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张晓沙 王志强)10月25日至27日,道孚县第二届藏民居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暨青藏高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成功召开。研讨会以“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指导,中共道孚县委、道孚县政府主办,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青藏专委会协办,中共道孚县委宣传部、道孚县文广旅游局、青海民族建筑研究会共同承办。
此次研讨会围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共有精神家园”“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社会发展”“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乡村人居生态”三大方向研讨交流,旨在以茶马古道沿线道孚传统村落为典型示范,立足青藏高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聚焦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分享最新学术研究成果,研讨保护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保护乡村文化遗产资源,建设青藏高原和美乡村。
研讨会上领导嘉宾、学者等与会人员合影
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丹珠昂奔;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张柏;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原国家民委办公厅主任、规划财务司司长李春林;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委员杨东生;政协第十三届青海省委员会教科卫体专委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兼)、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马扎·索南周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洪;中共道孚县委书记林东升;道孚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呷沙东周;甘孜州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光志;住建部村镇司村庄建设管理处副处长章先华;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历史名城保护处冯小航;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青藏专委会副主任、青海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李文珠;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青藏专委会副秘书长、青海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杨启恩;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龚恺教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罗德胤教授,西北大学权东计教授,重庆大学龙彬教授等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参加此次研讨会。
与会人员实地现场调研
在研讨会前一日,10月26日上午,参会人员对道孚县泰宁镇、特尔瓦村及道孚典型民居形态进行了现场调研,深入了解古镇古村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并在现场召开了《茶马古道沿线(道孚段)传统村落、名镇名村保护座谈会》,分析研判古镇古村保护的价值和方法,并对道孚县泰宁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村落申报中国传统村落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建设的建议。
10月27日,道孚县第二届藏民居保护与发展研讨会暨青藏高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研讨会正式开始。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共道孚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琴华、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杨东生共同主持。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会长、国家民委原办公厅主任、财务司司长李春林,国家文物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柏,住建部村镇司村庄建设管理处副处长章先华,甘孜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肖志洪,中共道孚县委书记林东升分别致辞。
授牌仪式
开幕式后,还举行了“茶马古道沿线民族建筑文化交融研学基地”“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青藏专委会驻道孚县博士工作站”授牌仪式。据悉,依据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和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人民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及青藏高原地域民族建筑专业委员会将协助地方政府推进当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工作,为地方政府在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美乡村建设以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建设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同时,设立研学基地和博士工作站,以此推动当地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为当地人才输入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博士工作站是重要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对于具有高等学历人才实践培养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当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丹珠昂奔教授作主旨报告
授牌仪式后,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丹珠昂奔教授,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龚恺教授,分别进行了题为《留住特色-青藏高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刍议》、《青藏高原地区的传统村落》的主旨报告。其中,丹珠昂奔教授从为什么说青藏高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个大题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题目?这是一个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中十分紧迫的问题、怎么保护传承是根本?三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系统的阐述。龚恺教授从西藏传统村落本体,村落和生业的关系、村落组成上的差别;西藏传统村落与宗,“宗”与村落紧密关系;传统村落与流域,流域、河谷、古道将更多的村落串联形成的文明,对未来集中连片的传统村落保护意义重大等重大问题展开研讨。
高校学者作学术发言
27日下午,会议学术发言部分正式开始,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学者进行发言。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罗德胤教授进行了题为《千碉之国与田园香巴拉》的学术报告,聚焦甘孜丹巴县中路片区和乡城县青德片区,介绍了两个片区的规划设计实践。西北大学权东计教授做了题为《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两点思考》的报告。报告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城乡文化遗产保护与城乡和谐发展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为切入点,从做好规划编制和规划实施工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思考。重庆大学龙彬教授作了题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建筑文化传承的理论思考和技术应对》的学术报告,强调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时代命题。提出首先从建筑文化保护传承的辩证观入手,着重强调文化根脉绝不能断、传承务必与时俱进的指导原则,继而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作为案例,结合自己团队的相关实践,重点讲解对于留白式护旧、旧瓶添新醋、新与旧协调三方面的理论思考及技术应对,以期对甘孜州道孚县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与建筑文化传承工作,提供一种理论与方法的参考、借鉴。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马贵副教授进行了题为《青海传统河湟民居建筑风格暨技术研究》学术发言,分析、凝练总结了传统河湟地区村庄布局及民居建筑特色,提出了传统民居建筑的保护技术方案、新建民居的传统风格。同时思考解决现代化新材料.新技术在传统建造中的应用,避免出现建筑传统及风格的断层现象。研究新民居建设与传统文化之间的传承路线,为地区民居更新寻找传统与现代结合之路。
道孚民居(刘剑/提供)
学术发言环节由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秘书长、专家委员会副主委、青藏专委会常务副主任马扎·索南周扎主持并总结。马扎·索南周扎回顾了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历史进程和政策沿革,并对茶马古道这一重要文化线路沿线历史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道孚传统村落、特色民居保护在这一背景下的重要性作了系统总结,并提出茶马古道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倡议。
27日晚,与会专家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茶马古道沿线传统村落-道孚县传统村落田野调查》进行了开题研讨。课题负责人马扎·索南周扎向与会专家进行了开题报告,系统介绍了田野调查报告编制的背景意义、调查的方法,以及报告的整体框架和内容。龚恺、罗德胤、权东计、李文珠、杨启恩、马贵、刘宏伟等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研讨。据悉,在2023年至2024年间,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青藏专委会组织青海民族建筑研究会、明轮藏建、西安交通大学文化遗产现代科技保护研究院、青海民族大学土交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对道孚县传统村落古镇古村进行了资源调查。
民居与秋色(刘剑/提供)
道孚民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奇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于世,如今因原材料稀有难以再造而弥足珍贵。2021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为道孚县授牌“中国藏民居艺术之都”,彰显道孚民居的美学、建筑与人文价值,是道孚县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会议的举办藏民居保护与发展论坛是道孚县持续擦亮藏民居艺术之都金字招牌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的重要抓手,是保护与传承道孚县域文化的现实需要。据悉,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与道孚县人民政府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致力于道孚县传统村落、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相关工作。本次会议是双方第一阶段合作的总结,更达成了下阶段共同推进相关工作的共识。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