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蓥市双河街道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能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穿梭于诊室、病房和社区之间。他面带微笑,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他步履匆匆,为居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他,就是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医务科科长蒲艳。扎根基层27载,他以精湛的医术、无私的奉献和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书写了一名全科医生的医者使命和为民情怀。
深耕基层医疗,做百姓健康的“守门人”。1997年,蒲艳从四川省绵阳卫生学校毕业后,毅然选择投身基层医疗事业。从高顶山煤矿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他始终坚守临床医疗一线,年均接诊患者超1.4万人次。面对基层常见病、多发病,他潜心钻研慢性病规范化诊疗技术,带领团队开展肺功能、动态血压监测等新项目,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社区高发疾病的控制率提升至85%以上。
“看病找蒲医生,我们放心!”这是红星路社区居民的由衷评价。一位患有多年高血压的独居老人因行动不便,蒲艳带领家庭医生团队主动上门随访,调整用药方案,并手把手教老人使用电子血压计。老人感慨:“蒲医生不仅治病,还教会我管理健康。”这样的故事,在蒲艳的行医生涯中数不胜数。他常说:“基层医生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用真诚和真情赢得信任,为医患和谐关系贡献力量。”
创新家庭签约服务,织密健康“防护网”。作为家庭医生团队的带头人,蒲艳深知签约服务是打通健康“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更是构建医患和谐共处的纽带桥梁。他牵头组建慢病家庭医生团队,创新推行“网格化+个性化”管理模式,为签约群众建立动态健康档案,量身定制健康方案。针对失能老人、孕产妇等重点人群,他带领团队定期上门服务,年均开展健康随访15余次,覆盖2000余户家庭。
2023年,一名签约居民因突发胸痛联系蒲艳。他迅速启动绿色转诊通道,协调上级医院完成急诊手术,挽救了患者生命。事后,患者家属含泪致谢:“要不是蒲医生平时细致管理,这次真不知道会怎样。”在蒲艳的推动下,社区家庭医生签约率从65%提升至90%,居民获得感显著增强。
勇担公卫重任,筑牢社区“健康屏障”。公共卫生服务是基层医疗的基石。担任医务科科长以来,蒲艳以“强基层、提能力”为目标,每年组织医务人员培训10余场,累计带教新入职医生20余人次,培养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全科团队。历经三年艰辛付出,2024年,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疗科成功升级为四川省基层临床特色科室。他主导开展慢性病筛查、健康宣教等活动,使社区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从40%提高到85%,管理率超90%。
疫情防控期间,蒲艳更是冲锋在前。他主动请缨支援邻水县和成都抗疫一线,连续奋战30余天,完成核酸采样1.2万人次,转运密接者200余人。同事劝他休息,他却说:“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必须顶上!”他的事迹感染了团队,带动全员坚守岗位,筑牢社区防疫屏障。
党建引领践初心,薪火相传育新人。作为一名有13年党龄的党员,蒲艳始终以“红色引擎”驱动专业成长。他坚持政治学习与业务提升并重,年均参加学术交流20余次,并将党的方针政策融入日常诊疗,带头开展“廉洁行医”专项行动,规范医疗行为。
蒲艳还注重传承医者精神。通过“师徒结对”,他带教的3名年轻医生已成为业务骨干。青年医生黄凯说:“蒲老师不仅教技术,更教我们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在蒲艳的影响下,越来越多青年医生选择扎根基层,全科团队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率年均增长8%左右。
荣誉背后是责任,前行路上再启程。从“华蓥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到“广安市优秀医务工作者”,蒲艳的荣誉墙上写满奋斗的印记。但对他而言,这些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接下来,我将持续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用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守护好每一位居民健康,切实当好基层‘健康守门人’。”蒲艳目光坚定。
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蒲艳用仁心仁术,诠释了全科医生的价值,用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点亮了基层健康的希望。他像一盏明灯,照亮社区每一个角落;他如一粒种子,在基层沃土上生根发芽,引领更多医者携手同行,共同托起百姓的“健康梦”。 (马绿玉)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