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心系丹青皖南魂

——写在杨昌森皖南油墨画申遗成功之际
发布时间:2025-07-28 21:26: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皖南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悠悠岁月雕琢出无数动人的故事,而杨昌森的经历,恰似其中一抹最为绚烂的色彩,演绎着一段关于梦想、坚持与回归的传奇。

少年时的杨昌森,心中便种下了艺术的种子。那时候,广袤的乡野就是他的天然画布,画笔则是他最亲密无间的伙伴。每当晨曦初照,他便会带着画本,跟随家中的鹅群、牛群走向田野。在微风轻拂、虫鸣鸟唱的陪伴下,他的目光被乡野间的一切所吸引:那随风摇曳的狗尾巴草,在阳光中闪烁着金色光芒;潺潺流淌的小溪,水面倒映着岸边的绿树与野花,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远处错落有致的农舍,烟囱中升腾起袅袅炊烟,弥漫着生活的烟火气息。他用稚嫩的笔触,在图画本上勾勒着这些质朴之美,试图将眼前的一切永恒地留存。彼时的他或许并未意识到,这一方小小的画本,将成为他通往艺术殿堂的起点,而对绘画的热爱,正如同那深埋于心底的火种,悄然燃烧,势不可挡。

艺考之路,对于杨昌森而言,布满了荆棘。一次次满怀期待地奔赴考场,又一次次在成绩公布时黯然神伤。然而,命运的挫折并未浇灭他心中炽热的艺术火焰,反而让这火燃烧得愈发旺盛。在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里,他凭借着对绘画纯粹的热爱,选择了自学之路。寒来暑往,他的身影总是在那一方小小的书桌前,或是昏暗的灯光下,潜心钻研绘画技巧,笔耕不辍。每一幅画作,都是他与艺术的对话,是他对梦想的坚守,当然,更有热心老师陈万青、李维林、陆国源等人的指点和帮助,终于,在 1985 9 月,他的水粉画《乡间小路》如一颗新星,在《合肥晚报》上发表。那一刻,仿佛一道曙光穿透了层层阴霾,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也成为了他艺术生涯真正的起点。此后,《乡村秋色》《皖南小景》《皖南乡情》等作品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在各报刊亮相,每一幅作品都饱含着他对故土深深的眷恋与热爱,诉说着他与皖南这片土地千丝万缕的深情

生活的现实如同一堵高墙,横亘在杨昌森追求艺术的道路上。为了谋求生计,19912月,他不得不放下画笔而背井离乡,南下广州打拼。在这座繁华喧嚣的南方都市里,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立了广州森派装饰设计有限公司。商海的波涛汹涌,时刻考验着他的意志与能力。然而,即便身处忙碌的商业世界,他的艺术脉搏始终跳动不息。他如同一位敏锐的猎手,密切追踪着艺术前沿的动态;又似一只不知疲倦的飞鸟,活跃于各类文化现场。在艺术的海洋中,他不断汲取着养分,充实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2010 年,广州美术馆的展厅里,光影交错,艺术的气息弥漫在每一个角落。杨昌森漫步其中,眼神中充满了对艺术的敬畏与渴望。突然,一幅来自欧洋教授的 东方意象油画如同一道惊雷,击中了他的内心。那幅画中,水墨氤氲似的韵致竟在油彩中自然流淌,将油画与写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杨昌森伫立在画前,久久凝视,仿佛时间都已停止。那一刻,被尘封 23 年的画笔仿佛在他灵魂深处发出了强烈的呼喊,一个热切的念头如春笋般破土而出:他要继续探索油墨画,让油彩与水墨相互交融,用这独特的方式泼洒出他魂牵梦绕的皖南。回到办公室后,他迫不及待地重新拿起从家乡带来的画笔,那些搁置多年的颜料与画纸,此刻仿佛都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咱家小院》《家在水乡》《荷塘月色》…… 一幅幅饱含深情的 皖南油墨画在他的画案上喷薄而出。每一幅画中,都融入了他对皖南的思念,对童年时光的追忆。这些作品独特的意蕴,赢得了美院教授和业界的赞赏,也让他在艺术的道路上找到了新的方向。

五年后,广州的事业正如日中天,森派装饰在市场上蓬勃发展,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对油墨画的痴迷已在杨昌森心中成燎原之火,烧得他坐立难安。故土的山水、儿时的回忆,如同磁石一般,深深吸引着他。2015 年,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后,杨昌森终于下定决心,带着一万个不舍的眷恋,告别了这座奋斗多年的南方都会,毅然回归故土皖南宣城。

故乡的山水,宛如一位温柔的母亲,张开双臂,迎接游子的归来。青砖黛瓦的古村落静默如诗,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昂首向天的马头墙,历经岁月的洗礼,镌刻着时光的痕迹;皖南的微风,轻轻拂过脸颊,仿佛都带着千年徽韵,让人心旷神怡。杨昌森沉醉在这熟悉而又亲切的景色中,他的足迹踏遍了皖南的每一寸山水。无论是晨曦中的古村,还是暮色里的山峦,都留下了他写生的身影。他如同一位虔诚的信徒,在写生中捕捉着天地间的灵犀,试图将皖南的神韵融入到每一笔油彩与水墨之中。他让油彩的浓郁与水墨的空灵激烈碰撞,笔尖流淌的,是化不开的乡愁与对艺术的热望。在宣纸之上,一个全新的皖南油墨画世界正被他奋力开拓,每一幅作品都像是他对故土的深情告白。

杨昌森深知,艺术的生命力在于扎根泥土。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皖南的文化,感受油墨画的魅力,他创立了宣城胡家涝文化公司,将南方前沿的文创理念引入乡村。其中,最令人惊艳的实践,便是将油墨画的绚烂墨韵 上乡间素墙。水乡朱桥乡的汪南——曾经沉寂的村落,在他的妙手下摇身变为摇橹小镇。斑斓的色彩如梦似幻,将乡村装点得如诗如画。这些充满艺术气息的墙绘,迅速引爆网络,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成为了文旅新地标。央视、《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也纷纷聚焦,对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进行报道。杨昌森用自己的行动,让乡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也让艺术真正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十年磨砺,宝剑锋从磨砺出。杨昌森的努力与坚持终于得到了回报。他的作品《慈母手中线》《瑞雪》承载着他对生活的感悟与深情,成功入选安徽省美展;《小院》远渡重洋,亮相意大利中国宣纸与绘画作品展,让世界领略到了皖南油墨画的独特魅力;《祝寿》不仅闪耀 新年画・小康生活美术展,更荣登 2023 年中国文联春晚舞台,让皖南气韵唱响全国。2025 年,他的《非遗传承》入围首届中国乡土绘画作品展览,这一系列的成就,见证了他在艺术道路上的艰辛而辉煌历程。

2025 6 月,对于杨昌森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皖南油墨画被正式列入宣城市宣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刻,他多年的努力与付出终于得到了时代的回响。杨昌森以一场决绝的 逆行,不仅重燃了心中沉寂的艺术星火,更以一支画笔,为故土注入了令人心颤的文化新魂。他的故事,宛如一首激昂的赞歌,印证了一个真理:最磅礴的创作,往往始于对血脉根源最深沉的凝视与拥抱。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杨昌森将继续在艺术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他的笔,描绘出更多关于皖南、关于艺术、关于人生画卷(图文/凹 凸)

作者简介凹凸,本名吴生荣,安徽宣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散文委员会主任。有作品在《清明》《散文选刊》《中华文学》《作家天地》《青海湖》《翠苑》《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曾出版散文集《忘情山水》和诗集《孤雁从我头顶飞过》等。有作品获安徽省作协“金穗奖”二等奖羡林杯生态散文等奖,散文集《岁月心旅》中国散文年会奖”等。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