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江津区先锋镇:党建引领党群同心 筑牢防汛“红色堤坝”

发布时间:2025-07-10 16:23: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7月9日,受持续强降雨及上游来水叠加影响,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笋溪河流域遭遇超历史洪水,水位迅速上涨,沿河低洼地带面临严重威胁。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镇党委、政府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党员干部全员下沉,群众积极配合,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洪水搏斗的防汛救灾战役全面打响。

一、闻“汛”而动:快速响应织密“安全网”。

洪水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责任。灾情发生后,先锋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朱玉,党委副书记李祥,副镇长李仲春第一时间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夹滩社区,实地查看水情,现场指挥调度。组织委员李安营在夹滩社区主持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全镇10个村社同步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必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先锋镇党员、干部的共同信念。全镇党员、干部及网格员全员出动,对沿河区域、低洼地带、危旧房屋开展“拉网式”排查,逐户提醒避险。据统计,夹滩社区共核定待转移群众247户271人,其中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被列为重点转移对象。党员干部挨家挨户敲门,确保“应转尽转、不漏一人”。与此同时,沿河关键点位设置警戒标识,防汛物资迅速到位。沙袋、救生衣、照明设备等应急物资被紧急调运至一线,排涝设施全面检查,应急抢险队伍24小时待命,严阵以待迎战洪峰。

 

二、多维联动:筑牢安置“防护墙”。

为统筹全镇防汛工作,先锋镇通过“141”基层智治平台实时调度各村居,确保信息畅通、指挥高效。镇长朱玉同志前往江南职高临时安置点检查筹备情况。学校迅速腾出180间学生宿舍和1间会议室,配备基本生活用品,可容纳700余人临时居住。安置点内,床铺、饮用水、食品等物资一应俱全,医疗团队随时待命,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住处、有医疗保障”。“我们接到通知后,立刻收拾东西跟着村干部转移,现在住在这里很安心。”一位来自夹滩社区的转移群众说道。安置点内秩序井然,党员干部和志愿者耐心安抚群众情绪,提供贴心服务。

 

信息传递是防汛救灾的关键一环。先锋镇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103个应急广播终端实时播报水位动态和防汛提醒,电信、移动公司向全镇2万余人发送应急短信,天翼电视滚动播放防汛安全提示,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的信息宣传网络,确保群众及时掌握灾情动态。

三、跨社区支援:党群同心凝聚“大合力”。

灾情面前,先锋镇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群众积极响应,形成强大防汛合力。椒乡社区“两委干部”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奔赴夹滩社区支援防汛工作,与当地干部群众并肩作战。排查险情、转移群众、值守堤坝……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

 

“我们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顶上去!”一位参与防汛的党员志愿者说道。在排查、值守、安置各环节,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初心使命。区应急局副局长王中敏亲临现场指挥调度,确保防汛工作有序推进。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防汛救灾格局。

四、严阵以待:筑牢后续“安全防线”。

目前,先锋镇12个地质灾害点暂未发现异常,但防控措施丝毫不敢松懈。结合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排查结果,镇党委政府对桂花庄危岩、永梯寺滑坡、白漩子滑坡等地质灾害点进行研判,通知危及户做好撤离准备,确保万无一失。

全镇应急队伍24小时待命,一旦出现积水、路障等险情,将立即处置。洪峰过境后,先锋镇将迅速转入灾后恢复阶段,全力推进群众生活秩序重建,做好后勤保障与安全防护,帮助受灾群众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党群同心力断金,先锋镇党员、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生命堤坝”。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展现了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的担当与风采。先锋镇的防汛救灾工作仍在继续,但有了党员干部的坚守和群众的信任,笋溪河畔的这片土地必将迎来雨过天晴的美好明天。(薛琬弋   文章)

责任编辑:李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