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从文人相轻说起

发布时间:2020-03-13 02:28:5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读刘凡君《从标题句式的结构与修改说起》有感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刘仁平)都说:“文人相轻”自古亦然。而最近,当我读完刘凡君先生于2月19日发表在中国报道网上的《从标题句式的结构与修改说起》——读戚万凯《浅谈抗“疫”童谣创作》有感一文,我不得不说:文人相轻自古传,而今却也不尽然。

在进入主题之前,请容我简单介绍一下刘凡君先生和戚万凯先生的简历和关系。刘凡君,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重庆作家协会会员,巴南区第二、三、四届作协主席。曾先后在全国、省、市刊物发表小说、诗歌、散文、评论、报告文学等作品近300万字。2017年,长篇电视连续剧《遥指苍穹》参加“首届中国工业文学作品大赛”荣获最佳人气奖;电影、电视剧剧本综合类优秀奖(与姚远合作)。戚万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重庆市巴南区文联主席。中央电视台“七巧板”新童谣竞唱前十佳得主,中宣部等国家五部委举办的全国优秀童谣征集评选连续六届获得者。二位先生都是著作等身的知名大作家,我就不在此详尽地赘述他们的成果了。那么他们的关系,我想各位已经很清楚了。一个是区文联主席,一个是区作协主席,二人有着共执巴南区文坛之牛耳的工作关系。

好了,言归正传。首先请看开篇:“近日,戚万凯先生撰写的《浅谈抗“疫”童谣创作》首发中国文艺评论网,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回想起这篇文章修改的过程,深有感触。”注意了,这里有个关键词:“先生”。作者称主人公为先生,这是对德才兼备之人的尊称。表明了他文章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是一个有涵养懂礼节的人。然后呢,作者在指出主人公初稿所存在的一些瑕疵之前,语言十分委婉,请看:“但由于写得仓促,句式结构有问题,有的标题与内容显得有些牵强附会……”注意了,这里有一个关键点:“但由于写得仓促”才使得主人公的初稿有这样那样的一些瑕疵。这也是实事求是 ,我可以说大多数有关抗疫类的文艺作品,多多少少都存在着这样一些瑕疵。那是由于作品要讲时效性、要想及时地面世,来不及细细推敲打磨所致。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戚万凯先生当然深谙其理,所以在作品定稿之前,他要听一听挚友的意见,以便及时发现不足之处从而及时改之。而刘凡君先生之所以要强调“但由于写得仓促,才使得……”这一句话,是因为他并不借此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请继续看下文:“我将建议形成文字,交给万凯先生,很快回复基本同意我的建议,将句式调整为“要—不”结构,再将修改后的稿子发我看看……”在这里,笔者又发现了两个关键点“很快回复”、“再将修改后的稿子发我看看”这说明了作者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尊重别人且特别虚心的人。一点没错!作者在文章最后总结出三个关键词:谦虚、尊重和接受。而接受,恰恰就是谦虚的体现。

作者在谈到“尊重”这个关键词时强调:“万凯先生能将他的新作给我……是对我的尊重。因此,我要认真看……这也是我对万凯尊重的回报。我也常将新作交与他,征求他的意见,常有收获。窃以为,尊重是人世间最好的交流。”那么这里又有一个关键点了——“我也常将新作交与他,征求他的意见,常有收获”。这说明他们二人是心心相惜、互相尊重的。到此,相信各位已经明白了所谓的“文人相轻​”在这里、在他们身上,根本就没有踪影。

其实,两位先生都是巴南文坛大师级的泰斗,他们的文学造诣和成就真是各有千秋,而他们行事的风格却又迥然不同。

刘凡君图片

刘凡君先生的性格温厚内敛,讲话不急不徐,有条不紊,没有多余的套话废话。犹如一个大智若愚的智者隐忍在深山中修炼,表现出深厚的功力和定力。记得有一天晚上,在去参加读书分享会的路上(同行的有我和戚万凯先生、区文联副主席朱丽红),我们自然而然的就聊到了读书分享会主角之一的刘凡君先生。戚万凯先生高度评价道:“……刘主席这个人,真可谓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从这里,一方面我感觉到戚万凯先生的评价真是恰如其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戚万凯先生慧眼识人。而且为人表里如一,不虚伪——并不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是他和刘凡君先生的共同点。还有一次,在《巴南文艺》某期评刊会上,戚万凯先生当众指出刘凡君先生在当期刊物的“卷首语”中“文学”二字用词不准确以及刊物还存在着的其他一些问题,刘凡君先生在发言时都欣然接受了。会后,我听见他和钟传胜先生(区评协主席)在交谈中感慨道:“你看,这一期我们费了这么大的力、做得这么认真、可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看来我们的工作做得还不够细,考虑还不够全面……不过没关系,发现问题是好事儿,我们一个一个来克服,问题总会越来越少的……”注意了,要知道编审一期刊物,其工作是很繁复琐碎的,可以说相当的劳心费力!但是,在辛苦付出之后、在受到批评之后,他没有一句抱怨。有的,只是自勉!从这里可以看出,一方面在工作上,戚万凯先生是公私分明的,有不足、有缺点就要明确指出来。而同样,谦虚、尊重和接受,这些优良品质在刘凡君先生身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戚万凯图片

戚万凯先生虽然也文质彬彬,很谦和。但他却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文人的豪放。他在讲话时,善于将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相互完美结合。讲到动情处,他甚至还会来一段即兴演唱。与会者,往往会为他这种敢想敢为的创举而拍手称妙,因此常使得开展的活动总是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非常巧的是,他们俩不只是行事风格不同,就连作品风格也是截然不同。一个是写长篇巨著的报告文学,一个则擅长于短小精悍的儿童文学创作。令人感动的是,尽管他们行文处事风格各异,但却能够互相仰望、互相尊重,这一点却是惊人的相同,实在非常难得!古人有一副对联道得好:敬君子、礼君子、君子交君子,识英雄、重英雄 、英雄惜英雄 。可以说,这是对他们俩友好交往的最好诠释。

由此,我深信,在二位先生的带领下、影响下,“文人相轻”只会飞灰湮灭;而“文人相亲”则将会成为巴南文坛一道亮丽的风景。

正是:

文人相亲不新鲜,各位且听我细谈。

万凯虚怀何止万,凡君本色自非凡。

取长补短铸精品,择善而从亦圣贤。

李杜交情传远古,戚刘德艺照巴南。

写于2020年3月11日​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