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重庆火车站西站客运员唐铮铮
中国报道讯(作家付世坤)腊梅,傲然挺立于寒冬的风里/呼唤着暖阳、春日。铿锵玫瑰铮铮誓言/携手着洞穿心灵的温暖情怀/信步走进/希望的春天。“被隔离,甚至被感染,随时准备着……”面对疫情压力,克服心理恐惧,穿梭于熙来攘往的人流里,忙碌在密集到发的车列间,与南来北往的旅客接触、交流,躲避着来无踪去无影的病毒与流言;连续30多天的坚守,每日至少数百次的咨询,微信步数平均每日25000步以上,好人好事100余件……口罩遮住了美丽的脸庞,却无法遮住动人的微笑。《西南铁道报》、成铁微家园、今日头条、新华网等路内外媒体报道以后,她的名字,广为人知。
她叫唐铮铮,重庆火车站西站客运员。挺身而出上“疫”线,“无人负重前行,何谈岁月静好?疫情大考,我一定要交出合格的答卷!”武汉封城,全国告急,疫情、春运双重压力下的重庆车站人手紧缺,现实严峻。“危情当前,我愿披上战袍,战斗在防控一线。我不是独生子女,未婚,家有兄弟,家庭没有太大负担,顾虑少。请组织优先考虑,安排我奋战一线岗位。为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随时听候调令,坚守好每一道生命防线。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1月28日,唐铮铮一笔一画,写出该站第一封请战书。
2017年入路的唐铮铮,是标准的95后文艺小青年,性格开朗,爱好广泛;有个性,有思想,有活力。
车站每每组织活动,总少不了她的身影。尽管入路时间不长,但她却经历了从客运员、站台小组长、客运值班员、上水值班员到商务候车厅负责人、红岩服务岛解说员的多岗位锻炼。
唐铮铮勤学善思,百炼成钢,在每一次的岗位历练中不断沉淀积累,每一次的华丽转身都带给了她不同的成长与收获。如今,她褪去了初入路时的青涩稚嫩,增添了更多的从容、自信、稳重和担当。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对我来说,确实是一次大考,更是一种历练。作为重庆西站的一员,作为红岩服务站的一员,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责无旁贷。我自愿加入到防控一线,和同事们并肩战‘疫’。”唐铮铮掷地有声。
为打赢抗疫阻击战,针对退票事宜,铁路出台了新规定。其中的许多细节,让不少退票旅客产生了疑惑,红岩服务站的咨询电话也因此不绝于耳。
“您好,这里是重庆西站红岩服务站。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唐铮铮微笑着,耐心细致地接听每一位旅客来电,运用娴熟的专业知识,从容有序地为旅客解疑答惑。特殊时期,她们的工作安排调整为两班倒,24小时服务,取消轮休。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位旅客致电。一天下来,她们累计接听旅客来电近百个。尽管工作量很大,但是,唐铮铮带领红岩服务站的所有职工,不辞辛苦,不计报酬,任劳任怨地坚守着,从大年初三开始,直到今天都没有撤下来。她和姐妹们一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着一名铁路人全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担当。
“其实,这些都不算事儿,心理恐惧才是真正的压力,因为病毒无影无踪。但我们必须克服恐惧,前面无路可退。”唐铮铮微笑道。
无惧生死勇争先。“我怀着无比诚挚的心情,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2019年5月23号,唐铮铮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2000多字的申请书言辞恳切,字迹娟秀。从此,她处处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重庆西站‘红岩服务站’是重庆火车站依托站内服务台成立的党内服务品牌,是以‘传承红色基因,传扬红岩精神,传播红旗品牌’为宗旨,以‘服务态度、服务精度、服务温度’为理念,精心打造的一支集信息问询、便捷改签、失物招领、投诉受理、急难帮扶、重点旅客服务等服务项目为一体的特色队伍。”唐铮铮微笑着,娓娓道来,“作为重庆西站红岩服务站的一员,我感到很骄傲。特别是疫情爆发以来,我更应该坚守一线,倾力做好服务工作。”
“请问20B检票口在哪儿?”“候车厅有吸烟室吗?”“美女,请问哪里可以借充电插头?”
“可以办爱心卡送老人吗?”“我的行李落在车上了,怎么办?”“我想改签提前的车次,可以吗?”
3月3日9时许,尽管受疫情影响,重庆西站的旅客少了许多,但咨询的旅客依然不少。
面对旅客“十万个为什么”,尽管戴着口罩,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见唐铮铮灿烂的笑容,可以清晰地听见她依然清明而温暖的答疑解惑。因为业务娴熟,责任心强,唐铮铮的解答总是那么从容有序,让旅客很满意。
一通忙碌之后,唐铮铮坐回到办公电脑前,啪嗒啪嗒地点击鼠标按钮,查看系统里重点旅客预约单的人数,然后将重点旅客的详细信息逐个记录下来贴在显眼的地方,便于提醒自己,不能有任何疏忽和遗漏。
跟往常一样,唐铮铮除了完成红岩服务站的工作,还要到候车室进行巡视:看看母婴亲子区内的基础设施是否齐全,紧急呼叫器的装置有无故障……走到儿童游乐园,她会提醒带小孩的家长注意开车时间;走到模型展区,她会给路过的大小旅客朋友讲解火车的发展历程,她绘声绘色的讲解总是能让归心似箭的旅客们静下心来仔细聆听。
看着大家全神贯注目不转睛的样子,唐铮铮很欣慰。她微笑道:“疫情带给旅客的心理恐惧也是巨大的、无形的,此时,我们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解释,也许能够安慰他们,让他们的心情轻松许多。”
青春不悔写春秋。眼看疫情天天好转,旅客的笑容与日俱增,唐铮铮也很高兴,服务旅客的劲头也更足了。
“旅客无小事,服务工作永远在路上。作为与服务对象近距离接触的一名铁路人,切身考虑旅客感受,把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分解到最小单位,落实到每一个服务细节,这是对我工作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她说,“特别是在疫情面前,我的一个微笑,也许能够让旅客倍感温暖、减少恐惧,那么,我们的服务也就有了意义;自己的青春,也就无怨无悔了。”
唐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月18日16时40分,正常春运的最后一天,也是疫情肆虐的一天。
重庆西站服务台,唐铮铮接K691次列车长电话通知:移交重点聋哑旅客,无同行人,联系家人电话一直未接通,请车站工作人员帮助处理。17时36分,K691提前到达重庆西站。见旅客是一名年近七旬的聋哑老大爷,唐铮铮便用书写对话的方式,与他沟通。快到七点,饭点已过,唐铮铮从对方的神态上,感觉到了他的饥肠辘辘,便将自己晚上值夜的夜宵泡面、牛奶和饼干都拿给了出来,看着大爷狼吞虎咽,风卷残云。
老大爷写字的速度很慢,错别字也很多,唐铮铮连蒙带猜,再临摹一遍,给他确认,终于搞清楚了老大爷儿子和妹妹的电话。她将老大爷扶到旁边的座椅上休息,然后一直联系家人,但始终无人接听电话。
“您家人的电话无法接听,您还有其他家人的联系方式吗?”唐铮铮稍作迟疑后写道。
老大爷无奈地摇了摇头,写道:“家里人嫌我穷,可能不想要我了,儿子和妹妹也不接电话……”写到这里,泪花不停地打转。在慢慢的沟通和安慰下,询问出了老大爷的住址,由于工作时间无法随意走动,通过和老大爷沟通商议,协调公安确认其住址,最后决定,由警察送大爷回家。
2月10日18时3分,接D1986次列车长电话通知:特殊重点旅客——刚做完手术、病情恢复有待稳定的一名心脏病患者,有同行人,希望车站协助出站乘车。
19时40分,唐铮铮和同事本着对旅客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全副武装后,推着轮椅来到站台等候。19时54分,列车准点停靠14站台。见重点旅客是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经询问,得知老人的儿子和联系医生已经在出站口停车场等候,需用轮椅协助出站。
老人时不时用手按着胸前手术部位,考虑到老人的术后疼痛,在协助出站过程中,唐铮铮分缓慢地推动着轮椅前行,时刻询问老人或有感觉不舒服的状态;遇拐弯或些许坡度处,也提前嘱咐老人抓稳两侧扶手,身体后倾,注意安全。
早在列车抵达前,唐铮铮就预先通知了出站口,提前开启应急绿色出站通道,专人等候引导出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缩短老人的路程时间。
一路畅通,20时32分,送老人与家人汇合。在家人的协助下,将老人扶上了车。平日里仅需10多分钟的出站路程,这次花了近40分钟。
老人和家人频频致谢,车开后仍旧没有放下挥动的手,真挚的微笑让这漫长的40分钟突然变得如此短暂。“我们的工作就这么简单、平凡,但我从他们的感谢与微笑中,体会到了生命与生活的意义。”唐铮铮一如既往地微笑着,感慨万千。“面对满目的口罩,熙熙攘攘的人流,你怕吗?”“怕能解决问题吗?”她目光坚毅,“疫情是敌人,我们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累吗?”“说不累是假,但累得值。危难时刻,能够为旅客、为车站、为铁路做出一点应有的贡献,特别值!”唐铮铮微笑着,坚定地说。
【作者简介】付世坤,笔名舒心。1966年4月出生于重庆潼南,1989年7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公司融媒体中心重庆记者站站长、主任记者,诗人、作家。文学类:出版诗集《大山的呼唤》《蓝色警戒》《九龙吟》《天路吟》《动脉吟》《打油四方》《血祭汶川》,散文集《父亲·母亲》《黄昏里的镜片》《心路》《世博随录》,中短篇小说选《海之船》,报告文学《动脉脊梁》《路,在脚下蜿蜒》《天圆地方》,电视文学剧本《巴山路魂》《钟声》。新闻类:出版《镜头里的反光》《平行线》《付世坤谈新闻》《走进新闻与文学》。业务著作或论文类:出版《梯次结构》,参与编著《基础写作导引》《趣味实用写作荟萃》《高中语文集约检测》《高中文言文应试强化训练》等。得过数次各类文学奖和新闻奖。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