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吴美福)【编者按】吴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以今苏南、浙北一带为代表,泛指吴地古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所有成果。吴文化以荆吴和先吴以及最重要的吴国文化为基础,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清代以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吴文化开始从传统文化定式向现代文化方向转型。吴地文化的区域包括苏南、浙北的环太湖流域,苏南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与核心区域。吴姓是当今中华第10大姓中排名第9名(王李张刘陈 杨黄赵吴周)。
南洋吴氏。大约在14世纪,满者伯夷王国灭了室利佛室王国。室利佛室(巨港)的一个王子逃到了马来半岛的马六甲地区,建立了马六甲王国,以马来半岛为中心。在1957年,马来西亚宣布独立,以马来族为主的马来半岛属于马来西亚,而以马来族为主的苏门答腊岛划归印度尼西亚。
于是大多数印尼人的认知里,马来半岛是从印尼分出去的。印尼认为,在英国殖民者撤退的时候,马来西亚就应该并入印尼,而非独立出去。
那么,有确切记载的是晋代高僧法显到达过印尼,在唐五代以后,著名僧人义净曾在印尼室利佛逝旅居十余年。《大唐西域求洁高僧传》记载,当时西行求法的60位高僧中,途经印尼的有19人之多。阿拉伯旅行家马素提在其所著《黄金牧地》记载,他在943年途经苏门答腊时见到许多中国人在当地从事农业耕种。元末明初以后,在苏门答腊定居的华人有很多,在《瀛涯胜览》中有不少篇幅专门介绍记载中国华人在此居住。吴姓人因为祖先的开拓精神的传统,这一时期迁居印尼定居的也不少。明清时期,福建漳州、泉州地区与广东沿海地区华人大量移居马来亚、印尼,以后广西及其他地区移民逐渐增多。在马来亚、印尼地区吴姓移民以广东较多,福建、广西要少些。这些移民在马来亚、印尼构成庞大的华人社会。这些吴姓族人移民去印、马地区初期,发挥吴姓族人经商的天赋,大多数在港口码头从事商业,也有从事种植业、釆矿业等,都取得很大的成功。乾隆年间从老家广东嘉应州迁居印尼的吴元盛,在印尼西加里曼丹大规模釆金,财富剧增,成为上侯、新董、戴燕等地的首领,是印尼西加里曼丹最具实力的华侨领袖之一。籍贯福建泉州南安的吴家熊的大马集团,经营银行、保险、地产、建筑行业,实力雄厚,是印尼华侨中的商界巨子。随着吴姓宗族力量的不断壮大,吴姓宗亲不断地涉足其他领域,也有不少宗亲重视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更有一部分宗亲力足从政,争取华人在当地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发言权。辛亥革命发生后,印、马地区的吴姓族人积极投身革命,在不同时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贡献力量。经过数年的艰苦打拚,吴姓族人在印、马地区人才不断涌现,不断地在各个领域取得更多成就,许多吴姓人成为当地华人领袖。吴炳良、吴兆元经营的《商报》是印尼最重要的华人报刋之一。吴炳良是印尼著名的报刋人,以维护华人利益为己任,不畏强权,仗义执言,成为当地华人最有影响的人物。作为《光华日报》主要筹备人之一的吴世荣,一生为报纸的出版贡献多多。印尼国民党机关报《天声日报》创办人吴公辅、吴伟康、吴慎机,为新闻出版贡献了不少力量。吴姓族人在印尼报界影响之大,影响广泛。
印尼的吴氏族人不但在事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更是关心国内的革命事业,积极投入国内革命运动。1910年,马来吴世荣积极为国内革命奔走呼号,奉孙中山之命,召集南洋各地同盟会代表参加会议,商量为国内起义筹钱。为此,吴世荣卖了店铺,倾其家资支持国内革命,是值得可钦可点的南洋华侨爱国的典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吴世荣以南洋华侨总代表的身份出席,受到孙中山的热烈欢迎。1907年,新加坡同盟会成员吴文波到印尼巴达维亚,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印尼吴伟康组建了同盟会印尼支部,积极为国内革命筹款。武昌起义之日,他带了2万多盾到达香港,作为革命运动的款项。吴伟康还亲自参加打潮州的战斗,用实际行动支援革命。愚居海外南洋的大多数吴氏族人心系祖国,为中国人民的革命贡献出钱出力,作出了重要的付出。
马来西亚的吴清德是留美政治学博士,1974年当选马国国会议员,历任公共工程部副部长、交通部副部长、总理暑副部长、农业部副部长,是吴姓在马来西亚政坛上的明星。
在新加坡政坛上,吴姓更是大放光彩,其中以吴作栋、吴庆瑞为杰出代表。吴作栋为新加坡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吴庆瑞身为马来西亚的副总理,对中国经济发展极为关注,1985年,应中国政府的邀请,出任中国沿海开发经济顾问,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他的聪明才智。
在不同时期移居南洋等地的吴氏族人,不但具有伟大的开拓精神,有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以立足于南洋大地上,翘楚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华人圈子与当地社会,更重要的是不忘根本,用各种方式回报祖国,这些吴姓族人是践行泰伯至德精神的典范。
【作者简介】吴美福,男,1956年10月生,福籍赣邑万年县,现定居县城。函授政治学本科学历,1997年任万年县吴姓文化研究协会会长于今年已十一年,2013年任江西赣东北吴文化研究中心理事会会长至今五年,2017年发起闽浙赣吴文化经济促进会。2013年参加发起“泰伯论坛”,多年来,致力于吴氏联谊恳亲,联系、联络各地吴家,走访了绝大多数国内各地宗亲和一部分海外宗亲。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