600元。
巧妙化解心事。帮扶干部周苍从与盘文泽的交心谈心中了解到,今年63岁的他,妻子离世多年,至今一人居住,但在周边村耍了个女朋友,女友家中有土鸡和土鸡蛋,苦于数量较少,不好出售,也吃不完,夏天的蛋更存放不久。蓬安县供销社为了巩固加深两人感情,往后余生能互相依靠,主动提出购买盘文泽女友家中的家禽蛋类。这一举措,成为了两人的“感情助推器”,使他们来往更加频繁密切,感情更加稳定。
见实效,激发内生动力,消费扶贫带动产业发展
截至5月31日,蓬安县供销社在凤凰山村贫困户家中购买土鸡25只、土鸡蛋907个、土鸭蛋419个、土鹅蛋22个、腊肉20斤、土猪1头、淀粉10斤、蜂蜜8斤、红薯41斤、大米20斤、绿豆十斤……消费万余元。通过消费扶贫,贫困户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入,口袋鼓了起来,激发了他们继续发展产业的内生动力。阳大英表示,她将再喂养两头猪,等着县上的同志来买;盘文泽说,他也要养几只土鸡土鸭,过几个月就有蛋可以卖给帮扶干部了;贫困户盘光海笑嘻嘻的告诉帮扶干部鲁刈,家里的菜籽收了,等着供销社的同志来买;贫困户唐万明与村支书盘文永“摆龙门阵”的时候说,“我的帮扶干部要下来的前一天给我说一声哈,我把鸡蛋鸭蛋些准备起”……通过消费扶贫,贫困户家中的小农产品和不便运输的家禽牲畜,不再需要等当场日赶到场镇售卖,帮扶干部以高出20%的市场价入户购买,既为贫困户节省了交通费、节约了成本、又增加了收益,帮扶干部也能吃到新鲜可口、纯天然的绿色食品,实现“干群双赢”,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动力满满。
蓬安县供销社作为党委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充分发挥“供+销”一体化优势,作为“四川扶贫”公益商标审核运维单位,为蓬安县绿意印象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安青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蓬安县姚麻花食品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的“四川扶贫”标识进行认证,企业产品已录入全国扶贫网名录库,让扶贫产品“扎根”市场,改“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冲刺阶段,蓬安县供销社通过消费扶贫,激发了贫困户持续发展产业的动力,收获了贫困户连连点赞与拳拳民心,为蓬安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更大力量。脱贫攻坚大于天,接下来,蓬安县供销社会继续真扶贫、扶真贫,帮到底、扶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以决战决胜姿态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