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杨超 李青青 邹露 文军)正月间,往年正是举国欢庆、春节走亲访友的日子,而今年因为疫情,春节的年味被关在门外。但重庆市巴南区疾控中心的大门外,上演了感人的一幕:疫情一线的潘冬梅与5岁女儿和1岁的女儿隔空对望。
从发生疫情以来,潘冬梅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整整七天七夜没有回过家。“老婆,你到窗口来!”2月2日下午4点,忙碌了一天的潘冬梅挂断丈夫杨文晋的电话,疑惑地走到五楼办公室的窗户边,探出半身,向楼下挥挥手。“妈妈!妈妈!妈妈!”楼下停着的车窗户摇了下来,两个小脑袋争相往外挤,口罩遮住了大半边脸,两个小孩努力睁大眼睛,把脸蛋尽量露出更多一些,扯着喉咙不停歇地大声喊着。
潘冬梅疑惑并催促两个小孩:“果果,豆豆,你们怎么到这里来了?赶紧回去!”果果大声地说:“妈妈,妈妈,我和妹妹特别特别想你!我们都很乖,你好久才回来呀?”潘冬梅看着两个女儿,既欣慰,又感到心酸,哽咽地说:“战胜了病毒,我就回来!你们快离开这里,听话!”话一说完,潘冬梅转身果断关上了窗户,她怕迟一秒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一关也将孩子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关在了窗外。
母亲和女儿近在咫尺,仅隔一层薄薄的玻璃。母女隔空见面后,两个女儿泣不成声,他们都还小,需要妈妈的拥抱,需要妈妈的呵护,需要妈妈一道做游戏。为给妈妈打气加油,5岁的大女儿拿出一幅画和两个剪纸,放在疾控中心门卫处,爸爸喊她们“上车!”,果果和豆豆扭住门框,久久不愿挪步离开。
长时间对孩子们的思念,让潘冬梅心痛得几乎无法呼吸,眼泪决了堤似的止不住地奔流。一边是艰巨的疫情防控任务,一边是两个可爱的女儿,心理天平偶有波动。可是她知道,如果她不“狠心”一点,孩子们一定不肯离开,自己也会控制不住想要冲出去将她们抱在怀里,抚慰她们幼小的心灵。
工作间隙,潘冬梅拿出女儿送来的剪纸和画,久久凝思,红色的剪纸裙子代表大女儿,黄色的剪纸裙子代表小女儿,她们都是妈的宝贝千金。图画上是一条彩色的戴着皇冠的鱼,漂浮的水草,自由游动的鱼,在潘冬梅看来,女儿希望妈妈是一条自由自在的鱼儿,也希望大家年年有余(鱼)。潘冬梅看着女儿的作品喜不自胜,捧在怀里,就像拥有了整个世界,感到很欣慰和感动。
潘冬梅是重庆市巴南区疾控中心健康教育科的一名普通职工,这已经是她在中心大楼度过的七天七夜。自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潘冬梅将一个5岁、一个1岁的女儿交给丈夫,主动请缨第一时间回到单位疫情防控一线战场,成为消杀和健康教育突击队的一员。
刚刚划定的疫点,病人或密切接触者可能造成污染的场所,人群的可能聚集地等等,只要接到防控指令,瘦弱的她立即穿上防护服,戴上防护口罩,提着沉重的消毒泵,迅速紧随队伍开展工作。像极了冲锋陷阵的战士,勇往直前,毫不畏惧。
“别怕!有我们在!只要相信科学,做好防控,病毒就会远离我们。”在没有消杀任务的时候,潘冬梅就抱着一叠叠宣传资料,一条条街、一个个巷子,挨家挨户地发放防控知识宣传单,耐心细致地为群众解疑释惑,帮助群众掌握科学防控知识,消除恐慌心理。仅仅一周的时间,潘冬梅参与消杀5次,入户宣传400余家,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在我心中,曾经有一个梦,要用歌声让你忘了所有的痛。灿烂星空,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再没有恨,也没有了痛,但愿人间处处都有爱的影踪……”面对危险,面对疫情,面对困难,像潘冬梅一样的铿锵玫瑰,一路辛苦,一路走来,一路芬芳!疾控中心职工、医务工作者他们选择毅然前行,逆行的战士,我们等你平安归来!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