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课堂走出教室,当知识遇见实践,成长便有了更生动的模样。9月23日上午,四川省组织初一年级部分学生走进邻水县毒品预防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沉浸式”课外学习。不同于课本上的文字表述,毒品预防教育基地的每一处展陈、每一次讲解,都让“禁毒”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触可感的学习体验。
邻水中学
站在“中国古代毒品简史”展区前,孩子们不再是背诵“时间、地点、人物”,而是通过图文资料,直观感受百年前先辈禁毒的决心。“原来毒品对国家的危害这么大,我们现在更要守住‘远离毒品’的底线!”学生在参观时说道。历史课上的知识点,此刻有了更深刻的意义。
“这个看起来像跳跳糖的东西,竟然是新型毒品!”看到陈列柜里的仿真样品时,孩子们发出了惊叹。针对学生群体的认知特点,讲解人员重点讲解了伪装成零食、饮料的新型毒品,教大家通过“看包装、闻气味、不轻易接受陌生人东西”等方法规避风险。“以后再也不会随便吃别人给的零食了,学会保护自己很重要!”孩子们认真地讨论着辨别要点。
结合毒品伤害的典型案例,孩子们通过电子模型看到了吸毒对大脑、心脏、肺、肝等器官造成的严重病变,也了解到毒品如何摧毁个人健康、破碎家庭幸福。“原来一时的好奇会毁了一辈子!”震撼之余,讲解员借机引导孩子们“正能量追星”:“真正的偶像,是靠努力实现价值、传递正向力量,健康生活、奉献社会的人!”这场活动让孩子们对人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活动最后,一场有趣的有奖问答环节,让孩子们的学习热情达到了高潮。“新型毒品有哪些常见的伪装形式?”“国际禁毒日是哪天?”一系列问题刚一抛出,孩子们就纷纷举手抢答,准确的答案、响亮的声音,展现出满满的学习收获。
这场走出教室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课本外的“硬核知识”,更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会了思考、懂得了责任。正如孩子们所说:“这堂‘课外课’,比课本上的内容更难忘,也更有意义。”邻水中学将继打破课堂边界,组织更多优质课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用正向力量护航每一段成长旅程!(秦燕)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