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家训扬美德法治助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12 12:57:38 推广 来源:广西法制日报

巴某村加旭屯村民在投票选举管理委员会成员。

不用看管,放养在山间地头的马牛羊,数十年来从未发生过丢失;家家户户的鸭子在离村数百米远的水塘里,任由生长,一只都不会少。这个听起来是奇闻的地方,地处田阳县南部大石山区,它的名字叫巴某村,有8个自然屯,共414户1643人。

“20多年来,我们村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就连治安案件也是少之甚少。”8月8日,该村党支部书记黄忠胜与记者谈起村里的治安,一脸的自豪。

传统与德治让村民尽享和谐

从田阳县城往南行驶数十公里,逐渐由河谷进入大石山区,沿着蜿蜒的山路再行驶一小段时间,就进入了五村镇巴某村。

巴弄屯是巴某村人数较多的一个自然屯,共126户554人,有8个姓氏的村民在一起生活。“几十年来,我们宗族之间都是团结和睦,相互守望,大家其乐融融。”巴弄屯理事会副会长卢保纯说。

巴弄屯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庆丰节(又叫庙会),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在庙会的当天,凡是外出的务工人员以及嫁出去的女子,均会不辞辛苦的赶回来参加,热闹远比过年。

据介绍,举行庙会的当天,全屯的人聚在一起吃饭、畅谈,载歌载舞。其间,屯里的村民小组长利用这个时间听取大家的意见,商定屯里的事务,还会进行一些法律知识宣传,强调一些村规民约等事项。

“庙会促进了我们的感情,增强了我们宗族之间的凝聚力。”卢保纯告诉记者,大家聚在一起,平日的一些小摩擦或者没有协调好的事情,全部得到解决。

丰收节、六月六……这些传统的乡土风俗,滋养着巴某村这方水土,让各种睦宗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会贯通。

“遇到问题,大家商量,找到一个大家都能认可的解决办法,这是巴某村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也是该村包容精神的智慧结晶。”五村镇常务副镇长王林峰说。

近年来,巴弄屯越来越多的村民建起楼房,原来铺设的自来水管已不适应发展需要,屯里的一些村民家庭用水出现困难,供水不上。

今年春节,村民经过商量,决定对自来水管进行改造,铺设两条主管道,一条专供高处的住户,一条供给建在地势低的住宅,大家拍手叫好。

走进巴某村加旭屯,石子路、林荫道,一栋栋崭新的楼房环湖而立,宛如一幅田园诗画的美丽画卷。

“积善能裕、怀德惟宁”“诚信守义、尽孝立志”……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悬挂着自己的家训。

这一条条家训,融合在加旭屯人的行为举止中,融入他们的生活习惯中,给屯里形成了一种和谐、祥和的社会氛围。

加旭屯三组的周明向记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周明的妻子是贵州人。刚刚跟自己回到屯里生活时,看着家里的门从不上锁,就连晚上也是大门敞开着,天天责怪周明粗心大意,不注意安全,担心家里的东西丢失。久而久之,妻子惊讶发现,即便不关门,家里的物件照样一件不少,才知道自己的担心是多余的。

独特的乡土气息和道德润村,令巴某村得以安享着生活的宁静与祥和。

管委会令村民自治活力得到释放

以往,巴某村以“两委”带村管村,将全村8个自然屯的管理一揽子管到底。今年4月,一场乡村治理的改革在巴某村正式拉开帷幕。

针对近年来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巴某村决定在各屯成立屯管理委员会,以便发挥更大的管理作用。第一个成立管理委员会的是加旭屯。这个300多人的自然屯,有半数以上村民常年在广东某厂务工,周来练是其中一个。

今年4月,周来练接到村委会的来电,说为了加强屯里的管理,屯里要成立管委会,要求他组织好厂里的100多村民参加选举。4月21日晚上,加旭屯召开村民大会,选举产生屯管理委员会人员。当晚,屯里和广东两地同时进行选举。“大家听说屯里搞选举,个个激动高兴。”周来练告诉记者。

本次选举,共选出正副主任各一名,成员3人,周来练以高票数当选为主任。

放弃每月高收入,回到家乡当屯里的管理人,周来练说自己一点都不后悔。“屯里的事情,总要有人来负责管理,能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情,是一件快乐的事。”周来练说。

加旭屯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一个个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因为项目建设,加旭屯第三组周某的废弃老房子要拆掉,周某却死活不同意。村委会和镇政府出面,都无法做通工作。加旭屯管理委员会成立后,几次上门沟通,周某最终答应,老房子顺利拆除。

2018年11月,加旭屯因为要修路,正好要用到第二组村民覃某的自留地。覃某说要用可以,但要给予补偿,否则不能动。今年6月,在屯管理委员会的几番努力下,覃某让出了自留地修路。

据黄忠胜介绍,参加的候选人全部是屯里威望高、能服人,一般由致富带头人、热心屯里发展事业、“走出去”后仍心系故乡的热心人士等组成,由屯里的村民投票,公开、民主选举产生。目前,巴某村已有3个自然屯通过公开选举,成立了屯管理委员会。

作为新型农村社会组织,屯管理委员会活跃在巴某村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的舞台上,有力助推了巴某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乡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屯管理委员会让乡村治理变得更为顺畅。”黄忠胜高兴地告诉记者,3个月的运行,屯管理委员会对村“两委”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下一步,巴某村要推动其他自然屯全部成立管理委员会。

法治建设为乡村振兴提档进位

法治展板、法治雕塑、法治石刻、法治墙体……徜徉在巴某村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映入眼帘的是富有法治内涵的普法景观带。

巴某村是自治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联系点。近年来,巴某村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将法治文化与本地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注重普法宣传实效,全力全速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将法治典故、法治谜语、习言习语、法律法规、法治漫画,以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方式,营造浓厚法治宣传氛围,让村民在休闲同时受到法治教育,引领着民众增强爱国、爱家、尊重历史、遵纪守法的品德素质。

今年6月,巴某村又建成了法治文化教育基地。法治建设在助推巴某村的治理迈向长效化、制度化和法治化的同时,也助推了巴某村的经济发展。

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保卫处副处长、现任巴某村驻村第一书记林良胜告诉记者,2018年,巴某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17万元。该村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产业,全村发展桃李、蜜柚等特色水果种植600多亩。仅今年春节期间,就有近3万人次到村里观光旅游。

与此同时,巴某村选定加旭屯10户群众住房进行民居改民宿,利用村集体经济资金,按照每户群众与村民合作社1:1的比例共同承担建设,全力打造巴某村第一批民宿示范点。项目运营后,年收入将达23.4万元。

法治与乡土社会的和谐交融,自治活力进一步释放,巴某村,赢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