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论述的背景下,重庆市江津区先锋镇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指引,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通过“学、查、改、立、融”一体推进,先锋镇紧扣“产业要发展、企业要增效、农民要增收”目标,开展花椒产业品牌化建设专项行动,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重塑花椒品牌、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一、以学促干:作风建设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一是“四学联动”筑牢思想根基。先锋镇创新建立“领导干部领学、党组织书记带学、党支部督学、党员自学”的“四学联动”机制。党委中心组带头学习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乡村振兴相关论述,村(社区)党支部通过“院坝会”“田间课堂”开展沉浸式学习23场,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先锋讲坛”激发实干活力。打造“先锋讲坛”平台,开展“转作风、提效能”主题分享。民生服务办公室主任提出的“看面相开偏方”工作法,成为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通过“讲坛积分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推动党员干部从“被动学”向“主动干”转变。三是“人才赋能”助力产业兴旺。组建“土专家”师资队伍和“椒香人才”队伍,培育技术骨干3000余名。通过编制技术手册、建立试验基地,推广“减肥减药”技术,实现亩产1000公斤,并带动云贵川等地区发展花椒370余万亩,技术辐射效应显著。
二、问题导向:刀刃向内破解品牌发展“梗阻”
一是专班攻坚,凝聚合力。镇党委牵头成立花椒品牌建设专班,创新“双派双促”机制:选派党员干部担任企业党建指导员,企业党员担任村级技术顾问,推动组织建设与品牌培育深度融合。二是调研开路,精准施策。开展“三进三服务”行动开展“三进三服务”专项行动,一是进花椒园区,领导班子带头驻点调研,解决冷链仓储等实际问题12个;二是进加工企业:落实“企业宁静日”制度,杜绝不必要的检查考核;三是进农户院落:推广“民政工作十步法”等先锋讲坛成果,服务群众200人次。同时,构建“双监督”体系,纪委同志开展品牌建设的“四不两直”督查,群众监督员对品牌建设项目进行“好差评”,满意度纳入干部考评。三是深挖痛点,靶向整改。镇党委坚持把学习教育与花椒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聚焦群众反映花椒附加值低、政府在打造花椒产业品牌方面担当作为不够的问题,深挖问题原因。
三、融合创新:激活花椒品牌“乘数效应”
一是科技赋能品质升级。推广“九叶青花椒矮化丰产”技术,树高控制在2米内,产量增35%,成本降60%。建设480亩智慧基地,配备物联网和无人机植保,产品合格率达90%。建立“党员品控岗”“红色检测站”三级质量网络,筑牢品质防线。二是延链强链提升价值。抱团联营,10个村联建正屹实业公司,运营冷链仓储,年增值1200万元;产业集聚,投资10亿元建设国际花椒产业城,日交易额超500万元,成为西南最大集散中心;文旅融合,学习教育期间,成功举办首届重庆江津花椒文旅体消费季、“花椒BA”篮球赛等活动,吸引游客11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5000万元,电商销售8000万元,形成“赛事引流-消费升级-产业联动”良性循环。活动获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网络传播超千万人次,“先锋花椒”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实现农户户均增收上千元,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三是生态循环绿色发展。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将花椒废料变废为宝;推广“花椒+林下养殖”模式,形成种养循环体系,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四、机制护航:筑牢品牌长效发展“压舱石”
一是三级联动聚资源。构建“区—镇—村”三级品牌体系,区委组织部“四不两直”调研解决9个问题。创新“1+4+N”联农带农机制,带动3200户椒农共享红利。二是金融活水润产业。推出“花椒信贷”,发放贷款5100万元;推广“花椒保险”,政府补贴80%保费,覆盖干旱、价格波动等风险,为农户兜底。三是服务优化强保障。设立企业服务专员9名,建立价格保护机制,采收期每日公布市场价,确保交易公平透明。
唯有作风实,方能产业兴;唯有党建强,方能发展稳。下一步,先锋镇继续将“严作风”与“促发展”深度融合,让一棵棵小花椒树成长为富民强村的大品牌,让花椒品牌成为先锋高质量发展的“金色名片”。(薛婉弋 文章)
责任编辑:李博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