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民生

“轮椅上的精彩·共赴世运之约” 锦江区开展第十六个肢残人日无障碍出行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3 02:30:4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8月11日是“全国肢残人活动日”,由成都市锦江区残疾人联合会指导,锦江区肢残人协会主办,锦江区自强残疾人关爱中心承办的“轮椅上的精彩·共赴世运之约”无障碍出行特别活动成功开展。本次活动紧扣成都世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理念,组织30名肢残人士及18名志愿者,通过参观体验、实地感受、互动交流等多样化形式,深入探索城市无障碍出行场景,传递残健共融的正能量,为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活动伊始,在志愿者的贴心协助下,参与者乘坐大巴前往位于锦江区梓潼桥正街66号的四川报业博物馆,开启了沉浸式的四川报业发展历程体验。

四川报业博物馆由老建筑改造升级而成,系统展示了四川报业从“铅与火”到“光与电”、从“数与网”到“智与云”的演进路径。为确保体验效果,讲解员为残友及志愿者逐一配备耳麦,助力大家清晰聆听传媒发展历程的讲解,让历史文化真正实现“触手可及”。在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题展区,当残友们看到1952年9月1日出版的、采用繁体字印刷的《四川日报》创刊号时,泛黄的纸张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慨四川报业一路走来的不易。根据报业发展的需求,四川报业也在不断改善硬件设备,展厅摆放的一台进口哈苏H4D数码相机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台相机曾于2010年用于航拍记录“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新家园的风貌。

本次活动特别设置了“地铁无障碍体验”环节。两位肢残人士主动参与尝试,地铁工作人员积极协调开启无障碍电梯,引导其通过闸机,并搭建专用坡道板作为安全快速的上下“桥梁”,精准对接车厢固定区域,同时演示了地图查询、紧急呼叫等操作。体验结束后,两位参与者表示:“专用通道便捷高效,服务贴心周到,乘坐成都地铁确实方便舒适!”从大巴出行的“人工辅助”到地铁体验的“设施+服务”双重保障,活动以真实场景生动展现了成都在无障碍设施建设方面“硬件完善、服务贴心”的显著进步,充分传递出“残健共融”的人文温度。

在川派园林代表——望江楼公园,完善的无障碍步道、缓坡及台阶斜坡设计为残友们的游览提供了顺畅保障。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残友们穿梭于亭台楼阁与平坦绿道之间,或驻足赏景,或用手机记录竹影风姿。活动中,轮椅舞蹈队现场教学应对小坎、路沿的“翘轮”技巧及推轮椅上台阶的正确方法。示范讲解后,残友们围坐练习,志愿者也主动加入,亲身体验乘坐轮椅的感受:部分志愿者初次尝试抬轮椅时轮子滑动突发意外,辅助人员及时上前纠正;另有志愿者掌握技巧后兴奋地说:“只有亲身体验坐轮椅,才能真正理解小坎对残疾人朋友的影响,学会翘轮技巧,今后的辅助服务才能更贴心!”轮友与志愿者的“双向学习”,让“残健共融”的氛围在互动中持续升温。

茶歇区采用低桌矮凳的无障碍布置,氛围温馨。30位肢残朋友与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分享无障碍生活经历:有人讲述独自乘坐地铁时,站务员主动帮忙抬轮椅、找电梯,“那种被关心、被呵护的感觉,让我感到无比的安心和舒适”;有人翻出手机里社区新装电梯、公园新增缓坡的照片,感慨“现在出门如此顺畅,城市变得越来越贴心了”;还有人笑着说“今天学会了翘轮技巧,以后接孩子放学遇到小坎再也不用犯难了”。活动组织者俞婷说:“看到残友们从最初的拘谨到逐渐放松,甚至主动交流技巧,才深刻体会到‘残健共融’的核心在于彼此看见、相互支持。”活动最后,大家合影留念,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这场特别的出行,不仅是一次无障碍场景的探索,更是一场关于“平等、参与、共享”的生动对话。正如锦江区肢残人协会会长、自强残疾人关爱中心理事长李玉娥所说:“我们将持续聚焦肢残人群体的需求,联动多方力量,让更多肢残朋友能够‘走出去、融进来’,共享城市发展的美好成果与人文温度。”而这一天的温暖与力量,早已悄悄融入成都的肌理,成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注脚。(张晓沙)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