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作家郑鼎文)在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今,老年人的健康长寿问题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一些精明的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在这方面做的功课特多,宣传力度很大,简直达到了“洗脑”的程度,使你不得不接受他的观点,从而乐意掏很多钱去买保健品。
比如,有这样一些精辟的说辞流行多年了,且如今还在流行。这说辞大体是:健康虽然不是一切;失去它意味着失去一切!拥有健康不代表拥有一切,但是失去健康代表失去一切。我们常用“10 000 000 000”来比喻人的一生。这其中的“1”代表健康,各个“0”代表生命中的事业、金钱、地位、权利、房子、车子等等。我们往往为这数不清的“0”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再加上惯有的患得患失,精神压力过大,追求这一切之时我们总会惯性忽略,甚至牺牲了一切的基础——健康。没有了这个基础,一切归零,全部失去价值。是故,有权有钱有成功,没有健康一场空;爱妻爱子爱家庭,没有健康等于零。
怎么样?这些说法振振有词,理直气壮,颇有说服力和征服力,是不是?客观地说,应该承认,它是有一定道理的,也有积极的意义,对老年人重视养生保健有一定的启蒙作用。健康问题,确实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不引起高度重视不行啊!
然而,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审视,仔细思考一番,就会发现,这个问题被无限夸大了,夸大到一切似乎都不重要,只有保住命才最重要。这就在保健品商家利益驱动思想的引诱下,把健康问题绝对化了,达到了极端化的程度。
那么,健康尽管重要,难道就是孤立的,与其它的因素没有关系吗?非也。任何问题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健康问题也不例外,它必然受各种因素的综合性制约,起码与人的生存状态、心理状态和道德境界有密切关系吧。
记得学生时代,就听过这么一句话: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思想品德不好是危险品。似乎记得陈毅元帅说过:一个飞行员身体不好就适应不了工作,技术不好飞机可能坠毁,思想不好就可能去叛国投敌。可见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与诸多因素都有关联,不只是仅仅靠健康就能赢得一切。
在此,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好的德行对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对己对国对民对社会都善莫大焉,也能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大圣人孔子说:“仁者寿”、“大德必寿”。在《中庸》这部经典中,孔老夫子称赞舜王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他说:“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即像大舜这样真正有德行的人,一定会得到一个很好的位置,得到很好的俸禄,得到很好的名声,还会健康长寿。这其中的原因升级什么?愚以为,德行好的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坚持做好事的人,往往容易产生积极的心态,心中会形成“仰无愧于天,俯无怍于地”的浩然正气,因而精神振奋,心态愉悦,情绪稳定,思想开朗,内心安宁。而能达到这种状态,当然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可以肯定,健康而德行不好,是不会受到尊敬的,一般难以高寿,即使可以长寿,生命无意义,对社会无好处,多活又有何益?有达观的朋友说,德行恶劣且智力超群,越是健康,对社会的危害越大,甚至是害群之马啊,应该说这样的角色,死的越早越好。比如“台独”的始作俑者李登辉,至今已经90多岁,非但无人羡慕,反而为人唾骂,斥之为“老不死”,用“老而不死,妖也”这话来表达人们的心情,确实是很恰当的。
中国历史上的殷纣王严重失德,祸国殃民,天怒人怨,结果落了个“鹿台自焚”的可耻下场。而取而代之的周文王敬德保民,推行仁政德治,造福于天下苍生,结果天下800诸侯像百鸟朝凤一样归顺了他,到晚年时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为其子武王冹纣灭商,建立大周王朝积累了足够的力量。他本人也享年97岁。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立德问题。他深刻地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延续5000多年,且不断地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越来越富强,谁也无法阻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有德,一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一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百折不回愈挫愈奋!
中国古人信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而不衰,谓之不朽也。”即认为人生在世,只有立德立功立言,才能达到不朽的境界。即使死了,也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正所谓“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我们可以想一想,孔子死了没有?毛泽东周恩来死了没有?没有啊!躯体虽然失去知觉或化为灰尘了,但其高尚精神、光辉思想和不朽功德,却如同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具有永不磨灭的价值!
三不朽之“立德、立功和立言”:立德是居于首位的,这说明,德是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同时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此文为上海老小孩网站推荐作品)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场学术研讨会。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