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作家冉烨)涉及“境界”一说,的确是值得思考和玩味的一个话题,而触动这个话题以至于想动笔写写的,及是最近生活中的小事,延及为人、行文、从艺做官的范畴。
在年中一次同学聚会中,一位既是同学又是好友的人,在席间夸夸演讲,而诸多同学只能干瞪其眼,强抑分别多年的感情而专注此君一人不得一言。此君从家人人手一部雷克萨斯轿车谈到金融生意,无不涉及。(后来我才得知“雷克萨斯”是一轿车品牌。)当时感觉他缺乏涵养,静一思之,亦是做人境界问题。当今生意人老总级人物,成千上万,应该说财力高于此君的比比皆是,而虚怀若谷低调行事者不在少数。而拥有财富者不炫富更是一种超我的智慧境界,他不会比比尔.盖茨、巴菲特更牛吧!
同是一次私人聚会品茶,一公务员友人更是忧郁到了极点,桌上长虚短叹,抱怨时运不佳仕途茫茫。需知道他才不过年方三五,已是厅级干部,所为万千宠儿了。而此刻他却丢失了“草木本心”,去怨天尤人!此等境界,无疑令人叹惜。
当然,经商为官,首先内心宜放平和,高远是理想,敬畏是自省!二者统属境界范畴内。我要特别讲讲敬畏感。做生意和仕途,亦不能目空一切,就是要有所敬畏感,什么话该说,什么事该做,要有一个尺度和基本法则,不然就会失控而犯错。这一点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讲得好;“诗词有境界,人生有境界”。
所谓“官有所畏”,也是境界的一种体现。说白了就是为官要有一个“怕”字,“怕”是人们常有的一种心理,人生在世,多多少少离不开这个“怕”字。当官的自然是也有“怕”的时候。
“官有所畏,业有所成”才是真正“官畏”的应有之义,为官者有所怕,才能兢兢业业;有所惧,方可勤勤恳恳。有了临深渊、履薄冰的心态,官员们就不敢为政不勤、敷衍塞责;就不敢狂吃乱食,腐化糜烂;就不敢结党私营,任人惟亲。正因为有了那些被查处的官员为前车之鉴,其他绝大多数干部才能变得更加谨慎,更为勤勉清廉。“官有所畏”更是一种自律意识,从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干部,毫不例外都经过认真的选拔和严格的考验,同时也有自己辛勤的汗水和贡献,来之的确不易,倘若不懂得珍惜而忘乎所以,跌落仅仅是一瞬间的事。
当年任弼时同志曾有著名的“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用钱多;三怕麻烦人。我以为,为官者恐怕需要的正是这种“官有所畏”,因为它体现的是一种责任与义务,显现的是一种信念与境界。
在王国维大师的法眼中,“元曲”之所以推崇备致,在于“元曲”的自然,且反映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情况,达到了“史剧”的境界。同理于老子的“大音希声”,除了它哲学上的辩证因素,它还具有强烈鲜明的政治意义。概括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一代明君,面对谏臣魏征的次次冲撞、直言,从震怒、冷静到包容接受,而成就了一代伟业,莫不彰显帝王开阔的境界。如此分析道来,人生种种,无一不合乎自然和境界,您看看围棋高手,诸如吴清源、武宫正树一流,为求道为创新围棋。可以暂时抛弃眼前的一局胜负,而最终成为一个时代的大棋士。
近晚,看央视的一个访谈类节目,专访歌手齐秦,对于音乐,对于人生,齐秦不回避绯闻和年轻时候的错误,但观众看来,这才是真实的齐秦,受人爱戴,巨星的风范在他举手投足之间,坦然错误也是一种境界。
【作者简介】冉烨,笔名:骆驼。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1971年生,旅陕诗人。作品被收录入国内多家书籍文本。《华商报》副刊﹑《重庆青年报》杂评版专栏作家。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写诗,刊发于《诗选刊》《诗潮》……文学作品散见于国内各大报刊,现写小说、散文和文艺评论,小说﹑文艺评论发在《小说月刊》《小说界》《重庆文艺》《文艺报》等上。现居重庆。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