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关心关怀广大产业工人,亲自谋划、 亲自部署、亲自指导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并把提升产业工人素质能力作为核心要素。重庆是我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产业工人队伍庞大、代表性强。2023年,全国总工会委托重庆探索产业工人技能学历提升的可复制、可推广模式。我市以电力行业为样本,创新搭建电力行业产教融合联盟,探索“企业导师+学校专任教师”双师共育机制,构建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学分互认转换平台,取得了多方面的积极成效。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人才引育提质增量,实施产业技能根基工程,让各类人才创新无限、创业无忧、创有所成。
但是,对标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的人才支撑要求,当前重庆市产业工人队伍能力素质仍有不小差距。
产业工人队伍技能学历结构不够合理。问卷调查显示, 产业工人仅21.5%获得高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44.69%未获得任何技能等级证书;高中(中专)及以下、大专分别占比33.76%、 28.64%,与高级技工占比40%以上的日本、德国等差距明显。
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产业工人能力提升需求不够适应。水川17所职业院构共并设244不专业,9%个专业未匹配"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相共严业;合川20家期业培洲机构课程与本地新能源汽车制造,信创与网络金等重点严业相头的极少。
产业工人技他学历互认转化集道不够通物。除电力等少数行业,产业工人技他学历耳认转化行业标准仍是空白,“学分银行"等技能学历耳认传化截体不需精州建设,有地的互认转化模式有待进一步探水光善。
企业职业技能培训主体作用发裤不够克分。企业普遍存在“重用经培”“只用不培”“只性不培”现象,比例较高的永川高新区也仅有61.3%的企业开展技他培训。
为此,重庆市总工会建议:
第一,优化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完善技他人才校企共育机制, 加快构建适合产业和职工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健全根据工种和岗位要求调整课程设置机制,吸引更多在职职工参加技他学历提升教育。发挥民办高校联系市场紧密、办学机动灵活的体制优势,引导对接产业和市场所需,积极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当好“先行官”。统合高校、培训机构和园区、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推出更多高技他人才培训项目,大力培育“塔尖”人才。
第二,加快能学历互认转化改革。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学历互认转化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技能学历互认转化通用标准,推动行业主管部门、龙头企业、职业高校等共同制定行业细分标准。
加快“学分银行”建设,科学设置学分认证、积累、转换条件, 推动工作培训经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非学历教育经历和成果有效转换为学历教育成果。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支持在职职工根据职业技能等级和类别免修继续教育部分课程、职业院校毕业学生免试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相应内容。
第三,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引导龙头企业联合高校、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单位,共建产教融合联盟,搭建“产学研用” 实验实训平台,探索企业主导的产业技术工人联合培养模式。鼓励企业与教学单位深度合作,提高培训供给与需求适配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办、联办、合办工匠学院,承接在校生实践实习、 职工全周期培训等,支持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匠学院教育教学, 探索产业工人技能学历“一站式”提高途径。引导企业出台激励措施,对技能学历提升的职工给予一定物质奖励,落实职级晋升、 工资调整等待遇。
第四,完善多跨联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产业工人技能学历双提升协同推进机制,相关市级部门研究出台制度、协调解决问题、督促政策落地,企业、高校、行业协会、工匠学院等具体组织实施。探索主管部门、工会、企业、职工共同分担技能学历提升成本,督促指导企业按规定提取使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承训机构专款专用。多渠道宣传阐释政策,广泛报道企业和职工“双嬴”典型案例,积极营造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浓厚氛围。(图文/吴蜀丰)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