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加大政策供给和基础设施投入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1-20 23:51:5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低空经济具有产业链条长、应用场景复杂、使用主体多元、涉及领域繁多等特点,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战略性产业。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近年来,重庆市以前瞻性的视野和创新性的举措,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制定了行动方案。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布局建设成渝双城低空经济走廊。但总体来看,重庆市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仍有不少短板弱项。

低空空域开放不够。我国空域由军方和民航局主导,民用飞行器在进入低空空域时必须经过严格审批。“军地民”三方协调存在障碍,尚未形成高效协同的低空空域一体化管理机制,直接影响通航飞机和无人机飞行计划。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庆市通用机场数量有限且区域分布不均,尚未形成有效的网络体系,尤其对近郊及区域中心城市、知名旅游景区等重点区域覆盖不足。现有机场服务能力和规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低空经济尚未形成集群效应和协同发展态势。安全管控能力较低。一方面,无人机及其他低空飞行器的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特别是在飞行安全、故障应急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另一方面,重庆地理环境复杂,低空飞行技术难度较大。另外,监管技术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我市低空经济有序发展。

致公党重庆市委会建言建议:

第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策支撑。一是构建 “军地民”协作管理机制。编制《重庆市低空空域规划方案》,成立市低空协作运行管理中心,推动地方政府、民航部门与空管部门之间的协同。二是简化低空飞行的审批流程。优化无人机综合管理,审批从“统报统批”向“即报即批”转变。三是制定低空飞行行业标准。建立低空飞行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引导重点企业、科研机构参与重庆市低空经济领域法规政策、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四是争取低空空域试点开放。积极争取国家选择部分区域进行低空空域试点开放,尤其是对民用无人机和商业飞行器进行适度松绑。

第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运行便利性。一是构建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体系。在全市范围内布局建设一批简易机场、水上机场,新建一批起降点,建立低空飞行起降网络体系。二是有序扩大运行范围。推动通用机场建设,指导区县拓展场景应用,将基础设施网络扩展至周边旅游景区和偏远地区,推动低空旅游和低空物流发展。三是逐步完善功能配套。优先建设飞行器维修的飞行营地和地面保障设施,促进相关飞行活动聚集。

第三,提高科技保障能力,确保安全与效率。一是推动低空经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结合低空领域数字化建设,拓展AI智能识别和空天信息等技术创新和应用。二是强化政企研三方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政府牵头,推动通航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共同研发适应我市山区复杂地形的低空飞行技术,包括自动驾驶技术、避障技术和智能导航系统等。三是提升数智化监管能力。引进、开发无人机智能监管系统,在江北国际机场、龙兴通用机场及其他起降点,引进、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预警机制、应急救援机制,排查通用机场、通航起降点等存在的安全隐患,智能化协调低空航运的航班调度、空域管理、气象服务等,提升运营效率和安全保障。(图文/吴蜀丰)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