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跨越山海筑青年志,籽籽同心抒报国情”实践团,跨越2929公里,深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头屯河农场,自7月28日至8月3日,开展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文化传承为纽带、科教服务为抓手、民族团结为核心”,在农场下属五大社区开展特色课程、文化联谊、爱心捐赠、实地调研等多元活动,覆盖学生及社区居民超千余人次,构建“健康素养 + 文化认同”双轨课程体系,赋能鲁疆两地交流纽带,深化石榴籽民族情谊,用青春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服务基层、报效祖国的使命担当。
文化润疆,美育昆仑
实践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沉浸式文化课堂,通过“实物展示 + 互动体验”的形式,为当地学生详细讲解京剧艺术的行当划分、唱腔特点,演示毛笔书法的运笔技巧与章法布局,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积极开展非遗活动,讲述剪纸、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寓意,组织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纸制作品,在剪刻之间传承非遗技艺;深化学生对“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认同。
科教赋能,健康素养
依托基础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的办学力量与学科优势,实践团围绕“健康素养提升”目标,设计多维度健康科普课程,为当地群众送去实用知识。
在“营养健康”课堂,团队成员借助平衡膳食宝塔模型,直观讲解谷物、蔬菜、蛋白质等各类食物的合理摄入比例,结合生活实例纠正“挑食偏食”“过度节食”等饮食误区,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饮食习惯。“口腔健康”课程中,通过模拟刷牙实验,现场演示“水平颤动拂刷法”,手把手教学生正确清洁牙齿,普及口腔护理常识。
此外,实践团开展疾病预防宣讲,用“飞沫传播示意图”“手部细菌观察实验”等直观方式,解析流感、诺如病毒等常见疾病的传播路径,传授“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的防护技巧;同时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通过“情绪盲盒”“压力气球”等互动游戏,引导学生识别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学习情绪调节方法,为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针对农场青少年学习痛点及需求,实践团靶向开展学科辅导,覆盖语文、数学、英语等多个学科。团队成员提前收集学生学习难点,通过“知识点梳理 + 生活实例”的方式,将抽象概念转化为生活化场景,帮助学生系统拆解难题;分享“错题整理技巧”“思维导图记忆法”,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现场开展一对一答疑服务,耐心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红色铸魂,屯垦戍边
实践团依托鲁疆两地红色资源,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让红色精神在边疆大地薪火相传。团队成员讲述沂蒙红嫂“用乳汁救伤员”的无私奉献故事,分享兵团战士“扎根边疆、屯垦戍边”的奋斗历程,让学生在感人至深的故事中感受革命先辈与建设者的家国情怀。同时,将红色精神融入课程设计,在音乐教育课上教唱《强军战歌》等主旋律歌曲,在文化历史课中解读抗战精神、兵团精神、沂蒙精神的时代内涵,在激昂的旋律与深刻的讲解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责任担当。
实践团还联合山东援兵团头屯河农场党支部(工作队)、援疆企业代表,开展八钢厂史学习活动。通过全景沙盘、历史影像、实物展品,学生们系统了解八钢从1951年王震将军率领军民“艰苦奋斗,创建八钢”,到如今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70余年历程——从早期的手工炼钢设备到现代化的智能生产线模型,从“人拉肩扛”的创业故事到“技术创新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奋斗事迹,让学生深刻感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八钢精神,激励学生树立“科技报国、实业兴邦”的远大理想。
情暖边疆,鲁疆同心
实践期间,实践团通过总结座谈、爱心捐赠、联谊晚会等活动,深化校地合作,传递齐鲁温情,为鲁疆两地长期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在与头屯河农场党委、社区工作人员召开的总结座谈会上,带队教师边泳名汇报此次实践成果,实践团队长李兆翔分享课程设计思路、学生反馈及实践感悟;头屯河农场党委副书记、场长魏先军对实践团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进一步为大家阐释胡杨精神、老兵精神、兵团精神的深刻内涵,鼓励实践团成员从“以精神聚合力,以实干促发展”出发,全面投入建设兵团、为国屯垦戍边这一伟大任务中。
爱心捐赠仪式上,实践团为当地学生送去精心筹备的物资——涵盖科普读物、红色经典书籍等学习用品,以及冬夏衣物等生活用品。团队成员在书籍扉页写下“愿你以书为帆,逐梦远方”“不负韶华,未来可期”等暖心话语,将关怀与鼓励传递给每一位学生。此次捐赠不仅为农场青少年提供了物质支持,更让齐鲁学子的深情厚谊扎根边疆。
“鲁疆同心·青春同行”联谊晚会上,实践团成员与工作队、援疆企业代表共同包制“鲁疆同心饺”,揉面、放馅、捏褶,在欢声笑语中拉近彼此距离;晚会现场,实践团成员表演京剧片段、流行歌曲。会后,众人共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在屯垦戍边伟大精神的熏陶中,进一步凝聚鲁疆同心、共促发展的信念。
这一条交联鲁兵情谊的实践纽带,这一群跨越2929公里的壮志青年,这一场超千人次覆盖的多元实践——从浮山南麓到头屯河东畔,青岛大学基础医学院实践团用知识传递温暖,用行动践行担当。正如实践团队长李兆翔所言:“这次边疆之行不是终点,而是鲁疆同心帮扶的新起点。”
此次社会实践不仅是一次 “理论联系实际” 的生动教学,更是一次 “青春报国” 的实践历练。实践团始终秉持 “明德、博学、守正、出奇” 的青大校训,将严谨治学的态度贯彻于课堂始终,更以青医精神为指引,在边疆大地书写青医学子的时代担当。未来,实践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推进与头屯河农场的长期结对帮扶,深化校地合作,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基层服务、助力边疆发展。这份坚守与传承,将不断汇聚成青春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团结与兵团建设贡献独特而深厚的青大力量。(图文/李兆翔 魏小琪)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