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五十岁是我第二个二十五岁的开始

发布时间:2020-05-28 00:32:0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作家胡勇)“喂,大姐,我是王三。明天,我过生日。我做东请你们一家人来我家过生,我们大家一起闹热闹热。”王三笑道。大姐嫁到仁流,在外打工。

“喂,二姐,我是王三。明天,我满50岁。我做东请你们一家人来我家过生,我们一起闹热闹热。”二姐嫁到安澜,也在外打工。

二姐接到电话后,心里高兴惨了。心想:老四妹妹因病已去世六年了。唯一的弟弟能度过贫穷,过上好日子,真的不容易呀!

弟弟王三的一幕幕往事浮现眼前。

身材瘦小的王三就是龙洲湾街道盘龙村2015年的建卡贫困户王礼焱,在家中排行老三,大伙们都叫他王三。他年轻时因身患残疾不能外出务工,家中积贫积弱,婚姻遭遇离异变故,自己看病吃药需要花钱,儿子上学也要开销,没有劳动力,就没有经济来源,王三一家因此陷入困境,连基本的医药费都难以负担,一度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她和大姐总是想法设法救济弟弟。

二姐给大姐打电话说,明天到王三家,就你和我一个人回去,老公和孩子们就不去了,免得给王三增加负担。我们三个人好好摆摆家常龙门阵。

大姐说要得。急忙给王三打电话说明天回家只有两人,借口说老公和孩子们有事,以后再回来耍,叫王三不要把菜弄多了,吃不完。

王三接完电话,就忙着准备明天要用的东西。他看看屋里现存的东西,感觉少了点什么。他自言自语:我是不是到超市里去买一些水果、蔬菜等食品。姐姐专门回来给我过生日,不能太寒碜了,一晃有5年没见到她们了。边说边走到门口,掏出上衣口袋里的1000元

钱。这些钱,买东西足够了。要是以前,别说拿1000元,就是拿10元出来也难啊!

他正要关门,盘龙村党总支书记符云勇来了。“王三,为了让你的包包美,能有更多的钱钱鼓起来。我们盘龙村委会公开选拔,在街道的帮助下,帮你找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在龙州湾街道协信星澜汇片区做保洁员,每月有固定收入2200元。你愿不愿意去呢?”符书记笑呵呵地问。

王三满心欢喜:“要得,要得,我去,我去。生活有了保障,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

“那我俩一起到村委会和巴南环卫签个用工合同。”

“符书记,我晚点来签合同,行吗?我想到超市去买些东西,明天好招待两个姐姐,我请她们回家来一起过生日。”

“我想起来了,你明天满50岁,正好明天是星期天,你的姐姐不上班,儿子不上学。这个时间还巧哟。”符书记笑道,“预祝你生日快乐!心想事成!我看,你的姐姐在外面,难得吃到家乡的口味。我建议,你不用到超市去买东西了,就把自家种的蔬菜,到前面鱼塘买几条鱼弄来整,再把你屋里挂的老腊肉拿来下酒,香喷喷的,那是绿色食品,又节约钱,巴适得很。”

王三眼里噙着泪花:“说老实话,我5年没有看见两个姐姐了。原来家里穷,没得钱办招待,也就没喊她们回来团聚。”

“是呀,你是建卡贫困户。这几年,我们街道我们村都在想办法,让你和其他的贫困户早点脱贫,希望你们早点过上好日子。”

两人一边聊天一边朝村委会办公室走去。刚走拢门口,已有5个贫困户正在签合同。王三和他们打完招呼后,也在用工合同上签了字。他随后对扶贫干部盘龙村“两委”成员、村委会会计李世琴和符云勇说道:“符书记、李会计,我请你们明天一定来我家一起闹热闹热。我这是头一次过生日。以前,家里太穷,过生日想都不敢想。我现在能过上好日子了,全靠

你们扶贫干部的关心、帮助,你们的大恩大德,我永远记在心里。太感谢你们了!”

“不用谢,不用谢。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符书记说,“明天,我和李会计都要值班,我们下班后尽量抽空过来参加你的生日。”

第二天上午10点半,一阵手机铃声响起。王三赶紧从衣服口袋里摸出手机:“喂,二姐,你拢了呀。你找不到原来的家在哪里?你说原来的房子没看到。”

“哦,二姐,老房子拆了,现在修了新房子。我马上到门口坝子上来接你。”

“二姐,二姐,我在这儿。”王三举手向以前老房子前站着的一个女人挥手喊道。

“王三,你们修了新房子,好漂亮哟。建在半山腰,一楼一底,好洋气哟!空气又好,还有点像那些风景旅游区修建的小别墅哟。”二姐激动地说着,还不住地往四处看看瞧瞧。然后,拿起电话,给大姐打过去:“大姐,你不要走错了路哟。王三现在住的房子好漂亮哟,像一座小别墅,不是原来的老房子哟。你拢了,给我打电话,我来接你,不然要走错路。我都是王三来接的。”

没过多久,大姐也来了。她也不停地赞美这座房子。

中午12点,午饭弄好了。桌上摆上了鸡鸭鱼肉等10菜1汤。

王三给符书记打去电话:“符书记,午饭弄好了,请你和李会计一起来家吃个便饭,我们一起闹热闹热。”

“你们先吃吧,不等我们。我们这边还有事,就不来吃了。谢谢了。”符书记再三推辞。

王三他们吃过午饭,就坐在门口的坝子上聊天。他向两位姐姐分享着自己的点滴生活,尤其是脱贫攻坚以来,在扶贫干部精准扶贫的帮助下,自己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带着两个姐姐参观了新修的一楼一底砖房,正三间一间堂屋,左侧是厨房,右侧是卫生间和猪圈。

大姐指着20头生猪说:“7间猪舍,养殖产业小有规模。”

二姐急忙问:“你哪来的钱买小猪呢?”

王三笑着说:“在区、街道和村的三级帮扶下,制定了产业扶持计划后,利用产业扶持资金为我购买猪仔、饲料等,并为我建立了一户一档,定期入户了解产业发展情况和困难,建立起循环动态的沟通方式。邮政储蓄巴南支行的工作人员专门来到我家,为我办理了扶贫小额贷款。区农委和兽医站选派的专家经常来现场指导,我也积极参加养殖培训,刻苦专研养殖技术。去年除去成本,增收三万元。”

院坝边的菜地里,40多只鸡苗正在到处觅食。

王三满脸笑容,兴高采烈地介绍着脱贫的事,两个姐姐也乐得不住点头,心里挺开心的。

一个小时后,符书记抱着一箱乌皮葡萄,李会计带着25只鸡苗,来到了王三家。

“符书记、李会计,快来坐。”王三招呼道,“你们吃没,我们刚刚才吃完,我给你们整点饭菜将就吃。”

“不用了,我们早就吃过了。谢谢了。”符书记笑着说。

“欢迎王三的两个姐姐回娘家来耍。来,我给你们带了点盘龙村的特产乌皮葡萄。这可是个好东西,味道甜惨了,大人娃儿都喜欢吃。我还是托熟人关系去预定的。今天专门送过来,请两个姐姐一起来尝尝家乡的特产。”符书记把乌皮葡萄放在桌上,“快尝尝,觉得好吃,就打个广告,给盘龙村多多宣传。”

“王三,这是村委会送给你的25只鸡苗,帮助你发展副业,早点脱贫,早点过上好日子。”李会计把鸡笼放在地上。

王三感激地说:“谢谢领导的关心。我一定会好好把这些鸡苗养大,下蛋孵小鸡,扩大养鸡数量。”

“王三,你今天满50岁,人生走过一半,你要好好地干。看着你一天天过得好,生活得开心,我们就放心了。”符书记微笑道,“你还要继续加油,勤劳才能致富。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说,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来帮助你的。”

大姐说:“听王三说,区委、龙洲湾街道、村委会等领导经常来家里了解困难情况和慰问,指导如何脱贫,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

二姐接话道:“是呀,我们这次相聚,我觉得王三跟以前不一样了,像变了个人,不沉默寡言,爱说话了爱笑了,身体也不像以前病多了,精气神特好!”

大姐高兴地说:“王三,只要你吃得苦,就可以勤劳致富哟。”

二姐也鼓励道:“王三,想想以前穷的日子真苦呀!现在有领导来帮助你脱贫,就要抓住机会好好地干,多攒些钱,以后娃儿结婚还要用不少的钱哟。”

“扶贫帮扶的叔叔阿姨,主动与学校沟通,为我申请了助学金和营养午餐等优惠政策。”儿子说,“爸爸现在耍了个女朋友。我也希望爸爸能早点结婚。”

“干扶贫工作这几年,我对王三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他身上有一股干劲儿,非常积极,勤劳肯干,我们把政策讲解给他听了之后,他都是主动跟我们提出他要做哪些事,从来不因为贫困而灰心丧气。都说扶贫先扶志,我们当时就意识到,王三有脱贫的志气。”李会计对两个姐姐说,“他不是那种只坐家里等着扶贫干部来送东西的人,他改变了等靠要的想法,不但发展养殖生猪,还种了3亩庄稼地,还买来40多只鸡苗,凭借勤劳的双手拓宽致富增收的路子。他还带动其他贫困户一同过上好日子。”

符书记微笑道:“请两位姐姐不要有顾虑,扶贫干部隔三差五就要走访建卡户,了解情况,及时帮扶解决困难。从2015年起,累计发了价值3000元的农用物资,6000元的产业帮扶资金来帮助王三度过难关。”

王三自信满满地说:“我以前穷,说话做事没底气,缺乏动力和信心,有点自卑。我现在是一天比一天过得好,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党委、政府支持我们脱贫,我得增强信心好好干!我虽然五十岁,但这只是我第二个二十五岁的开始。我要像年轻人一样,通过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王三总是满怀感激地对扶贫干部说:“不论是做保洁员,还是搞养殖,还是种庄稼,养殖有扶持,就业有政策,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靠自己勤劳脱贫致富,心里才踏实,包包才会越来越美的……”

王三每天清晨五六点迎着朝阳,一边走在盘龙村道路沿线格桑花、波斯菊、三角梅相伴的路上,一边在心里激励自己,我要把五十岁,当作自己第二个二十五岁的开始,迎接新的

一天……

王三成了贫困户学习的榜样。他在重庆市“榜样面对面”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宣讲活动中,作为建卡贫困户代表,现身说法,分享了在国家帮扶政策下,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摘掉“贫困帽”,成为村里脱贫致富能手,怎样带动其他贫困户过上好日子的经验。

王三在结束宣讲时总爱说:“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劳动改变个人的命运,劳动让梦想成真!我就是通过诚实劳动来脱贫的,我要把个人的五十岁,当作只是我第二个二十五岁的开始,继续通过劳动来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的未来,让生活更精彩!”

【作者简介】胡勇,笔名勇创新,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市故事家协会会员,重庆市巴南区作家协会、巴南区戏剧曲艺家协会理事,重庆市巴南区花溪作家协会副主席。在各类报刊发表诗歌、小小说、散文、故事、儿歌等数十篇(首),在各类征文大赛中荣获等级奖数十次,散文、诗歌收入《中外诗歌散文精品集》《中外当代文学艺术篇代表作全集》等,儿歌收入《中华百杰诗人精品集》《当代诗坛名家精品集》《中华好诗词好格言作品集》等。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