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智汇蓉城!2024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共话“立园满园”

发布时间:2024-11-12 13:49:5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张晓沙  王志强)在成都市全面推进“立园满园”行动的关键时期,2024人工智能产业CEO大会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活动于11月12日隆重举行。

本次大会以“AI赋能 产业焕新”为主题,由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办,雨前顾问承办。大会汇聚政府领导、行业专家、知名企业家等200余位嘉宾,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家居等重点产业的创新应用,助力成都“立园满园”行动,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

大会现场,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赵春淦发表致辞。他指出,成都是国家战略腹地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理想实践地。期待各位专家、企业家积极投身成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生动实践,以人工智能“千模百态”赋能“千行百业”,将成都打造成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引领地。

谈趋势、亮成果、促对接,成都人工智能供需企业现场“开聊”,活动上都有哪些“亮点”?一起来看。

热议“立园满园” 产业园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成都市高度重视园区在产业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以“抓经济必须抓园区”为导向,大力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次大会聚焦特色产业园区投资规模、建设水平和产业能级,发布了三类十个产业规模优势明显、技术创新能力突出、智能技术深度赋能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展现了成都人工智能“花开满园”的创新活力。

盛世君联创始人、总经理刘江海对“立园满园”行动非常期待。作为医药领域的从业者,他表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上下游整个生态链的整合,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把产业链上下游聚集到一起,方便交流合作与互相理解,产业链下游可以及时掌握上游的最新进展和技术路径,实现底层知识逻辑的互通,上游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到产业链下游的需求,尤其是医院临床的实际需求,为技术创新指明了落地的方向。

盛世君联创始人、总经理刘江海:“产业链的整合对于推动医药领域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至关重要。”

星云基因是成都“立园满园”行动的直接受益者。星云基因董事、副总裁母旋表示,希望可以选择一个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找到未来共同发展的伙伴,实现数据与AI药物研发的整合,也可以服务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在走访了很多地方以后,下定决心落户成都,主要看中了成都的三点:第一是客观条件,成都人口基数大,医疗基础好,有华西医院等很多医疗机构和学院;第二是成都在生物制药、大数据领域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可以提供上下游产业链的快速链接;第三是成都市政府对于生物医药领域十分重视,对行业知识有着深刻理解,沟通起来专业高效,节省了很多沟通成本。

星云基因董事、副总裁母旋:“星云总部在哈尔滨,现在正在和成都市各级政府、园区进行洽谈,希望可以找到合适的园区载体,把星云的核心业务、大数据的存储、大数据的治理落到成都来。”

德能森董事长董永术表示,一方面,聚焦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能够推动产业升级与集聚。通过“立园满园”行动,成都的产业园区能够吸引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项目的落地,促使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变,从而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增强城市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产业园区为企业提供了集聚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另一方面,聚焦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能够很好地增强经济增长动力。高质量的产业园区能够吸引大量的投资和项目落地,促进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直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附加值,从而为城市经济总量的增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产业园区更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经济业态的重要载体。

德能森董事长董永术:“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能够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和优化利用,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

企业家们从多个维度阐释了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微观层面,产业园区通过汇聚上下游企业,能有效促进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创新,特别是在生物医药等专业领域,可以实现从技术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快速对接;从区位选择来看,完备的要素资源、坚实的产业基础和高效的政务服务是园区吸引优质企业的关键原因;从宏观效应看,产业园区既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也是培育新兴产业的关键平台,通过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布局与城市建设的有机统一。

聚焦“应用落地”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引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本次大会设置了智能化解决方案路演环节,来自机械装备、生物医药、家居三大领域的企业院所代表分享了丰富的创新实践。

成都先导副总裁窦登峰表示,人工智能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广泛,尤其在信息的快速阅读和方案编制方面表现突出。然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场景与AI技术的有效融合,更多的企业对于AI赋能场景理解不足。在生物医药领域,最重要的是对未来疾病的研究,其中靶点的发现是一个重要挑战,尤其是原始创新。为了加速药物研发,需要利用实际产生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并结合应用场景,使AI技术变得更高效。

成都先导副总裁窦登峰:“我们关注AI怎么推动生物医药企业的转型,药物研发链段比较长并且多为分阶段进行,AI可以在不同阶段发力。目前应用场景和AI技术的融合是关键,把企业需求和大模型结合起来。”

长虹智慧家居研发中心总经理陈科宇表示,在当前的科技热潮中,AI大模型作为工具的应用落地,如辅助绘画等,确实展现出了其广泛的潜力与相对容易的实现路径。然而,在C端市场,特别是家居生活领域,AI技术的实际融入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希望政府能够给予家居领域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形成一套专业的评估体系。这个体系不仅需要对产业有清晰的认知,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功底,能够真正评估出哪些AI技术对家居生活是有实质性帮助的。

长虹智慧家居研发中心总经理陈科宇:“我们期待与政府、地产公司、国资委等多方力量携手合作,共同推动AI技术在家居领域的实际应用。”

作为落实成都“立园满园”行动的重要举措,本次大会将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动能,激发新优势,为成都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总结以上嘉宾观点,AI技术在不同行业的应用落地呈现出差异化特点。在生物医药领域,AI已显现出在信息处理和方案设计上的独特优势,但如何将AI技术与药物研发全链条深度融合,特别是在疾病研究和靶点发现等原始创新环节实现突破,仍需要更多实践探索。在家居生活等消费终端领域,尽管AI大模型在某些工具性应用上已获得初步成效,但要实现更深层次的产业赋能,仍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并通过政企多方协同,找准AI技术与实际场景的最佳结合点。这些行业实践表明,AI技术要真正赋能实体经济,关键在于深度理解应用场景,实现技术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