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重庆本土青年作家畅谈小说创作如何在现实与虚幻中探索

发布时间:2024-12-30 12:35:4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12月27日下午,由重庆市作家协会、重庆新华出版集团、重庆日报、渝中区委宣传部、丰都县委宣传部主办的“重庆文学公开课”在重庆书城举行。在《红岩》文学杂志社编辑部主任吴佳骏的主持下,4位重庆本土90后小说家以“在现实与虚幻中探索”为主题,结合自身作品,向观众分享创作经验和创作计划。

2016年就开始小说创作的冉茂一,已在《青年文学》《芳草》《大家》《红岩》《作品》《四川文学》等文学刊物发表作品超30万字。“写小说能够丰富我的人生,每写一部小说,对我来说都是对人生的一种补充。”冉茂一表示,在文学领域中,关于现实与虚幻的探索是一个丰富且迷人的主题。作家们通过对现实与虚幻的巧妙运用,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引导读者去思考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

熊那森曾获第九届重庆文学奖、第七届西部文学奖。在她看来,现实与虚幻的边界本身就是模糊的,作者在创作时的叙述词汇都具有主观性,这就使得每一个作品都或真或假。“写作其实就是在现实与虚幻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人可以是虚构的,但感情尽量真实;过程可以虚构,但细节尽量真实;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逻辑尽量真实。”熊那森说。



周睿智出版有长篇小说《耳际的沙丘》、戏剧《帕特农神庙的黄昏》等,曾获第七届红岩文学奖等。在他看来,好的小说能够在狭窄的空间中探索人性的幽微,而好的小说家则能够平衡真实感和陌生化的比例,在不同的叙事空间里敏锐做出调整,做出具有文学性的选择。



而作为一个创作者,林檎已经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等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小说,曾获“伏笔计划”首奖、第四届贺财霖科幻文学奖。理工科出身的林檎,总希望用简单的几行公式提炼整个宇宙的规律,所以在小说创作中,也试图从一个原点出发去演绎整个故事。“激发创作欲望的当然还是现实中的那些人和事,不过正如人们拍照之后喜欢用软件修图一样,在小说创作中,也会像修图一样对现实中的事进行虚构。”林檎表示,自己也是在用文字剪裁现实,期待塑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宇宙”。



重庆出版社文艺分社社长李子作为特邀嘉宾,也参与了这场讨论。作为一个资深编辑,她读过几位青年作家发表的诸多作品。“熊那森的作品几乎都脑洞大开,但又可以看得出属于女性的细腻巧妙;周睿智则人如其名,其作品文字精妙,如同静水流深一般,吸引你进入他的文字世界;林檎的作品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故事性强,题材涉猎也相当广泛;冉茂一的作品总有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关注的也都是年轻人热衷的电竞等话题。”李子表示,当下小说品类繁多,读者的阅读选择丰富多样,在众多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如何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关注,是作家需要面对的问题。



李子也鼓励大家能多多创作,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赛道”,形成自己独有的写作风格。尤其是当下,也可以多思考如何利用好重庆这座城市的特质,比如地势环境、历史沿革、社会风貌、生活习惯等,既可以提升自己小说在全国范围内的异质性,也可以帮助塑造重庆在文学中的形象。

 

丰都县作家协会主席李忠勇,中共丰都县委宣传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副主任熊欣及来自丰都籍作家陈志平、毛琪江、江朝忠、吴蜀丰等作家应邀参加。(图文/吴蜀丰)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