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何韵婷)蜿蜒洁净的村道路、漫山遍野的果树、蓄满水的山坪塘、崭新靓丽的楼房……这是近日记者在十直镇莲花村采访时所看到的场景。该村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致富产业日渐成熟,群众收入逐步提高,昔日贫困村今朝处处充满着活力,不断展现着景美民富的新农村景象。
“我村将产业发展、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就业帮扶等扶贫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扎实稳步推进各类扶贫项目建设,确保如期高质量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十直镇莲花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杨亚蓉告诉记者。
夯实基础绘新景。“我家里的2亩地种有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大多拿到场镇上卖,剩下的就自己吃。这两年村里变化确实很大,大部分道路都硬化了,农产品运输也方便了。你瞧,村里的三轮车、小货车也多了起来。”二组村民李明惠说。
近年来,莲花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硬化公路12.7公里、便民路16.25公里、产业路4公里,修建水池13口。同时,莲花村共安装水泵10个、水管5000米,自来水实现了全村覆盖,惠及农户450户。另外,今年该村还规划硬化公路5公里,申报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已启动。
特色产业促增收。“莲花村以‘莲花沃柑’种植、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项目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突破口,以此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杨亚蓉介绍,“莲花沃柑”种植项目的负责人叫孙明高,是仁沙镇红庙子村三组村民。他原本以经营木材生意为主,前两年他瞄准沃柑种植项目,并在莲花村试种成功,随后在莲花村三组流转1200多亩土地种植沃柑。如今,荒地已变为绿地,一派喜人的景象。
“我们种植的沃柑属于晚季节品种,今年的沃柑已经采卖结束,明年预计有10多万斤的产量,能盈利三十多万元。”孙明高告诉记者,此外,沃柑种植基地里需要20个固定人员,农忙时每天则需要劳动力70多人。在基地务工的,都是当地村民,最多的一年可挣2万多元工资。
村民陈唐义是基地里的一名工人,每天务工费为80元,一个月有1600元的收入。“以前在家里干农活,一年的收入比较低,现在土地流转费加上务工工资,我每年有过万元的收入。没想到这么大年纪了,还能在家门口挣到钱。”陈唐义高兴地说。
杨亚蓉介绍,2019年,沃柑基地有少量树子挂果,采摘的果实向县内和附近区县销售。下一步,该村将着力打造“莲花沃柑”品牌,产业发展成熟后,预计每年采摘果实约2400吨,实现产业收入约2880万元。
转“危”为新居住更安全。“去年,由于我的疏忽大意忘记关灶台上的火,赶场回家后发现自家居住的木板房已经被烧了。”莲花村一组村民陈海权告诉记者,镇政府了解情况后,将他的住房进行拆除重建。
“真的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今年1月住进了新房。”陈海权说,现在的房屋是砖房,让他们居住得更加安全了。
杨亚蓉介绍,去年,莲花村因火灾、地质灾害等原因导致4户农户住房受损,为了确保村民居住安全,莲花村积极协调,努力争取政策,帮助陈海权、陈银等3户因火灾受损的农户完成住房原址重建,现已建设完工并全部入住。此外,该村还帮助村民张永文将因地基沉陷而产生安全隐患的住房拆除,现正在重建中。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