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居家防控小记

发布时间:2020-04-01 08:35: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作家张渝扬)1月21日,腊月二十七,正当人们忙着过大年的欢喜时刻,一场突如其来疫灾如同战云笼罩在寒冬的上空,打破了春节的喜庆祥和。

1月24日,腊月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重庆市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潼南在第一时间启动了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这天下午,我刚好从老家给父母上坟回来,就电视上看到了区防疫指挥部发出的紧急通知,要求市民居家隔离防疫,不要外出。

自除夕前一天武汉封城,庚子鼠年春节晚会改为以战”疫”为主要内容的特别节目,全民众志成城防疫防控的阻击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从初一至今,整整一个多月,在居家防疫的这段时间里,电视屏幕中那铺天盖地的全国驰援武汉战“疫”画面,手机上那不断刷屏的疫情上升消息,以及来自亲朋好友防疫防控的短信、微信,让我既揪心又温心。

让人揪心的是,武汉新冠疫情,似滚滚寒流,正向各地汹涌蔓延。让人温心的是,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亲自部署全国防疫防控的电视新闻,无疑给国人以强大的支撑。在这个非同寻常的春节,时值战”疫”的严峻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重要指示,无疑给雪落大地的中国注入了一股暖流。这一天,我还收到了著名作家何建明在上海发给我的恭贺新春的短信。象往年一样,这是建明先生在收到我给他的春节祝福短信后给我的回复。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建明先生能和普通会员互致新春祝福,也同样让我倍感寒冬中的温暖。

这天上午,区人民政府下令在全区范围内暂停活禽交易和宰杀,严禁活禽交易和宰杀行为,严禁销售野生动物及其产品。

大年初二,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暂时取消各种聚会宴席活动加强湖北返潼人员及车辆管控的通告》贴满大街小巷。《通告》要求,近期有疫区旅居史的来潼人员要自觉隔离14天,并如实上报。

大年初三,得知潼南也有了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想不到千里之外的武汉疫情这么快就蔓延到我们些远郊区县来了,开始还漫不经心的我才感到了这次疫情的严重。

大年初六,潼南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人员进出公共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对违反者依法严肃处置。

随着《潼南区关于暂停有关商业促销活动的通告》、《关于全区所有场镇暂停赶集的通告》、《关于暂时停运全区部分公共交通的通告》、《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返潼来潼人员疫情排查防控的通告》等管控措施密集出台,自1月30日零时起,暂时停运全区城市公交和客运渡口,进一步加大重点地区返潼人员排查管控力度,做好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加强对城市社区、公共场所、机关事业单位办公场所、公共交通等区域一天一次的全覆盖消杀防护。对外出车辆行人做到逢人必检、逢车必检,严防病毒区内扩散,迅速成为常态。“少外出、不聚会、戴口罩、勤洗手”。成为每一个公民的自律准则。自此,一场没有硝烟却异常紧张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1583平方公里潼南大地上正式打响。

“我宅家,我骄傲,我为国家省口罩,我为自己省钞票”,成为微信段子中一个响亮的口号。看到上从中央,下到区县镇乡社区都把防疫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当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心中充满了信心,相信只要大家同舟共济,团结一心、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区的的防疫要求,这场战”疫:”阻击战必将取得胜利。

因为防疫,在闭门不出的50多天里,我每天早上起床做完”八段锦”后,首先关注的是手机朋友圈信息,早饭后再看电视上的疫情报告。三岁多的小孙子右右平常最爱外出玩耍,这几天他仿佛也知道了情况不妙。就天真地跟我说:”爷爷,外面有病,不出门了,我们在家里来运动。”于是,我和小孙孙就围着茶几在客厅里转圈。转热了,他就猫在沙发上看动画片,我就在书屋里打开电脑看凤凰网新闻和中国作家网上的文章,午休后或看点书报或写点东西,从中寻求心灵的安顿,让我能更从容地应对此时与外界隔离的困境。这几乎成了我居家防疫的常态。

大年初六,我从网上看到我的老上级,四川省原重庆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现四川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梁平最先写的两首战“疫”诗:《武汉病了》《戴着口罩过年》。随后,我又从《文艺报》上读到了建明会长写的《见到太阳真好》和《假如,明天我将死亡》等战“疫”诗歌,激起了我内心的诗情。

我想,一个宅在家中的作家,虽不能为战“疫”出力,但也不能缺席,应该以笔为援,为战“疫”助力。少有写诗的我,也写了一首《只有我们醒着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的诗歌。想不到这首诗在网站平台发表后,竟引起不少网友转发点赞。尤其是成都的四川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郎德辉、武汉市洪山区原作协主席傅炯业、深圳市福田区作协副主席黄萍大姐,还有重庆的老诗人万龙生等文友不时传来了他们的战”疫”作品在群中互相交流。郎德辉还为我写了精彩的诗评。并在中国报道网上同时刋发了我的这首诗和他的诗评。

大年初六,应农工党潼南区委之约,我采写了《战疫情.潼南农工党员在行动》一文,在农工党重庆市委网站首页刊发。

大年十六,区政协副主席,农工党潼南区委综合一支部主委杨中富给我送来40个口罩,第二天又送来两瓶消毒液。当时正是防疫用品紧缺的时候,他特地托朋友从外地买来一万只口罩分送大家,这让我很是感动。在这个防疫的关键时刻,作为农工党同志,他送来的是健康,是爱心。这种守望相助的中华传统美德,正是我们齐心战胜新冠病毒的力量。

大年十八,区文联创评室来电,安排我采写两个一线防疫人员的先进事迹。因为不能像前两年那样到旱灾现场去采访,我就用电话与主人公交谈、有时为了一个细节,一组数据,往往要打十几个电话才能完稿。

在这一个多月的居家防疫期间,我先后写了《十四亿人的集结号(外二章)》《生命之源的守护者》《逆行中的坚守》《早春中那一抹朝霞》等战“疫”学作品,分别在全国、省级网站平台或纸质媒体发表。反映战斗在一线的巾帼抗疫英杰的纪实作品《玫瑰铿锵》也已完稿。作为老政协委员,我还撰写了针对这次战“疫”的四条社情民意。

一句句诗歌,一行行文字,传递人们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爱心。我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在这场防疫阻击战、总体战中,那些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逆行英雄,表达中华民族在危难中守望相助的爱心与信心,致敬广大人民不平凡的坚守,献给当下,也告诉未来。

让我非常感叹的是,在这段居家防疫的日子里,是共同关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我与身居全国各地的作家朋友联系得更加密切了。我们几乎在同一时间里以笔抗”疫”,用诗文致敬无数逆行火线上”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当我看到重庆和潼南区连续28天均无本土新增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双清零”的新闻时,我知道,春天终于来了。站在我家阳台上,远远望去,春燕双飞,树萌新绿。仲春的风,温心清肺。随着春暖花开,潼南区已从中风险区调为低风险区。从”暂停键”到”快进键”,人们又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疫情形势向好的消息,像乳汁,像血液,温润着居家防疫的日子,也温润着广大作家跃动的战”疫”文学情缘……

【作者简介】张渝扬,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西部散文学会理事、重庆市作协全委会委员、潼南区作协副主席,有作品在《人民日报》《文艺报》《中国电影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改革报》《中国中医药报.中医文化版》《文化月刊》《中国作家.纪实》中国《报告文学》中国《散文》《西部散文》《红岩》《重庆文学》《重庆文化》《四川文化报》《重庆晚报》《重庆日报》《重庆政协报》等报刊公开发表,已出版《谁持彩练当空舞》、《见证新三峡》、《银河之光》、《杨氏家国梦》四部文集。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