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三峡库区作家何真宗用创作为农民工代言

发布时间:2020-06-29 01:07:0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作家洪建)6月28日,《工人日报》刊发《“人人都有梦想,农民工也一样”。农民工作家何真宗的梦想是——用创作为农民工代言》,关注重庆作家何真宗。

【何真宗档案】何真宗,重庆万州人,农民工作家,曾在广东打工18年,2004年加入广东省作家协会,2005年获评东莞市优秀青年称号。2012年12月,返乡。2008年,加入重庆市作家协会;2013年获评重庆市十佳读书人称号;2017年5月,重庆文学院、三峡移民纪念馆联合成功举办“让诗歌回归大众生活——何真宗诗歌朗诵会”;2017年,获评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称号;2018年6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并获评文学创作二级(副高)职称。迄今,出版诗集《我的城乡地理》、小说《城市,也是我们的》等8部,有作品被译成德语、意大利语发表。曾获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二等奖、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二等奖、第八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等。诗歌代表《纪念碑》曾因获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并牵动广东省东莞市“两会”关注外来工权益引起轰动;小说《城市,也是我们的》作为我国首部农民工自传体小说受到《半月谈》杂志等中央媒体关注。歌曲代表《牢记使命》入选全国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主题歌曲,抗疫歌曲《一声到》入选重庆市抗击新冠疫情原创歌曲选辑。

何真宗,男,汉族,1973年10月生,供职于万州区文旅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万州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二级。著有长篇小说《城市,也是我们的》、诗集《温暖的城市》、日记体青春校园文学《找个陌生人说话》、纪实文集《成功,其实很简单》等9部。获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第十四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文学二等奖、第八届台湾薛林诗歌奖。

作为亿万农民工中的一员,何真宗的创作道路十分艰辛——既要为生存奋力拼搏,又要为文学创作坚持不懈。但他却在梦想的指引下,负重前行,创作出众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优秀作品。

父亲在时/没有父亲节/有了父亲节/却没有了父亲……这是6月21日,农民工作家何真宗创作的诗《父亲节》。他曾是亿万农民工的一员,创作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出版自传体长篇小说9部,先后获首届全国鲲鹏文学奖诗歌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这些年,一路漂泊一路歌,何真宗从乡村走进城市,经历了很多痛苦和磨难:无助时曾睡过荒山;落难时因囊中羞涩,有家不能回的痛苦;可他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坚强度过了逆境。最近,正在创作的长篇诗歌《打工往事》《工厂往事》,也已在媒体上陆续发表。

人人都有梦想,农民工也一样

上世纪90年代初,19岁的重庆万州区武陵镇朝阳村青年何真宗因为父亲重病需要钱医治,高中毕业便到沿海地区闯荡。“很想上大学,成绩不错,尤其爱好文学,一心做着当作家的梦。”何真宗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在深圳街头徘徊两个多月后,找不到工作的何真宗又回到老家。但面对重病又缺钱医治的父亲,他再一次南下东莞,三个月后终于进入一个塑料工厂工作。

厂区封闭偏远,生活枯燥,工作辛苦,何真宗感到“我想要写点什么,我要把自己和身边的人记录下来”。他开始伏在铁架床上创作诗歌,最早一篇发表在广东《外来工》上,成为当时的热门诗歌,他也变成当地农民工群体中的“明星”。此后,何真宗对文学创作越发热爱,他的诗歌也陆续发表。

何真宗说他最欣慰的是自己2005年创作的诗歌《纪念碑》不仅获得共青团中央“鲲鹏”文学奖诗歌类一等奖,而且在2016年1月广东东莞两会上,由市人大常委汤瑞刚含泪朗诵,并以此为由,提交了10份关于保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提案。“我为农民工做了一点实事,这是我最高兴的。”何真宗说。

他创作的《城市,也是我们的——一个农民工在广东18年的奋斗史》被称为中国首部农民工自传体小说,浓缩了中国三亿农民工的生存状况,描写了他们的精神状态。这部26万字的长篇小说被十几所大学图书馆收藏,在广东一些地方卖断了货。何真宗以自己的经历和对农民工群体的特殊感情,在书中既描述了苦难,也展示了希望。

“我的经历和感受是农民工的一个缩影,我有想要说出来的冲动,是非表达不可的、底层的真实声音。”何真宗说。

近年来,何真宗回到重庆老家,做单位内部刊物的编辑,但却始终关注农民工题材。“人人都有梦想,农民工也一样,虽然在大城市里的生活很艰难,但是有梦想就有希望。”何真宗如是说。

打工文学领军人物之传奇诗人

“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何真宗说,他一直生活在基层,回到家乡的城市打工以后,其诗歌开始关注城里的乡下人,同时也关注家乡的人文历史和悠久文化,力图将历史的沉重与现实的新貌融合在诗中,表达自己对巴渝大地的热爱之情。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何真宗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无数的灵感。在创作中,他尝试着从打工题材向城乡题材“转型”,并以“我的城乡地理”创作了大量的“城乡”主题诗歌,先后在《工人日报》《星星诗刊》等刊物发表,也出版了诗集《温暖的城市》和《我的城乡地理》。其中,《温暖的城市》获第八届台湾薛林怀乡青年诗奖、重庆文学院第四届创作员优秀作品奖,《我的城乡地理》获第25届全国鲁藜诗歌奖诗集二等奖。

“这或许不算是什么成绩,我的创作还很粗糙,离“高峰”还差十万八千里,但我已感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怀。”何真宗说,合理的文学创作扶持机制与奖励办法,有效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从他乡回到家乡,十几年的劳苦奔波,丢了很多东西,唯独书籍没有丢!”何真宗说。

记者看到,在何真宗的家里,有两个书房,藏书逾2000册。2013年,在重庆市“全民阅读”活动中,他获评重庆市“十佳读书人”称号。

“何真宗是写打工题材文学作品较早的打工诗人之一,他早期的“打工诗歌”引起过很广泛的关注,在社会上的影响力甚至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著名诗人赖廷阶评价何真宗作品时说,其堪称“打工文学领军人物之传奇诗人”。

作为一名进城农民工,何真宗的创作道路十分艰辛,如他一样奋斗在基层的打工作者,既要为生存奋力拼搏,又要为文学创作坚持不懈,非常不容易。“我始终心怀感恩,负重致远,今后,恳求文学前辈和同行们多帮帮我,为人民群众创作出更多‘带露珠’‘冒热气’‘有汗味’的优秀作品。”他说。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