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研讨暨2024“成渝双城家长节”活动在成都开放大学成功举办。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家庭教育学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赵石屏,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卢志文,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学者、家长们等400余人共同参与了这一教育盛会。
此次活动从“家”的原点出发,以“扎根”为主题;聚焦“教育思辨”,探寻“教育更新”。
成都市教育局德育与宣传处处长王青为本次活动做开幕致辞。她强调,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的重要性,指出家庭教育工作不仅关乎孩子的终身发展,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以及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她表示,此次活动的举办,体现了社会各界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全国专家、市区两级部门、总校、分校以及子校代表共同推动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大合力。
随后,在各位教育同仁的见证下,2024首届成渝“双城家长节”正式拉开序幕。此外,现场还进行了《成都市家长学校发展报告蓝皮书》启动仪式以及成都市家长学校总校专家聘任仪式。
权威专家发声 激荡教育新思潮
卢志文为研讨活动致辞并作题为《家校合育: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的主旨演讲。他强调,让生命回归教育的主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并呼吁重视“生命”和“生活”,让孩子走进自然,格物致知,博物致智;走入社会,在真实的社会中,完成社会化。
赵石屏以《今天我们如何齐家》为题作主旨演讲。她强调,家庭教育要立足我们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家长担负着儿童健全成长的多重责任,决不能将亲子关系简单化处理为“和孩子做朋友”。养者非友,教育必须要有权威,但权威不是专制,是一种平衡的力量,既要有限制,又要给空间。她指出,作为家长要克服自私,意识到责任,学习承担责任,要强调教育者的示范,提升作为家长的教育智慧。
边玉芳以《沟通,让家更温暖》为主题,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分别从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等方面阐述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她表示,良好的亲子沟通需要积极倾听、有效表达、有同理心。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地讲解了提高沟通能力的方式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帮助家长实现与孩子的有效沟通,更好地读懂孩子。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对未来挑战,孩子的哪些能力需重点关注?作为家长,我们要如何帮助孩子强化这些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从容回应明天的成长课题?殷飞以《教给孩子面向未来的能力,做面向未来的父母》的主旨演讲,从当前孩子们的问题特征、影响因素、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等方面,为家长们提供了培养孩子未来能力的思路和策略。他提到,未来孩子与家长要用创造意义与价值的能力、面对挫折时坚韧的毅力以及持续一生的自控力来贯穿一生。
杨咏梅以《看清远处·仰望高处·扎根低处——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思变三问》为题进行了主旨分享。她从看清远处:应对数智时代的挑战、仰望高处:明确目标找到意义、扎根低处:回归常识,守住根本三方面分享了如何理解和应对当前社会中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并呼吁大家回归教育常识,积蓄内在动力,尊重儿童,培养孩子任务能力、情绪调节、协作能力、开放能力、交往能力五大社会情感能力。
黄兴国作题为《整体谋划协同发力 常态长效 推进成都市家长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分享,从家长学校的缘起和使命,成都市家长学校总校、区(市)县家长学校分校工作推进情况等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成都市家长学校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政策背景、历史经纬和实践探索,并反思总结了办好家长学校体系的五点要义,提出家长积极参与是办好家庭教育体系的根本。
胡方以《标准引领,着力提升家校社共同体育人能力》为主题,从家校社共育标准研制背景、家校社共育标准研制依据、家校社共育标准基本内涵以及家校社共育标准使用建议四方面分享了重庆在校家社共育工作中的开拓与实践的宝贵经验。
李镇西围绕“为什么家庭教育越来越复杂?”“如何理解家庭教育?”等问题,展开了题为《成为孩子最好的“起跑线”》的主旨分享。他指出:家庭教育不是家庭教学。所谓“杰出的人”,就是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并提出四条建议:做孩子人格的榜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和孩子一起阅读好书籍、和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
名校智慧碰撞 探索协同育人新路径
下午的研讨活动在成都市第九届“能者为师”活动冠军-锦江区李梦韬家庭带来的教育心理剧《艺术点亮童年 传承成就希望》拉开序幕,围绕“变”与“新”进行思考探索,从家庭教育、校家社协同的角度寻找力量。
思“辨”板块聚焦学校主导。成都石室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道生,成都市树德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易永伦,成都七中初中学校副校长、成都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孙余,重庆市礼嘉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谭中胜,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校党总支书记陈娟,重庆市江北区新村实验小学校副校长瞿炼,重庆市巴蜀小学教育集团执行校长程明敏女士分别分享了学校在家长学校建设和协同共育方面的实践经验。
思“变”板块围绕家庭尽责,成都市七中育才附属小学银杏校区书记、校长曾雪,遂宁市涪江中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如坤分别从如何构建有“温度”的协同育人、如何回归教育本真的角度探讨了家庭及家长在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担当。成都市第九届“能者为师”活动亚军吴永聪作为家长代表,分享了他是如何带着肢体一级残疾的脑瘫儿,面对磨难,养育三个孩子,勇敢而上建设幸福家庭的故事。
思“便”板块则着重讨论了社会支持在校家社共育中的作用,成都市锦江区社区教育学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滕丽,成都市武侯区吉福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重庆市江北区妇联三级调研员谢小莉,重庆市渝中区社区教育学院院长陈青分享了各自区域在校家社协同育人、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实践经验。
缤纷家长节活动 共绘教育新画卷
陶行知先生提倡回归生活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要让孩子们近身于人间烟火,近身于人情通达,才可以培养丰富健全人格,搭建出一条理想的社会链条。基于此,本次活动还特别联合成渝两地教育同仁共同策划组织了“成渝双城家长节”,致力于搭建汇聚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端口共同参与的创新成果体验共享平台和展示空间。
家长节活动现场设置了家风展示区、传统文化展示区、特色手工作品展示区等,以及沙盘、心理游戏、特色研学等互动体验活动;此外,家长节现场还设置了丰富的奖品和各类有奖互动环节等,家长们热情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现场”,看到了各式各类新的“教育场景”。
本次研讨活动采用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线上10000+人在线参与和互动讨论,专家学者们深入探讨了教育未来,分享了宝贵的教育思考以及协同育人的实践策略,为与会者提供了启发性的思考与行动指南,对推动新时代家庭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影响。(赵博)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