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成都市武侯区金花桥街道金花社区106活动室内气氛庄重而温暖。“慧音小悦团”12名长者聆听志愿者整齐落座,迎来为期两个月的“长者心理聆听技术培育”的收官测评。本次培训由成都市慈善总会、金花社区联合主办,成都太阳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执行,旨在培育一支懂心理、有温度、守边界的为老志愿服务力量。
下午两点整,项目负责人王老师轻点屏幕,测评目标清晰呈现:“今天我们将通过笔试与情景模拟,检验大家识别情绪信号的敏锐度、聆听回应的合规性、危机响应的规范性。”她特别强调:真正的专业不是完美无缺,而是清晰认知自身能力的边界。笔试环节,试卷上既有伦理红线的判断题——“老人抱怨子女时,应帮忙分析对错”,也有情景分析题——老人反复念叨“人老了没用”的关键应对。志愿者小王在“保密原则的两种例外情况”填空题处停顿良久,最终郑重写下“自伤、伤人”,笔尖凝聚着八场培训的沉淀。
随后的情景模拟将实战氛围推向高潮。志愿者小杨抽到“首次拜访爱种花的王爷爷,他警惕地问:‘你是谁?’”的考题。面对扮演者的连续质问,她并未机械背诵话术,而是缓缓走近窗台,温和询问:“您窗台的茉莉花开得真好!”“我爷爷也爱种花,能跟您学怎么养吗?”这个源自真实服务感受的回应,让观察员在评估表打出满分的成绩。而志愿者李姐在模拟“老人突发哭泣”时略显慌乱,却在递纸巾后坚持静默陪伴15秒的细节,获得督导团队“情感定力合格”的批注。
“我们欣喜地看到,80%的志愿者能精准识别老人情绪信号,恰当使用陪伴技术。”太阳花项目负责人王老师在复盘时展示数据,指出团队共性成长点:“当老人提出‘帮我教训不孝子女’时,需克制代入感,将‘我替您解决’转化为‘我陪您梳理诉求’。”她现场演示如何用转介流程图将家庭纠纷引向社区法律援助站。
活动尾声,志愿者玉鸿感叹:“八周前我连老人揉衣角是焦虑都看不懂,现在竟能帮他们梳理人生故事线。”“慧音小悦团”聆听师志愿者队伍将在下周参访金地养老院,聆听专业护理人员陪伴长者的故事。当服务团队共同说出“让每一声倾听都有回响、让每一段晚年都不孤单”的团队愿景时,这群平均年龄50岁的志愿者,即将成为照亮更多银龄人生的微光。 (杨阳)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