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那一片雪

发布时间:2020-06-23 00:15:0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那一片雪

——《南方有雪》试读(修改稿之一)

中国报道讯(作家张华)

南方有雪。

峨嵋之雪,峨嵋雪。

渝州之雪,渝州雪。

那一片峨嵋雪,

越过山重重,

涉过水迢迢,

安家落户在渝州,

悄然转身成了一片渝州雪。

那一片渝州雪,

是雪也非雪,

实则是一个女诗人,

她与雪同名叫琚雪。

琚雪读诗,写诗,

诗如其名,

诗如其人,

如梦如幻,

如泣如诉,

自然流泻,

冰清玉洁。

正应了唐人王昌龄的真情道白: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丹心在玉壶。

那一片丹心,虽涉形形色色人,也涉林林总总事,但左绕右绕,上升下降,须臾离不得的,却是一个情字。

那一种情,绝非指元好问诗曰“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的侠义的情,而是包括亲情、友情、同学情、同事情、战友情以及恋情的广义的大爱大情。

这就对了,这就不期然首尾呼应了《毛(苌)诗序》万世不朽的煌煌诗教:“诗者,志之所在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琚雪的笔触,不屑一顾于“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琚雪的诗情,只关乎小桥流水,只关乎春花秋月。

琚雪的诗情,只在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当然,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人。

关注人,关注家,自然也就有了浓浓郁郁的家国情怀。

所以,她才得以在诗歌的垦地不断开掘,在思想的领阈日益加深。

《情人节》,写情人节的这一天,写得很节制,写得很内敛,却不乏热情,不乏色彩。诗人笔下的情人,可读成作者生命中与之有过交集的一切有情之人。有父老乡亲,有兄弟姊妹,有同性的朋友,有异性的朋友,乃至曾经不期而遇的与之摩擦过爱的火花的有情之人。当然,有情人可以成为永生永世的有情之人,然而,有情人也可以变为稍纵即逝的无情之人。此诗结句真是妙不可言“与春天有关/与雪无关/情人结,还是情人劫”

《雨淋湿雨》,题目很好,给人无限联想的时间与空间。“窒息前所未有的窒息,”更好,让人读来,恍然感觉生命在此戞然停顿。在特殊的时空环境之中,恐怕不少人都有过这种特殊的际遇,特殊的感觉。“多情的雨,寥落的雨/在夏日葱笼的翠意里敲打、撞击/情绪被砸得那么灿烂/渲染得那么高扬!”置之死地而后生,阳光总在风风雨雨后。结句读来,让人荡气回肠,让人神清气爽。

哪个男子不善钟情?那个女子不善怀春?《午后时光》所怀所念之人,可能是具象的,也可能是抽象的。具象也罢,抽象也罢,都合情,也合理。诗人有爱,大善;诗人敢爱,更大善。“甘愿堕落,共同偷懒/让太阳去为我们翻译誓言。”此时此刻,诗人在自己营造的情感世界里,很享受,很愉悦,很不情愿外来者突然叨撓。诗人心底,自然而然会渐显唐朝诗人金昌绪那首爱怨相交而缠绵悱恻的《春怨》:“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初冬的暖阳款款而来,初冬的暖阳缓缓而来,初冬的的第一缕暖阳,自然难能可贵,理该切莫辜负,理该倍加珍惜。进入寒冷的初冬,世间万物可以蛰伏,人间情爱却理该活跃。《莫辜负了初冬的第一缕暖阳》如是说:时间推迟不了爱的抵达,空间阻隔不了爱的快递。“如我似你/写下片片心语/心好暖......”你的心有好暖,我的心也有好暖;诗人的心有好暖,读者的心当然也有好暖。

《难诉乡愁》。这一首关乎乡愁的诗,读来让人隐隐作痛。乡愁者,顾名思义,思念故乡的心情也。“马背上的童年/泥泞出,弯弯曲曲的山路/而袅袅上升的炊烟画出弧线/把天空一分为二/一边是幽幽的蓝/一边是茫茫的雾。”故乡的天空,蓝里有雾,雾里有蓝,若现若隐,若隐若现,时时刻刻缭绕在心头。“从蜀到巴,只一袭烟云/便让故乡生儿育女”更让读者读出了感触万端的作者人生的嬗变——从一个女儿变成了创造生命的女人;从一个创造生命的女人,变成了创造生活的女人;从一个创造生活的女人,变成了创作诗歌的诗人。这种种嬗变,开花结果于他乡,却植根萌芽于故乡。这种质的嬗变与飞跃,给予诗人的,当然是心想事成的大欢大喜,然而,也不免有不堪回首的泪血交融。所以诗人难诉乡愁,所以诗人乡愁难诉,所以诗人在“等风的日子,坐在雨里/随流星抵达故乡......”

一曲《故乡祭》,喜也悠悠,愁也悠悠,诉的依旧是乡愁。

诗人喜的是开天辟地的开发,诗人愁的是开天辟地的破坏。“文明在野蛮的快乐中被蹂躏/玉陨香消”“最可惜的是莹火虫也消失了/萤火虫被星群砸中也快乐着/孩子们被星群砸中也快乐着/这些都消失了”在此,是对过往美景的怀念,抑是对未来愿景的憧憬,诗人有了神来之笔:“没有任何添加剂的绿色炊烟/因不产生霾,被画家诗人收藏”

土地的开发要与土地的保护相生相伴,社会的变革要与自然的生态相伴相生。

原因无它,我们只有不可能再生的一方土地,我们只有一个不可能再生的一个地球。

妈妈就是家,家就是妈妈,《妈妈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家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有妈妈的家,有“回锅肉,老青菜/抚慰稚嫩的胃/撩动,无法复制的爱。”有妈妈的家,有“是女儿一生的牵挂/一遍一遍细数叮咛/风筝追逐奔跑的夕阳/天空在湛蓝里微笑。”有妈妈的家,“轻轻柔柔/弥漫着康乃馨的气息/在女儿嘴里/幸福地融化。”所以然,诗人把她的妈妈视作观世音;所以然,诗人自豪地宣称“我家有个观世音”;所以然,诗人疾书好评如潮的美文《我家有个观世音》。普度众生的观世音,理所当然更可以如若神推助宝贝女儿深潜五洋捉鳖,推助女儿登临九天揽月。好一曲《妈妈的味道》,在我们心里心外,袅袅娜娜,香香甜甜,不消也不散,不散也不消。

《清明.祭》,祭父亲,可读成《妈妈的味道》的变奏曲,也可视作《妈妈的味道》的姊妹篇。慈父走得早,走时年仅六十三。时值荳蔻华年的女儿,心底刀镂剑刻般刻下了永远的痛。展开诗行,字字苦中含甘,句句乍寒还暖,恍若千丝万缕剪不断理还乱的相思泪。“俯首贴耳,能听见一根针落地的声音/却听不见您曾经如雷的咆哮/我知道,你累了。”娓娓道来的诗语,让人油然联想起父亲在生的形象:立如松,行如风,声如雷鸣裂长空。“那么勤奋的你也学会了偷懒/懒得那么彻底/你不知道,睡得太久会着凉么/哦,您是真的累了。”“您累了,您是真的累了。”诗人一唱三叹,极不情愿地确认了慈父“真的累了”的冷酷现实。

诗人虽然确认了慈父远走的冷酷,可骨子里却又极不情愿地认定慈父远走的冷酷。在诗人心中,慈父住在这里,无非是挪了一个窝,搬了一回家。“你住在这里已经29年了/屋子该整修了”“我又来了/带来些,各种水果和各种面额的纸币/还带来些,你不认识的人。”“带来些,报纸和唠叨。”作为慈父的乖乖女,渴望慈父在那个世界,能和这个世界的家人一样,有事做,有钱花,食有美味,居有华屋,还读有平生最喜好阅读的报纸,幸福生活不止不休无尽头。最为动人心魄乃结句:“我又来了/收拾着你房前屋后的杂草/把心情扔在风里/顺着你的方向吹去/如果可以,我想让它带回生动的你。“

渴望慈父再生,渴望慈父永生,这才是诗人对自己远去的慈父以及对万万千人的远去的慈父最为热烈的渴望,最为美丽的梦想。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诗人真是慈父的知音更是人间世的知音。

《在父亲坟前》,又是祭奠父亲,又是怀念父亲。往事绝非如烟,思念依然不尽。从这一首诗,我们读出了现代版的风华绝代的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字里行间,一系列相反相成的意念,让我们不忍卒读,又忍不住不得不读,不得不读:“三十年,虽然您躺下了/可我从没感到你把爱放下来//您不再开口说话了/我从没感到您把叮嘱收起来//家中已不再出现您的身影/我的心里您时刻都存在//您的笑容常常装点我的梦/我却反而不再开怀......//从此,您改变了我对爱的思考/如何对待爱,才是真正的爱。”自此,我们读出了沉重,读出了哀伤,读出了真爱深爱无限的爱。

世间万物,人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世间兆人,生命是第一个最可宝贵的。《在父亲坟前》,体现的不仅仅是对亡父的深邃的怀念,更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生命之本的敬畏,更体现了诗人对自己生命之源的膜拜。

纵观全诗,无一“泪”字,无一“悲”字,却让我们真真切切地读出了字字血,声声泪,声声泪,字字血。

人间事,总是有悲有喜,总是悲喜交集。刚刚读了《清明.祭》,接着又读到《收花生》。《收花生》,便是好一幅欢天喜地的丰收图。老母亲一个劲地笑,琚氏姊妹一个劲地挖,琚诗人一个劲地呐喊助威。“加油干呀,嗬嘿!/一拨拨花生便踩着泥土的芳香/婴儿般横空出世/怯生生,瞅瞅初生的太阳/又瞅瞅接她出生的一张张笑脸/撒着欢又开始了她新的使命。”

昨天种花生,今天收花生,明天继续种花生。花生花生,生生不已。人的生命,也如花生,生生不已。人与自然,天天都是丰收日,月月都是丰收月,年年都是丰收年。

走近《老屋》,走进《老屋》,回忆曾经居住的渐渐老去的老屋,回忆曾经烂漫的渐渐老去的童心乡。“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孟夫子感慨万端的人事代谢,不期然成了诗人忆作顾今的传神写照。

结句真好:“一阵风吹过/老屋迎风长出的翅膀/带着我生命的密码/渐行渐近,渐行渐远。”走出老屋的诗人,其鲜活的际遇鲜活的生活,渐行渐远,又渐行渐近,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

老屋在,老屋人的生命便有根,老屋人的生命之树便长绿。

诗人非宅女,生性好远足。日有所思“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夜有所梦“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以其诗作,不仅充溢着山水情,也充溢着人间情。

《千里草场,一朵小小花》,抒写的是石柱名闻遐迩的千野草场。写万亩森林,状写得气势磅礴,渲染得活色生香:“每棵树,都有千尺根须/深藏,难以想象的故事/每一个情节/都足以掏空小花一生的愿望。”继而读到诗人笔下的百里火棘,更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心头为之一颤。遥想当年闹红时,那批头戴斗笠肩披蓑衣脚穿草鞋的工农红军的将士,用以果腹者,乃此火棘果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火红红的火棘,拯救了红军,也拯救了革命。诗人言当极是也:“一颗颗火棘籽/一座座红军的粮仓/聚拢是一个新中国/散开是十四亿个太阳。”

《月亮湖与太阳湖》,依旧写石柱,写的是石柱月亮湖与太阳湖百年千年的生死恋。“当黎明拉开黑色帘子/挥洒的万缕光线落在湖面/那是太阳托云儿捎给月亮的锦书。”“一个说——白云驻进你心里/我心里也就有了白云的倩影。/另一个说——春风吹过你酥胸/我心里也也会漩起一湖涟漪......”讴歌太阳湖,讴歌月亮湖,讴歌他们的深爱深恋,讴歌得那样别出心裁,讴歌得那样别开生面。那才是如诗的爱情,那才是如画的爱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与我,我与你,生不同衾,死同穴,相永好,不别离......

《三峡神女梦》,这个历代墨客骚人反反复复咏叹的题材,经作者独僻蹊径,竟然咏出了别一番风韵。昨日三峡神女,为爱的甜蜜,为甜蜜的爱,等了千年,盼了千年,只是空等,空等。今日三峡神女,千年之后,千年之后,终于等到了属于她们的爱的甜蜜。诗人巧妙着笔:“三峡万里,果味清香扑鼻/......我分明感觉到/你心里流出的甜蜜/和此刻我心里流出的甜蜜/都化着诗行/汇入长江水一望无际。”

如果说,《三峡神女梦》仅仅着墨于三峡女的甜蜜日子,那么,《缀满枝头的星星》,泼墨的就是三峡人的幸福生活。走进三沱村,走进高高的三沱村,诗人恍若走进了她的乡贤郭沫若罗曼蒂克地打造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闪烁着无数的街灯。”今日三沱村,今日诗人笔下的天上的街市,一颗颗金灿灿甜蜜蜜的脐橙,就是一颗颗金灿灿甜蜜蜜的明星。它们辉煌了三十万奉节人民的前路,它们幸福了三十万奉节人民的生活。多么好,多么美。天天夜晚,有的是星光灿烂;天天白日,有的还是灿烂星光。“天上人间,无数星星/装点美丽伊甸园/......连同你的甘甜/装在同一个太阳”

如果说《三峡神女梦》与《缀满枝头的星星》让人读来甜蜜如蜜,《远方》读来,就让人顿觉眼前一片光明。

人有远方,便有希望。

诗人有远方,其诗意人生便有希望。阅读《远方》,咀嚼《远方》,所以我们为之顿悟,所以我们为之叫绝:“痴望那双翱翔的翅膀/......用诗行把远方,邮寄远方。”

《杏花.春雨》视觉独特。

人皆喜春,诗人却伤春。

是缘于严冬刚去,乍暖还寒?是缘于盛夏在望,酷暑将袭?所以然,诗人的感触很奇特,很诡异,却也很得人心——“风把风吹远了/雨被雨淋湿了/轻愁倚窗/相拥的是雨,还是泪?”

《渐隐的秋色》想象新颖。

诗人其实抒写的是黄昏,抒写的是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

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黄昏。

以秋色状写黄昏,妙!黄黄昏昏,昏昏黄黄。以男鞋女鞋状写男人女人,也妙。男人起步,女人也起步。男人女人鱼贯而出写字间,下班了;男人女人鱼贯而入交通工具,回家了。黄昏渐隐了,好一似秋色渐隐了。想象那边厢,想象那一边厢又一边厢,下班人回家了,各自同自己的家人欢聚一堂了,欢声笑语绕梁而飘,飘,飘,飘......

更妙。

都市的黄昏,好愜意,好温馨。

《雪》,又是一派另类风光。

西南有雪,年年有雪。山城有雪,看年看月才有雪。

从全局写到局部,从区域写到城市,从矛盾的普遍性写到矛盾的特殊性。睿智昭然,哲思彰显。

西南有雪,年年如是:“西南的上空/有雪,漫天飞舞/......午后的时光/听雪烹茶/任山野走失的阳光/藏匿在六菱花瓣/演绎一场美丽的邂逅。”

山城有雪,百年难遇:“一场雪,与山城不期而遇。“山城的树,山城的水/南山以南,北方以北/灵魂在体内流动/诵读雪的九章。”“半个世纪的等待/岁末打开的千年之恋/迅速冻结/凝结成晶莹的雪花。”凝结成包括笔者在内的所有山城人心中的晶莹的花,纯净的花,预兆丰年的祥瑞的花。

《秋雨》,秋天的雨,阴郁的雨,动物与人物没工夫阴郁啊,霏霏秋雨中,麻雀在叽叽喳喳地觅食,秋雨霏霏中,打工仔也在挥汗如雨。“期待着雨/也恐惧着雨。”揭示动物世界与人物世界的心同此理。要得生活,就得做工。不管在雨里,还是在风中。

结尾:“一个年轻女子....../她,可以喝茶,可以看书/此刻,她唯一关心/午间喧闹的食堂。”

那女子是承包了食堂的小老板吧,她殚思极虑的全部生活,也许就是她麾下的食堂;她麾下的食堂,也许就是她夜以继日的全部生活。

走过山城泣汗泣泪的《秋雨》,又逢如梦如幻的《江南雨》。“情深深,雨蒙蒙/心缱缱,烟绻绻/落落红尘/烟雨中站立的姿势/化为一种诗意/江南雨哦/融入水乡泽国画卷里。”如烟如尘如纱的江南雨,如丝弦轻拨曼拢的江南雨,如泣如诉如歌如诗的江南雨。在如此这般的江南雨里,遥想华夏上下五千年,近想个人的前世今生,回味个人的喜怒哀乐,梳理个人历经的亲情友情爱情种种情,思念悠悠,如丝如缕,怎能不让人抚膺长叹:心头若有艳阳天,人生便会多姿多彩且多情。

林芝,西藏的江南。林芝,西藏的天堂。诗人走进林芝,《用林芝的心情问好》。面对挂满经幡的柏树,面对缀满供果的柏树,面对彩虹般绚丽的柏树,诗人发山高水远之幽情,动晶莹剔透之禅心,感慨“柏树是林芝的神/林芝是柏树的魂。”想象诗人也私下认定:柏树也是她的神,林芝也是她的魂。

品读此诗,让人心静心也净,让人魂定魄也定。

《笑颜如三岁——傅老师五十年经典诗歌回顾》,是一首晚辈女诗人献给长辈女诗人的人品与诗品的赞美诗,(真巧,诗人的母亲与傅老师同岁。)

走入此诗,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老诗人的崇敬,我们感受到作者对老诗人的膜拜。有道是,人生易老天难老;也有道是;人生易老,诗歌却不老;更有道是,人生易老,诗人却不老。“读您/在一张如三岁的笑容里/便把柠檬园,写满诗情。”

《为你感动》,是一曲作为人民代言人的诗人,向为人民除暴安良而不幸牺牲的优秀民警杨雪峰,敬献的一曲英雄颂。作为也曾作过杨雪峰同行的诗人,直面自己壮烈牺牲的战友加兄弟,撰写此诗,当然,想必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山,为你俊秀/如雪松,独拥青翠/城,为你守护/你的信念/水,为你流淌/泣诉衷肠/那春风化雨般的柔情铁骨,滋长/树起一座碑。”

高山崛起于平地,惊涛生发于静水。正因为有了脚踏实地的坚持与坚守,英雄才有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琚诗人诗笔的笔触,大多涉及小人物,小事物;大都关乎小意念,小情趣。小女子诗人居然引亢高唱出了这大气磅礴的英雄颂,真是出人意料之外,真是让人惊诧莫名。若说奇怪,也不奇怪。女儿有火不轻燃,只缘未到正义在胸道义在肩时。

那一片雪,那一片多情的雪。纵观《南方有雪》,怎一个“情”字了得。

情趣之中有理趣。

写爱情,诉求的是真正的爱情理该是忠贞不渝,新美如画。写乡情,表达的是走遍了东西南北,走过了上下四方,细细思量,永远走不出的,还是魂牵梦绕的故乡。写亲情,表述的是有了爸爸妈妈,才有兄弟姊妹,有了爸爸妈妈与兄弟姊妹,家庭之烟火,才会长明不熄,民族之命脉,才会万世不绝。

我们还感觉到,诗人在写诗的过程中,还在有意无意之间,实施了语言的陌生化。

语言的陌生化,乃宋代诗话中提出的“白战体”以俗为雅的陌生化理论。“白战体”是宋代诗话批评家创造的一种避免模仿前人作品,要求诗人在语词上有所创新的诗歌体裁。当然,没有诗歌语言上的互相沿袭,“陌生化”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另一个角度讲,语言沿袭的过程,就是一个语言陌生化的过程。是一个有所创新、有所超越的“陌生化”过程。

整部诗集,语言陌生化的范例俯拾皆是。

“烟雨空蒙了天空”(《瞬间》),形容词作动词,天空的迷茫不是止于静态了,而是进入动态了,由是,天空的迷茫也顿时跃然纸上了,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杨柳岸”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情人节,/还是情人劫。(《情人节》)”谐音的巧妙运用,幽默风趣而又发人深思。情人之间,两可皆有。有时伉俪情深之外,还是伉俪情深;有时伉俪情深之后,怨也更深,恨也更深。

“窒息前所未有的窒息。”(《雨淋湿雨》)动词的重叠运用。“窒息”,可以窒息喉管,可以窒息肠胃,“窒息前所未有的窒息”,极力状写呼吸困难极为困难,困难到呼吸乃至生命庶几乎都要立即停顿的境地,让我们读到此处,也倍感窒息。

“雨淋湿雨。”(《雨淋湿雨》)名词重叠运用。雨可以淋湿高山平畴,可以淋湿大厦小屋,可以淋湿世间万物,然而,“雨”怎么可能淋湿“雨”呢?又是然而,诗人却就是这样任性地抒写了,写出了“雨淋湿雨”这种我们闻所未闻也读所未读的奇词怪句。也正缘于我们读了此种怪句奇词,我们才茅塞顿开了,我们才拍案叫绝了,“雨淋湿雨”,原来说的是淫雨绵绵不断地淋湿了思绪,思绪绵绵又不断地淋湿了诗绪,诗绪剪不断,理还乱,只有化为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张华,高级编辑。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曾任重庆市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红岩》文学杂志编辑,《消费导报》专刊主编,《重庆文学》编辑部主任,《重庆与世界》杂志副主编。现任《作家视野》编审,重庆新诗学会副会长,重庆纪实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重庆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评论散见于国内多家报刊,有多种作品入选多种文学作品选集。有报告文学集、诗集出版,有评论集即出。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