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城乡

贵州地湖地灵两省边界联合战“疫”情

发布时间:2020-02-25 08:21: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蒋坤明 蒋杏 吴厚征)春寒料峭,在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永兴村与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团结村交界处,几顶临时搭建的民政救灾帐篷旁,红色党旗格外鲜艳夺目。

地湖乡与地灵乡毗邻,居住着近2万乡亲,多年来,两乡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但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时期,边区特殊的地理位置给疫情防控增添了难度。

地湖村吴林刚、吴宜辉在地灵乡辰溪卡点对接联防联控事宜

地湖乡主要领导与湖南会同地灵乡主要领导商讨联防联治

地湖乡是贵州省天柱县“飞”进湖南省的乡镇,四周均被湖南的会同县、靖州县包围着,地湖乡5个行政村与湖南会同县、靖州县的14个行政村交叉居住,从任何方向到地湖乡都要经过湖南境界,上屋下坎,左邻右舍,一排房子居住两省村民,没有地域边界。

这里有一个跨省成立的湘黔联合党总支部。在没有参照防控管理模式的情况下,这个2015年成立的联合党支部发挥了重要作用。

贵州天柱县政协主席彭子培与湖南会同县常务副县长向进一起商谈边界疫情防控

湖南地灵乡卡点

湘黔共治,筑牢边界防“疫”线。疫情百年不遇、来势汹汹,相邻的湖南省靖州坳上镇、大堡子镇出现确诊病例,形势严峻、十万火急,县、乡、村的防守力度不断提升,但由于地湖乡党员干部少、物资相对紧缺、群众刚开始的整体防控意识不强等,为防控工作增添了难度,边界管控值守难度“急速飙升”。如何保住地湖乡5个行政村及地灵乡各村的这片“净土”不受污染,成为湘黔联合党总支部面临的使命和责任。

湘黔边界的这两个乡镇,始终坚持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边界各村“两委”以湘黔边界《和谐公约》为依托,以湘黔联合党总支部为纽带,迅速启动联防联控。线上,湘黔朝阳联合党总支部工作交流微信群和村级书记群保持信息互通,交流解决防控工作经验做法,对于“可疑”人员紧密“跟踪”;线下,边界各个卡点互帮互助,在给地湖乡匹配的物资尚未到位时,湖南兄弟乡镇就“火线”支援各个卡点搭设帐篷。边界设“卡点”10余个,基本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进一步织密了边界“防护网”,铸牢了边界防“疫”线。

联合防控公告

天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龙剑在永兴卡点检查防控工作

两地携手,联合公告得民心。“边区人员流动大,人员身份相对复杂,非常不利于防控。”地湖乡党委书记龙世伟说,疫情防控初期,贵州永兴村、湖南团结村两地先后在同一条乡道上相隔不远各自设立了防控卡点,对来往车辆人员进行盘查,但由于沟通不畅、排查尺度不一,效果并不理想。

为有效控制疫情,杜绝病毒跨区传播,地湖村党总支部书记吴林刚提出,继续以村民自治为主,扎实开展“群防群控”,他与地湖村第一书记吴宜辉一道,牵头拟定了《湘黔边界村寨联合防控疫情公告》,公告规定:以村寨为单位进行封闭管理,各路段分设卡点,人员进出一律测体温,出具有效证件,外来人员和车辆一律严控;近14天有从疫情重点区返乡的人员,1小时内主动向寨、村、乡报告;红事停办、白事从简,停止一切聚焦活动,如舞龙、打牌、打麻将、几桌人就餐等;做到不串门,尽量不外出......七条规定,白纸黑字,盖上了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地湖村、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团结村、层溪村、桥冲村4个村民委员会的红章。七条规定从如何进行防控管理到开展村寨消毒,到注意自身防护,事无巨细,简明有力。

外出返岗车辆经过卡点

除了完成卡点的排查任务外,湘黔两地队员还走村入户,挨家挨户摸排、核查防控对象。地湖乡乡长杨光玖介绍,之前入户摸排时,地灵乡有村民不理解、不配合,自2月7日联合防控公告张贴后,大家的态度改变了,还有一些村民主动要求支援他们。

两地乡镇秉承“坐在一团地就是一家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不分彼此,团结一家,统一兼顾,推动“四联机制”落实落地,两地发挥党员战斗堡垒作用,严守防控关口,合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党员带头,临时支部在“疫”线。在地湖乡永兴、中河、岩古3个卡点,3个临时党支部成员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宣誓,党员干部带头签订了《地湖乡党员疫情防控工作责任书》,开展承诺践诺,并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庄重的承诺。乡党委书记龙世伟,乡长杨光玖担任疫情防控“双组长”,任“总指挥”,并轮流到三个检查点顶班职守,乡人大主席杨桂菊,乡政法委书记吴育高轮流领班负责岩古硬田组疫情卡点;乡党委挂职副书记吴增鑫,乡纪委书记姚森,乡组织委员、宣传委员蒋杏轮流领班值守永兴疫情检查卡点;乡人武部长、副乡长罗康洪负责中河卡点。

乡党政主要领导在永兴边界重温入党誓词,坚定抗疫决心

应群众要求,地湖乡还在江边至江口、上河至中河、佑家至江冲、佑家至梅花道路上设置了4个村民自治为主的防守卡点,通过村民自治实现群防群治、群防群控。

作为地湖乡最“特殊”的一个卡点——永兴卡点,地处“三角地带”,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的9个村要过境出入,值守人员无法把握出入标准,对湖南村民难以管控,值守难度大。若卡“死”关卡,包括地灵乡人民政府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往返通行,个别湖南群众要采购生活所需物资、看急病和就医等,又得开设“绿色”通道,且对司乘人员排查太过精细,难免让他人觉得“拿了鸡毛当令箭”,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若太松,一旦有了“口子”,撕破势必“感染”。

宣传标语

湘黔联合党总支部在这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于是,在边贸集镇、在湘黔边民“大杂居、小聚居”的各个村寨、在公共水源地、在湘黔边民原来活动的密集场所,总能看到“逆行者”,或在消洒,或在“喊话”,或在进行监测。在乡间小路上,一只只宣传队伍、先锋队,开着宣传车、举着小喇叭,拖着音响,循环播放湘黔边界防疫抗疫的宣传知识。

疏堵结合,守土尽责保平安。暖心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两地群众自发给卡点值守人员送白菜、豆腐、腊肉、香肠、鸡、鸭;两地干部为群众采购生活必需品,坚定“送货上门”;还有好心的捐赠者,驱车千里解决口罩短缺的燃眉之急……

岩古卡点夜查车辆

连日来,两地群众返岗上班、企业复工步伐加快,外出人员与日俱增。又给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如何“疏”、如何“堵”?如何保障企业复工复产、两地群众往来交流和疫情防控“两不误、两促进”?地湖乡出台了明确规定:“所有辖区内村民出(入)境必须遵照程序执行,办理相关手续。”;“湖南辖区出去复工复产人员,14天内不‘折返’的,经村级出具居家观察证明,不受地域限制,可由地湖乡政府盖章后,予以放行”;“对于有湖南兄弟村出具的关于看病就医等方面的证明,可约定时间、酌情放行,对于无证明、无证件、无有力佐证的‘三无人员’,一律劝返,不予出入(境)。”这些规定,已潜移默化成为两地居民的新“村规民约”。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情分”像一条条纽带,将湘黔边民的情感、责任、担当“系”在一起,只为一句“出入平安”。

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正是有了湘黔边界的情谊,有了两省边界各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有了全体党员的先锋示范,有边民的群策群力,才能迅速凝聚各方力量,推动打赢抗击疫情的整体战、阻击战。

省际边界的联动联防联控仍在继续。下一步,两地将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持续推进联动联防和信息共享,确保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和两地政策调整,形成动态的共建共治新局面。

责任编辑:上官慧慧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