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作家冉烨)在一个无论是艺术还是人生,都空前虚妄浮躁的时代,阅读和谈论薛竹,颇具意义。手捧歌集,直接抵达雪竹的内心世界,是分享作者精神境界的一道快意盛宴。她在我们中间,持平常心,作平常人,写不平常诗,作我们平和、宁静的“隔邻缪斯”。是的,我联想到她多年前在《重庆日报》上发表的诗歌,还有文友华锋的推荐,雪竹出集子了,期待中的高兴,得细细品读。
作为诗人,特别是女性诗人,雪竹的诗歌表达很平静很温婉,不象许多诗人的表达那样大喜或大悲、愤世嫉俗,大篇幅大幅度的宣泄。她是安静地端坐于书房,讲述一些感悟和片段,而不刻意谋求宏大的题材和深刻的思想,寓大道理在小常识中。如一块沉睡在水中的玉,平静地等待生命中的又一次完美破碎!我在沉思中默默体会着雪竹诗歌里语言:“朝夕独坐/低眉沉思/化作脚下大江流/流走古今多少事/千年凝望/深藏禅机/化作这漫天迷雾/敢问蓬莱在哪里。——《大佛》。
读诗的过程,我有点惊诧,一个工商管理硕士,一个公务员,竟然会沉静在寂寞的诗歌创作中,而与繁华的外部世界保持一段距离!她自己给出了回答:“我写得并不多,只是一路走来有所思,有所想罢了。”好一个思想者,用诗歌的形式表现人生,在我的眼中,她幻化成嘉陵江边、长江边一艘不断前进的小船,坚定而执著!
“红灯和绿灯/日夜眨眼睛/谁都看不见/那一颗关爱的心/恰似父母亲/在我人生的旅程/告诫当止步/叮咛该前行”。文以载道,诗歌也不例外。在小诗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表达出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尊重和对亲情的怀念。口语话、生活化的诗歌语言在雪竹的诗歌中比比皆是,让人读罢会心一笑再想想,恍然一悟!又比如《徘徊》这首----“分明是你的家/总走不进那扇门/粉墙上有面镜/照不见我的影/窗前的那株梅/也觉不出丝毫芳菲/梦中我久久徘徊/何时能敲你的门。
诗集中可以窥探出雪竹厚重的古诗词的修养,如结构和意境。中国传统的古诗词大源泉滋养了她,意象奇美,构图如画。诗人善于将心境化为风景,在所有的景物中闪亮着心的吟诵,在心的吟诵中展开自然的画卷,而诗歌的唯美性在这位女诗人的表述下,更显婉丽清新,如纷飞的桂花雨!“寒山寺听晚钟回/虎丘塔影遥相随……
“苏缇蜿蜒戏紫燕/桃红柳绿正相恋/情侣牵手游花港/愿做比目鱼水欢。
作为公务员,写诗难免笔触政治,但雪竹却不落俗套,写出了新意和气魄,把更多的视角对准重庆的建设。“太阳和月亮/和谐地谱写辉煌/春天和万物/和谐地编制河山/高山和流水/和谐演奏交响/政府和百姓/和谐地构建小康。
《长江桥头雕塑》----“生活,时时在呼唤着美/美,永远要和人民同驻/冬哥、春妹、夏郎、秋姑/青春结伴来到桥头落户/欢迎您呀,山城新公民/快举起丰收,挥动花束……”
雪竹的情感世界是寄予在她诗中的,我想象她做诗的状态,一定是把自己的精神和思想一一表现于文字内。那么就不必去打探她的人生经历。她的人、她的心、她的情全部化成了跳动的“音符”,在红尘中芬芳飘荡。无论是《行船》、《做人》、《白兰花》、还是《风景》,都袒露着人生的爱与恨和生活的思考。
纵观诗集的整个作品,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精美的短诗,多抒情感的自然流泻,不抑不驱,不事塑砌,唯以真纯的情感美,婉约的情绪美,流畅的音韵美和清明鲜活的人生感悟,和谐共鸣,感染读者。另一类是反讽的小诗,在作品中,所占比例不大,却代表着诗人的诗思,代表诗人的艺术审美水平。
掩卷诗集,浮想翩翩。虽然诗集中个别诗歌表现形式单一,还需精心打磨,但瑕不掩瑜,诗人的才情跃然纸上。雪竹以女性特有的敏锐享受着诗歌特有的思想,行走在重庆的街头,沐浴着那份安静的阳光和五彩桂花雨……
雪竹对我说,她不是诗人,但她爱诗,在这个纷繁的城市,雪竹在我眼中,如淡淡飘至的桂花香,清丽且悠然。
【作者简介】冉烨,笔名:骆驼。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1971年生,旅陕诗人。作品被收录入国内多家书籍文本。《华商报》副刊﹑《重庆青年报》杂评版专栏作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写诗,刊发于《诗选刊》《诗潮》……文学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现写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小说﹑文艺评论发在《小说月刊》《小说界》《重庆文艺》《文艺报》等上。现居重庆。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