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谈中华民族伟大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堂文化

发布时间:2020-07-08 00:45: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程协润)中堂文化既承载着非常厚重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雅韵,又是大江南吴文化的一种独有表现形式。具体有中堂、祠堂、学堂等,这三堂同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但他们的功能是各不相同的。学堂文化体现教人读书明理,祠堂文化是体现教人敬天法祖,中堂文化体现教人仁义孝悌。现在学堂文化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繁荣,学而优则仕的精神内涵早已深入人心;祠堂文化也得到了修复,正在焕发出魅力;而中堂文化往往被人们疏忽了,没能引起重视。今天我就专门说说“中堂”文化的表现形式。

中堂文化起源唐宋年间。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看到,在大江南大户人家厅(客)堂的正墙壁前,常常放一张长台案,紧接长台案放一种八仙桌、再在八仙桌两傍成对排放有扶手的椅子或太师椅子,在长台案上面放一对高档瓷花瓶,长台案正中再放一个自鸣钟,长台案两边各放一个落地大花架等,这样就组合而成厅(客)堂(条件好放红木)家具,厅(客)堂正墙壁上挂一幅(国画)与书法,这种组合摆放家具的形式,民间就叫中堂。

谈到中堂及中堂家具,我们就不得不提中堂的起源,中堂起源北宋,又说起于唐。唐、宋置政事堂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客厅位置自然摆放的比较显赫。中堂因宰相在中书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发展到后来,中堂变成了厅(客)堂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地方。在传统家具布局中,一般厅(客)堂布局中最为讲究,位置最为高贵尊严。直到民国乃至建国后几十年时间里,中国社会家庭中,都仍然还坚持着将“天地国亲师”的中堂文化,作为每一个家庭文化的精神主导。其实,中堂将是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伦理教育深入到每家每户,既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引导着家庭文化主流的价值观,使其发挥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作用。中华民族,历遭劫难,却几千年生生不息,这与坚强的民族文化精神与中堂文化传承有关。

但是,最近几十年以来,这一极具中国特色传统中堂文化渐渐淡出中国大陆社会家庭生活,只在少数爱好传统道德伦理教育的家庭与人群中默默无闻的传承着这一文化。可能是随着历史变迁、居室结构的现代化、价值文化观的多元化、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文化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都在追求简单明快、轻松自在,讲究现代居室的舒适,不想过太庄严肃穆的生活,这也是无可厚议的。所以,这些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特色中堂文化,今后将很有可能会慢慢地消失掉了,这将成为现代生活的一种趋势。但有趣的是在港、澳、台等一些地区,以及旅居海外的中国华人中间,家庭中堂有点却仍然存在、承袭、传承与流行着这种中国特色传统的中堂文化。

我们都将中堂定义为家中会客室,居中厅堂,即客厅。集案、桌、椅、书画、花架于一体的中堂家具,中堂家具涵盖了家具文化特点形状的类型与吴文化传统特点的内涵,较完整地保留了家具文化的各种功能,中堂家具品种作为中式家具文化的代表。从形式到仪式,从浅层面反映到普通劳动人民对富庶生活的一种美好追求与精神向往;从深层面则反映出传统吴文化意境下,一种美好幸福生活的表现。所以,由于中堂位置是一个住宅中最为庄严神圣肃穆的区域,对于家具等物品摆放,墙壁悬挂或粘贴物的要求,都极其慎重和严格要求。我们中华民族对敬畏自然,崇拜祖先,遵循礼教有着非常的讲究。中堂及中堂家具焦点有着丰富的吴文化内涵,“中堂”文化是表现中国传统家庭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也是迎宾宴客、喜庆祭祀的一个重要场所,更是家人们日常起居生活中主要活动场地,地位至高无上。由此,中堂也成为最能体现家庭生活文化境界和吴文化品位与精神的地方。在建筑风水学上住宅内是能量与信息高度集中传递的地方,能量与信息集合和释放等因素,能潜移默化地直接主导和影响着住宅内所有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以及生命健康的盛衰等。

中堂古典家具也是吴文化一种表现。中堂家具是我们大江南古典红木家具吴文化的一种独有表现方式。在传统家的中堂家具布居中,布局最为讲究是根据堂屋的用途,功能有所侧重。中堂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居中必备,而红木家具是大江南大户人家首选的中堂家具之一。中堂家是以厅中轴线为基准,将成套红木家具采用组成整体对称方式摆放,这样既能体现出庄重与高贵气派,更能在家庭中最显眼地方欣赏到古典红木家具吴文化的内涵。根据传统习惯中堂中以扶手椅或太师椅座序以右主、左宾或左上、右下为序,无论长辈还是僚幕都应按这“序”入座,这叫“坐”有“坐相”,这吴文化中“坐相”内涵,既是一种形式,又有着吴文化传统的内涵。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家族中位尊最高主人,不进行家庭仪式时,平时也只坐右边。一是表示一种谦恭,二是虚位以待,因此,中堂左右座椅一般不会同时使用,只有在接待高贵客人才能出现左右同时落坐的现象。

说到坐相,我还得说一说中堂坐相规矩。中堂就坐上首是主人位置,一般不允许他人就坐。只有在主人的招呼下,才可以上坐。比如,外甥去舅舅家里拜年,舅舅或舅妈高兴时才会对外甥说“外甥皇帝来了,坐上王头”,这时,外甥才可以坐上首吃饭。或者有领导登门与重要客人上门拜访、以及有辈份比主人家高贵的客驾到,在主人礼让下,也可以坐上首。如果家里办喜事,比如儿子娶老婆时,儿媳妇兄弟和主人家娘舅与长辈们等才能坐上首。

说完上首,再说侧座。侧座以进门右边为大,左边为小。所以,就座时也是要以辈份大小依次入座。如果身份卑微、以及辈份小的人坐在了进门右边,别人会觉得此人不懂规矩。当然,这些都是我国民间流传下来一些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陈旧习俗已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然而,恐怕没几个人注意到,传统家具应用中,组合型家具仅是中堂一例,别无二类。中堂家具形成布局,由多组合结构、结合室内空间环境而来,因此,与其他客厅类家具相比,中堂家具形式感更强,陈设功能更加明显。所以,中堂家具在古典红木家家中,显得有些显眼与特殊,中堂家具是属于那种最能从触感上影响情感文化的一种家具。我们从许多影视剧中就可以看到,中堂家具不是一种简单家器具,人们以中堂家具为“礼器”的方式,将外在规范和内心真诚,含蓄而深刻地进行着诠释,执守着每个人都藉以诉诸良心。一方面因为厅(客)堂屋会客、行礼仪和佛堂功能,决定着中堂家具日常使用效率实际并不高,陈设中堂家具跟其中“王谢堂前燕”一般,无法成为普通人家必用品而“飞入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从古至今作为江南大户人家的必需品,这古典红木家具登堂入室,作为有钱大户人家首选的中堂家具,并不因平时使用稀少,而降低它自身作为中堂吴文化的内涵与家具重器的一种要求。

我们孟河街上民风民俗比较醇朴,“中堂”家具摆放有哪些区别呢?孟河街镇上的人家“中堂”家具布置与摆设和上面所说到的几乎相当,差别体现在家具高低档与挂贴的书法书画贵重之分。清末民国年间,孟河四大名医费马丁巢等四大望族,一般“中堂”家具都摆放一些高档红木家具和名贵书法字画之类,顶多再摆放一盆体现山水风格孟河斧劈石盆景等观赏类的东西。但孟河村上农村人家的“中堂”,一般都是普通木制家具,在堂厅正墙壁前摆一张木制长台,长台上面摆放一个座钟,座钟两侧摆放一对普通的花瓶作为一种摆饰,再在“中堂”正中央摆放一张八仙桌,四张四尺长板凳等。近年来,随着农村家庭生活的逐步提高,许多八仙桌已经更换为大圆桌了,那四尺长板凳也已更换为一人独坐椅子或圆凳,一张大圆桌一般可围坐10-12人,桌子两侧还摆放一个落地衣架等。家庭经济好一点的会选择一套高档红木家具与茶几等,以供客人喝茶时用。

中堂是吴文化一种具体体现。大江南吴文化有各种各样传统表现形式,“中堂”是传统吴文化一种家庭表现方式,中堂挂一些书画也是一种吴文化具体表现。中堂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各地有不同习俗。过去江南大户人家,一般以中堂“正中央”最显眼的位置,悬挂整张四尺的“福寿龙虎”等吉祥寓意图案与书法,再在两边配上一幅书法“对联”。也有悬挂祖训、格言,名句题字的书法,或者祖先肖像、山水、老虎等动物画。中堂照壁上必须张挂字画,这就要根据每个家庭特点或喜好来挂书法与字画等。比如有的人为了招财进宝,就会选择“财神爷”之类画。也有刚刚新人结婚,预示吉祥,则会选择“送子观音”之类的一些字画。新中国更多家庭都选择挂一张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画像,两边再挂上一幅毛主席语录。可见,我们中国人民热爱领袖毛泽东主席,这种人文家国情怀已经成了中国人民一种民间习俗的民风。如今,虽然已经进入新时代,但这样极具特色中堂布置在农村还依然看到。

中堂文化还可以从房屋包柱的对联上可见一斑。稍懂对联文化的人都知道,中堂对联的意义跟大门上对联是必须有所不同。中堂房屋包柱对联是根据各个家庭特点,因人因时而设,有写励志的、有写时事政治的、也有写生肖的。如“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与“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类对联勉励大家勤奋好学,积极奋斗努力进取,这些都是深受人们喜欢。因此,中堂文化组合整体是否和谐,从中堂挂整张书画、对联和桌椅摆设、以及布局文化考量中,就可得到进一步的印证。一个赏心悦目、温馨可爱中堂,就能给人一种文化美的享受,客人坐着与主人一起喝茶、聊天,就会感觉到很舒服,从中也可看出主人喜爱,也体现出这个家庭、家教与家风吴文化的体现。

中堂文化功能一般可分为会客、行礼仪和佛堂三类。有别于书房私密和封闭,堂屋是主人会客、家族行礼仪唯一的重要场所。会客和行礼仪讲究的是主宾、尊卑、上下、长幼关系,这种关系严谨地传达着中国人的“忠孝仁义”道德伦理观。例如我们传统中式婚礼,都有拜高堂礼仪,即拜父母,在进行这个礼仪时候,父母一般都是坐在厅堂中间八仙台的两张扶手椅子上,接受一对新人的大礼,以显示出对父母的尊重。受儒家礼教熏染,宗法礼制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包括中堂家具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中堂家具秩序感带有非常明显的吴文化传统色彩,在中堂文化上已得到了更加明显的体现,从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角度来看,中堂文化正是中国治家立德与安邦治国精神的最好体现。

大江南吴文化是一部道德文化教育历史,文化教育和忠孝仁义道德伦理与教育传承,始终贯彻着全中华民族“尊道贵德、敬天爱地、爱国敬亲、尊师重道”精神价值观为核心的文明。中堂文化,饱含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吴文化为内容的伦理道德教化方式,这种“内容”和“方式”,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与大江南开拓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所以,从这一层面上看中堂文化,与吴文化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堂既是大江南家庭接待重要客人之处,也是家庭议事的主要场所之一,更是对子孙后代进行爱国、爱家乡、爱家庭与培育人生立志和伦理道德感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地方。一个家庭的厅堂的装饰设计和中堂家具等器物的摆放,都充分印证了这家人家的伦理道德操守,更证实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化意识无处不在,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地地道道的道德根文化,也是一种家庭道德伦理教育系统论与一元多论文化的动力之源,这种家庭风水学和正能量社会风气学说等同样都囊括于其中。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大江南中优秀的吴文化是缺一不可,传承中华优良道德品质精神与大江南优秀传统吴文化的精华,其发扬光大。虽然大江南的农村有些祖屋都被拆迁掉了,但这种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品德与优秀吴文化精神不能被抹杀。我想咱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同样也离不开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道德品质与大江南优秀的吴文化复兴。“修之家其德乃丰”,优秀的吴文化道德品质将重新进入大江南千家万户,给每个小康家庭和个人带来道德正能量的文明。其养身修家德,扬人文正气,浩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辉煌华夏的吴文化能进一步得到发扬广大,使弘扬家庭和睦、社会美德、公民道德、气正风顺的正能量成为新时代历史的必然选择。

其实,现在中堂文化在内涵的外形上虽然有所改变和简化,但待不断赋以新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后,其本质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在内容上仍然是一脉相承的。只要中国有家庭伦理道德教化与社会主义公民公德文化观的存在,中堂文化在家庭伦理教化中就能一定能存在,今后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还能在不断融合与创新中更进一步体现出中堂文化中吴文化的人文魅力,以伦理道德立身治家与安邦治国开拓创新的精神新面貌出现在伟大的新时代中。只要中国家庭存在着家族文化信息功能的传递,这种中国制造中华民族独特优秀的中堂文化,就一定能在新时代中重新焕发出更加光彩夺目的中堂文化道德魅力与吴文化公德精神的风采。

【作者简介】程协润 男 汉族,195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常州孟河镇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常州齐梁文化与孟河医派文化特约研究员。常州市地方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吴文化研究会、常州市农村经济研究会会员,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会员。已撰写发表549篇﹝296.95万字﹞各类(散文与经济学术性论文)文章,分别刊登在全国101家报刊杂志上;曾先后公开出版《汤友常奇人奇事》《孟河医派文化》《说说家乡齐梁文化》《汤友常二》《出彩孟河人》《世界风云人物——汤友常》共223.86万字六本图书,分别被武进、常州、上海、南京等市图书馆作永久性收藏。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