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生殖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和家庭和谐幸福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将适宜的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的精神要求。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生殖健康系列促进行动, 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但是,目前重庆市在优生保障供给、出生缺陷防控、生产成本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短板。
优生保障供给水平待提升,提供优育支撑力度不强。育龄男女生殖能力减弱,重庆有13%的育龄夫妇患不孕不育症, 总超100万人。婚前检查供给质量不够高,母婴安全五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资源待整合,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度待增强。
出生缺陷防控工作不完善,推行优质管理服务不周延。 全市50%以上区县未实现免费婚检与婚姻登记工作无缝对接, 有28个区县没有建立防治管理中心,市区两级防治机制联动无法实施,三级防控项目没有实现孕前、产前、产后一体化质控管理。
生育成本比较高,部分保障标准还偏低。孕检和生产费用报销比例偏低。顺产报销比例在8.9%至17.3%,剖宫产报销比例在33.3%至59.1%。生育保险保障标准偏低,重庆仍沿用2009 年标准,政策一致性及普惠性不足。辅助生殖技术成本较高,项目费在1万元以上的人数占比83%。
宣传教育有效性不够,激发育龄群体优生意愿不高。部分区县对生殖健康教育覆盖面不够,育龄群体没有充分接触教育引导,对青少年生殖健康宣传教育不够,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学校不到60%,在课程设置、教师培训、教材研发等方面存在差距。
农工党重庆市委会建议:
第一,着眼优生优育支撑水平提升,多层次推进制度保障供给力度。一是实现婚姻登记、婚前医学检查和优生优育指导一站式婚育综合服务模式全覆盖,提高婚检财政补贴标准,逐步提高婚检比率。二是发挥全市妇幼医联体作用,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提升区县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三是推动辅助生殖技术水平高的医疗机构扩容,促进辅助生殖技术水平同质化发展。四是加快提高区县辅助生殖检查水平,抓好孕产质量控制。
第二,着眼注重过程管理服务,多渠道完善防治出生缺陷工作机制。一是建立全市出生缺陷防控数据信息化平台,动态掌控项目实施情况和发生情况。二是统筹卫健、民政、教育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建立市、区县、相关单位一体化工作体系, 形成纵横协同的良好格局。三是建立生殖健康工作政府督导考核制度,将群众生殖健康素养水平纳入政府实绩督导考核体系。
第三,着眼减轻生育群体负担,多维度统筹降低婴儿生产成本。一是鼓励有条件的区县推进政府购买孕育服务,实施新生儿疾病减免筛查,逐步推行普惠性保险制度。二是适当提高孕检、 生育补贴和医保报销比例,完善生育休假制度,执行好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政策等。三是加快推进“孕育一件事”应用服务开发,实现医疗保健机构间信息共享,增加孕检单独预约挂号服务。 四是完善生产成本分担机制,通过定向补贴、税费减免等举措, 督促依法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推动生育成本在政府、家庭、 社会之间合理分配。
第四,着眼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多形式开展科普教育行动。 一是结合宣传、卫健、教育、妇联等部门职能定位,支持开发不同生命周期的生殖健康科普教育资料,在全市中学开展青春期课堂宣传推介。二是采用专题辅导、服务下基层等方式,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场所,常态化开展群众知识宣讲,探索建立生殖健康咨询信息公益平台,实行线上线下联动普及。三是开展育龄重点群体培训,引导科学制定生育计划,把服务项目纳入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图文/吴蜀丰)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