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王海涛 向世明)引子:保尔柯察金有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
张娟等同志正在预检分诊台工作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来自疫情抗疫一线,源于爱,敬于善,见于行。
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是一位军嫂,春节是她们一家人一年难得一聚的假期;
她,是一名医务人员,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可恶,知道有人被它夺去了生命;她,恐惧病毒传染,但她更憎恨病毒的存在;
她,既是一个平常女人,也是一位中度贫血患者,本可以请病假休息,接到抗疫任务的那一刻,故意隐瞒自己有病的实情,不加思索,依依不舍告别老公和熟睡中的一对儿女,立志与病毒殊死斗争,义无反顾毅然踏上了抗疫之路。
她,就是渠县清溪场镇中心卫生院的白衣天使、妇产科护士长—张娟。
2020年1月29日,大年初五。天还没亮,当人们还躺睡梦中的时候,她已离家20余公里,8点前就早早地在渠县高新医院等候报到。高新医院虽然没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者,却住着与被感染者密切接触和从“疫区”返回的的高危人群,她每天戴着口罩、护目镜,穿着隔离衣,为被隔离人群检查体温、消毒、送餐、清理垃圾、做心理辅导,吃住都在隔离观察区,辛苦程度不言而喻。在高新医院工作的那几天正是张娟的生理期,为了延长防护服的使用时间,每一次在穿防护服之前,她尽量不喝水,尽量用最厚的卫生巾,坚持连续工作六个小时以上,等到所有工作完成后,往往已经是满身大汗,衣裤湿透。被隔离人员普遍充满了对病毒的恐惧和被感染的担忧,张娟作为一名医护人员,首先克服了自己的恐惧心理,勇敢地面对被隔离人员,履行着救死扶伤的天职。隔离人员中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情绪极度紧张,为了缓解老人的紧张情绪,张娟每次都会鼓励老人,轻声安慰、细心照顾,在她的精心照料下,老人逐渐平静了下来,积极配合隔离观察。
张娟同志正在高新隔离点工作
她的老公是一名军人,刚刚退役,非常支持她的工作,他说:你当年鼓励我参军保家卫国,今天我哪能不支持你抗击疫情守护健康呢?!为了让她放心,在她去高新医院的第二天,他就带上父母和儿女离开了短暂相聚的家。最让张娟放心不下的就是才两岁的宝贝女儿,平时都在自己身边,虽然辛苦,却也无牵无挂,非常快乐!宝贝们离开了她,她工作时,全神贯注,一闲下来,想念儿女了,就翻翻手机,看看之前留在手机中的视频和照片,也非常欣慰。
7天的高新医院工作结束了。轮换下来后,2月19日张娟通过了医学隔离,此时,她完全有理由放松一下,本该与家人团聚休息,却立即回到了工作岗位。就在返岗的当天,工作所在地清溪场镇也出现了疑似病例。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她主动请战:“我有过在隔离医院护理的工作经验,我到疫点去!”。她的请战得到了领导的同意。于是,她再一次穿上隔离服,戴着口罩和护目镜,拿着体温枪与登记簿,投入到了不但辛苦而且风险又高的抗疫前沿。
张娟同志正在清理废弃隔离衣等
疫点里有9栋楼,18个单元,高至9层,住着六百余居民,没有电梯,全是步行梯。一栋、两栋……九栋,一楼、二楼……九楼,一人……十人……二百九十人,一天,两天……五天,她带领的一组队员,重复着为他们每天两次的测体温,做记录,宣讲防疫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嘘寒问暖,没有漏掉一个监测对象,累了没处坐,渴了没法喝,直至面色苍白晕倒在社区楼梯间。当医生为她做检查时,她才告诉了自己一直贫血的实情。经过短暂的一天休息,自觉有所好转,轻伤不下火线,她又主动请缨,继续投入到了预检分诊与发热门诊防控一线。
百年不遇的疫情考验着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意志力,作为一名基层医院护士长,张娟扛责在肩、勇挑重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医者仁心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再次塑造了白衣天使的光辉形象。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