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四川省万源市17万亩富硒稻喜迎丰收

发布时间:2025-09-22 22:09:22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金秋九月,四川省万源市大地稻浪翻滚。在这片四川省唯一的天然富硒土地上,17.33万亩水稻迎来丰收季,预计产量达8.711万吨。金色的稻穗不仅承载着丰收的喜悦,更寄托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田野欢歌:抢收富硒稻,种出好日子

雨后初晴,石窝镇番坝村的稻田里,村委会主任余天翼正忙着抢收稻谷。“前几天雨水多,好不容易停了,得抓紧时间。”望着自家8亩稻田里金灿灿的稻浪,他眼角漾开笑意。

得益于独特的富硒土壤,番坝村产出的稻米晶莹饱满、软糯香甜,“番坝硒米”品牌在市场上备受追捧。“现在硒米能卖到每斤10元以上,村里统一收购销售,种田也能过上好日子。”余天翼说。

番坝村的丰收景象正是万源稻米产业发展的缩影。2025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较去年增长4.9%和6.1%,20个高产优质品种茁壮成长,3个千亩高产示范片展现出产业丰硕成果。

科技赋能:专家下田,精准送技

8月,黄钟镇邓徐坝村的田间地头,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正在举行。“科创中国”功能农业产业服务团专家白云瑞被农户团团围住,耐心解答着施硒肥时机、病虫害防治等问题。

“通过培训,我们了解到根施有机硒肥等措施能生产出更达标的富硒大米,创造更多收益。”种粮大户王晓艳种植的180余亩水稻,正需要这样的技术指导。培训现场,工作人员还捐赠了价值6000元的富硒有机肥料。

万源市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抓手,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广良种应用、规范栽培等集成技术,推动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品牌强农:贡米出山,溢价增值

玉带乡太平坎村的稻田已基本收割完毕,村民们正忙着加工新米发往全国各地。“太平坎贡米”品质上佳,每斤售价达8至10元,比普通大米高出数倍。

“今年我家种了10余亩水稻,预计能带来5万元收入。”村民解光斌捧着刚收获的稻谷笑容满面。有了品牌加持,当地每亩稻田至少能额外增收2000元。

品牌战略让万源稻米实现从“卖原料”到“卖品牌”的转身。黄钟镇与上海光明集团合作,引入10个优良新品种,采用“线上订单+线下直发”模式,成功让富硒大米打入上海市场。

从传统耕作到现代化生产,万源富硒稻米产业正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丰收的喜悦正沿着巴山蜀水荡漾开去。(万源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