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江津区先锋镇:“三链融合”激活无职党员 红色动能

发布时间:2025-04-18 17:56:4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无职党员作为党员队伍的主体,其作用发挥直接影响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以江津区先锋镇为例,先锋镇现有无职党员879名,约占党员总数55%,且各村(社区)无职党员占比均在50%以上。近年来,江津区先锋镇探索创新管理模式,通过“岗位链”“管理链”“赋能链”三链融合,构建起科学有效的无职党员管理体系,破解无职党员“无位无为”的困境,使其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科学设岗,构建精准匹配的“岗位链”

无职党员管理的关键在于让其“有位可依”。先锋镇采用“因需设岗、因能定岗、因责管岗”的工作思路,确保岗位设置与党员能力、乡村需求精准匹配。一是按需分类设岗。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五大振兴”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科学设置政策宣传、矛盾调解、环境监督、技术帮扶、文明倡导等岗位类别。岗位设置采取“基础岗+特色岗”模式,基础岗涵盖基层治理共性需求,特色岗则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痛点灵活增设。例如,在增设“产业指导岗”“维稳协调岗”。二是双向选择定岗。推行“党员申报+组织调配”双轨机制。一方面通过公布岗位清单,引导党员根据自身特长主动认领;另一方面村(社区)党组织结合党员年龄、能力等特点进行统筹调配,确保人岗相适。对年老体弱党员安排政策宣传等轻量岗位。三是动态调整优岗。建立岗位动态管理机制,每半年评估岗位设置合理性,对作用发挥不明显的岗位及时优化,对新增需求快速响应增设。同时根据党员履职情况,对不适应现岗位的及时调整,确保“岗不虚设、人尽其才”。

 

闭环管理,打造全程管控的“管理链”

为避免“一设了之”“一聘了事”,先锋镇探索构建了“承诺-履职-考评-激励”的全周期管理闭环,确保无职党员管理常态长效。一是公开承诺亮责。推行“三定三诺”制度(定岗位、定职责、定目标,承诺、亮诺、践诺),组织认岗党员签订履职承诺书,通过大会宣读、公开栏公示等方式亮明身份职责,接受群众监督。二是过程督导促责。建立“日常纪实+季度评议+年度考核”督导体系。日常通过日常台账跟踪服务情况;每季度召开评议会,党员汇报履职情况并接受评议;年度综合日常表现、群众评价等形成考核结果。三是积分管理激责。实行“积分制”,与评优评先、政治待遇挂钩。对高积分优先推荐,优先匹配民生服务事项,考虑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库;对低积分党员由所在支部书记约谈提醒。

 

多维赋能,构筑能力提升的“赋能链”

针对无职党员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构建“培训+帮带+实践”立体赋能体系,破解“想干不会干”的困境。一是分类培训强基。建立“乡镇集中培训+村级实操培训”培训体系。乡镇政策理论,村级强化岗位锻炼、实操演练。创新“菜单式”选学,党员根据岗位需求自主选择培训内容。针对年老党员开展“送学上门”,针对流动党员开发“线上课堂”。二是结对帮带提质。推行“1+X”帮带机制,由村社区“两委”干部、优秀党员每人联系3-5名无职党员,通过工作同干、经验同享、问题同解,提升履职能力。建立工作交流室,组织岗位能手定期开展经验交流,促进互学互鉴。三是实践锻炼增效。创设“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田”等实践平台,组织无职党员参与重点任务,通过矛盾调解模拟、政策宣讲比赛等形式提升实战能力。

此外,为确保“三链融合”机制长效运行,先锋镇探索完善了一系列配套保障措施,如组织保障机制、资源保障机制、数字赋能机制。下一步,先锋镇将不断坚持需求导向、强化过程管理、注重能力提升,在数字化赋能、多跨协同等方面持续创新,更好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薛琬弋  刁成成)

责任编辑:李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