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宣传方式对儿童吸引力不足,而艺术创作以及场景模拟能有效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记忆力。7月17日,重庆高新区曾家镇龙台社区携手重庆慈众社工中心开展“安全小卫士·创意绘分类”主题活动,将垃圾分类知识融入趣味绘画中,同时,织密儿童安全防护网络,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的辐射效应。
活动伊始,垃圾分类志愿者以一场紧张刺激的知识快答作为开场,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香蕉皮去哪了?”“电池是什么垃圾?”等问题涉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常见误区及实际操作中的小技巧,儿童纷纷抢答,气氛热烈。这一环节不仅考验了大家的知识储备,更激发了大家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兴趣。随后,志愿者利用四色垃圾桶进行了现场演示,直观展示了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特别针对易混垃圾进行了重点讲解,如大棒骨虽看似厨余垃圾,实则因其难以降解,应归入其他垃圾;而用完的蚊香液瓶等则属于有害垃圾,需特殊处理。通过生动的实例,帮助孩子们理清了垃圾分类中的常见疑惑。
活动的高潮部分,莫过于服装彩绘环节。孩子们发挥无限创意,将垃圾分类的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用色彩斑斓的图案和生动的文字,在服装上跳跃出垃圾分类的智慧与魅力。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参与者对垃圾分类的理解与支持,成为活动现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后,沙包模拟投掷板块,垃圾分类志愿者鼓励儿童需将代表不同垃圾的沙包准确投入对应的垃圾桶中,既考验了大家的分类能力,又增添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加深了对垃圾分类规则的理解,还享受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
暑期是儿童意外事故的高发期。为确保儿童安全度过假期,社区还邀请高新区蓝天救援队为暑期班孩子们开展了急救知识培训讲座,蓝天救援队队员采取“覆盖多元群体+掌握核心技能+创新教育模式”结合的方式,提升儿童急救技能,增强安全意识。其中,“掌握核心技能”中强调“黄金4分钟”法则——心搏骤停后每延迟1分钟施救。针对儿童着重强调呼救的重要性,不要盲目错误施救。除了心肺复苏,本次培训专门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操作手法,运用便于背诵的口诀,快速教会儿童如何运用施救。为提升教学实效,培训过程中设置“突发晕厥”模拟场景,孩子们在紧张氛围中完成从判断意识到胸外按压再到人工呼吸全流程操作,带教老师全程观察学员操作,手把手指导确保动作精准,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
垃圾分类与儿童暑期安全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居民热切关注的实事。此次宣传通过游戏互动、投放演示、服装彩绘及安全模拟教学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了儿童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以及儿童安全防护能力与急救能力。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创新有效的宣传方式,共同营造安全、环保、温馨的社区环境。(刘晋君)
责任编辑:李博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