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江津区先锋镇:河长制守护下,笋溪河的生态蝶变

发布时间:2025-09-23 14:54:0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薄雾笼罩清晨,水雾氤氲竹林。几只白鹭在浅滩处优雅踱步,偶尔几只野鸭掠过水面,泛起涟漪。岸边,摄影爱好者李红岩正屏息凝神,将镜头对准一只正在飞翔的红嘴蓝鹊。“这两年,笋溪河的鸟类越来越多,有些我连名字都叫不上来!”他翻动着相机里的照片感慨道。

这一幕,是先锋镇笋溪河生态治理成效的生动缩影。从“烂泥沟”到“鸟天堂”,从竹林丛生到碧波荡漾,这场生态蝶变的背后,是一条河流的觉醒,更是先锋镇对“绿水青山”的执着追寻。

河长制:唤醒沉睡的河流

曾经的笋溪河,面临着“流水浊、竹林乱、河道浅”的诸多生态问题:竹林无序生长,侵占河道空间,挤压行洪通道;河流冲刷带来的泥沙持续沉积,导致河道淤积,削弱行洪能力;河水侵蚀河岸,水土流失问题突出,破坏岸线稳定……

改变始于河长制的全面落地落实。

“我们构建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河流管护体系。”先锋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笋溪河流经先锋镇夹滩社区、绣庄村、石鱼村、永丰村、大塆村5个村社区,岸线长度达70余公里,3名区级河长、2名镇级河长、5名村级河长层层压实责任,50名志愿者组成了笋溪河的“护河大军”。

2025年来全镇已开展巡河150余次,累计巡河时间近130小时,足迹遍布350余公里的河道岸线,巡河员的脚步丈量了笋溪河的生态向好进度。

科技赋能:智慧守护河流生态

“夹滩社区小河沟水体变黑,疑似有污水直排!”

9月15日,先锋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接到群众举报后,第一时间将指令转交水利岗核实处置。工作人员当即行动,于9月16日督促夹滩社区完成该河段清淤,并同步推进管网整改,从源头阻断污染。

这高效处置的背后,是“141”基层智治平台的数字赋能。

先锋镇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得益于数字重庆建设,现在巡河人员只需通过平台APP,就能实时上报问题,附带定位与图片,平台接收后自动完成事件分类、任务分派,相关部门处置进度全程可追溯。让治水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发现’”。

2025年以来,先锋镇通过该平台处理涉河问题10余件,办结率实现100%,为河流生态筑起“智慧屏障”。

全民共治:从旁观者到守护者

全民参与是笋溪河生态蝶变的核心动力,让治理从“政府主导”转为“全民共建”。

63岁的王树元,是最早的笋溪河清漂志愿者,“我在笋溪河干清漂工作已经12年了,以前大家都不愿意干,后来看到生态越来越好,周边的农户也都加入进来了。”

正是王树元12年如一日地沿河岸巡查、清理垃圾,这份坚持带动了周边15名群众,共同组建起志愿服务队。

截至目前,这支由群众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已累计打捞水面漂浮物1.6万余吨,劝阻垂钓、倾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数百次,成为河道守护的“民间力量”。

先锋镇还通过讲理坝定期收集农户对河道管护、管网维护的意见,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举措。联合镇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中小学开展“河小青”“洁小青”活动,让护河理念深入家家户户。

从个体坚守到群体行动,从村民自发到多元联动,先锋镇用“全民共治”织密了笋溪河生态防护网,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绿水青山”的守护者与受益者。

2025年6月,历时8个月的笋溪河夹滩社区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新修的护岸稳固整齐,疏浚的河道流水通畅,岸边步道串联起连片竹林。

如今的笋溪河,澄澈水质与沿岸绿意相映成趣,更催生出生态发展的新活力。曾经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乡,餐饮、民宿、生态农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绿水青山”正实实在在转化为“金山银山”。(白旭忆、白川)

 

责任编辑:李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