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社区地处成都市东郊中法生态园核心区,作为典型的城乡融合型社区,辖区内既有商业楼盘、学校、市场等多元业态,也面临儿童成长环境优化的迫切需求。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及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政策背景下,龙泉驿区西河街道鹿角社区联合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街道众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社区保障资金为支撑,启动“童学共育,益鹿生花”儿童友好服务项目,聚焦“空间友好、服务友好、参与友好”三大维度,探索“政府引导+社工专业运作 + 家庭社区协同”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路径。
参与式空间营造:从 “成人主导” 到 “儿童赋权”
儿童之家共创:邀请儿童家庭与设计师共同参与空间设计,通过涂鸦墙、亲子阅读角、手工作坊等功能分区,打造集美育、社交、学习于一体的 “儿童友好客厅”,吸引 50 组家庭参与设计,服务覆盖 500 人次。
护学路径改造:组织儿童实地勘察社区道路,以绘画形式提出 “彩虹斑马线”“趣味指示牌” 等创意方案,最终落地 3 处护学场景改造,融入卡通标识、安全提示等元素,惠及周边 3 所学校儿童通勤安全。
家校社协同育人:从 “单向输出” 到 “多元共治”
家庭教育体系构建:成立社区家庭教育家委会,通过 3 场亲职教育沙龙(主题涵盖情绪管理、亲子沟通等),培育 20 名社区教育骨干,联动学校开展 “家风家训”“客家文化传承” 等 4 大主题 24 场活动,促进 1000 名儿童及其家庭参与。
儿童公共事务参与:举办 “慈善集市”“外出参访” 等主题活动,引导儿童通过义卖、志愿服务、职业体验等形式参与社区治理,例如儿童主导设计的 “心理沙盘” 在社区落地,激发儿童 “小主人” 意识。
专业化服务支撑:从 “活动堆砌” 到 “系统赋能”
项目前期通过问卷调研、焦点小组访谈,精准识别儿童及家庭需求,例如面向低龄段小学生增设亲子语言类活动,开发设计 “爱说客家话”增值服务。建立 “服务—反馈—优化” 闭环机制,中期通过居民满意度调查(回收率92%,满意度达89%)、服务指标完成度评估(目标达成率95%),及时调整活动形式与内容。
“童学共育,益鹿生花” 项目以儿童需求为起点,以空间改造为载体,以协同共治为路径,不仅为社区儿童打造了安全、有趣、有温度的成长环境,更探索出一条“政策引领、专业支撑、多元参与” 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新路径,让 “一米高度”的视角成为社区治理的标配,为儿童友好社会建设贡献基层力量。(罗艳)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