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主办,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新吴区泰伯陵吴文化交流协会协办的乙巳(2025)年江南人文始祖泰伯纪念典礼在鸿山旅游度假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港澳台地区,以及法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吴氏宗亲代表齐聚吴文化发源地,共同缅怀江南人文始祖泰伯,弘扬至德精神,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据介绍,今年是泰伯诞辰3309周年,泰伯文化在无锡开枝散叶、生机勃发,已成江南文化的精神标识和城市金名片。活动现场钟鼓和鸣,礼乐庄严。数千名泰伯后裔肃立泰伯陵前虔诚行礼,共念始祖至德,同沐千年遗风。
“泰伯文化是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是凝聚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如今不仅在无锡焕新发展,也在世界上熠熠生辉,吴文化的核心是德文化,是与世界文明对话的一个符号。”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会长吴新在辞词中表示,举办纪念典礼,既是对先祖丰功伟绩的崇高礼赞,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将有助于推动泰伯精神的深度传承,使其绽放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千多年前,泰伯“三让天下”,南奔荆蛮,建立江南地区首个文明古国“句吴”,开创了灿烂的吴文化。无锡作为其肇基之地,至今保留着泰伯墓、泰伯庙等重要历史遗迹,去年12月,泰伯庙会“打包”入列世界非遗,泰伯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进一步提升。自2006年起,开始举办盛大的泰伯纪念典礼,19年来,这一盛会已从地方性纪念活动发展为世界性的吴文化代表庆典,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吴氏宗亲前来寻根祭祖,感受吴地的古韵今风。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丁婧长期从事吴文化研究,对这场盛典格外关注。她认为,举办泰伯纪念典礼将让无锡这座城市不断从泰伯文化中汲取奋进的力量。“泰伯文化中的谦让仁孝、开拓进取、务实创新精神,对无锡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无锡兼收并蓄的城市气质,为近代民族工商业崛起和当代外资集聚奠定文化基础。”她表示,当前无锡正通过举办吴文化节、伯渎河文旅开发等方式,将历史精神转化为城市品牌,强化了文化认同与经济活力的互促共进。
在惠民方面,泰伯精神在无锡进一步得到传承和发扬。泰伯来到江南后,带领人们兴修水利,开挖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使当地百姓世代受益。沿着泰伯当年的足迹,如今伯渎河整治提升工程在加紧进行,前不久,伯渎河体育中心试营业,伯渎河文化中心也已竣工,伯渎河已逐渐形成集休闲、运动、商业、文旅等多重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片区。
活动现场,“泰伯至德基金”会正式揭牌。该基金由无锡市新吴区慈善总会与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共同成立,通过专项资助、活动孵化、跨界合作等形式,让泰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慈善之光。 另外,本届大典创新设立了“至德功勋人物”颁奖环节,表彰2024年度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吴氏宗亲。
如今,无锡以泰伯命名的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文化广场等都成了泰伯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泰伯实验小学副校长蒋雅娟介绍,学校非常注重承继泰伯的至德精神,打造了立体型育人空间,构建了多层次课程结构,促进德性修养与知识学习的统一,旨在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良好心智和全面素养,让泰伯文化滋润学生健康成长。
暮春的泰伯陵苍柏滴翠,弥漫着庄重而肃穆的氛围。随着钟鼓声响彻云霄,祭祀仪式正式拉开帷幕。全体吴氏宗亲代表肃然站立,整理衣冠。“树高千丈,必有其根。江流万里,必有其源。”司仪深情开篇,引领众人向泰伯公神像行注目礼。随后,总主祭带领大主祭、主祭依次进行点烛、升香、献帛等传统议程,敬献爵、箸、花环、三让团子等祭品,表达对先祖的无限敬仰与追思。总主祭恭读祭文,祈福世界和平、民族团结、国家富强,为吴氏后裔祈愿平安、健康、和睦、兴旺。最后,全体参祭者依序上香,拜谒泰伯墓。祭祀仪式严格遵循《周礼》古制,从迎神、初献、亚献、终献,到撤馔、送神,每一环节都严谨有序、一丝不苟。通过庄严肃穆的传统礼仪,让海内外吴氏宗亲共同感受血脉相连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共鸣。
本届大典创新设立了“至德功勋人物”颁奖环节,表彰2024年度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公益慈善等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吴氏宗亲,树立新时代文化传承典范,弘扬泰伯精神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现场,“泰伯至德基金”正式揭牌。该基金由无锡市新吴区慈善总会与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共同成立,将采用“文化造血+慈善输血”双轮驱动的模式,通过专项资助、活动孵化、跨界合作等形式,构建可持续的文化传承生态圈,为区域慈善品牌建设注入新动能,让泰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慈善之光。
据悉,本次活动由无锡市新吴区泰伯文化研究会主办,无锡市吴文化研究会、无锡市新吴区泰伯陵吴文化交流协会协办。活动积极整合学术研究、非遗展演、文旅融合等多元形式,着力将泰伯文化打造成为江南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无锡城市金名片。未来,主办方将继续挖掘泰伯文化的深刻内涵,以泰伯文化为纽带,深化国际文化交流合作,助力长三角文化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文化竞争力 。(图文/吴蜀丰 吴乾山)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