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姓氏

周文化丛书典故81获麟绝笔

发布时间:2020-02-21 06:16:30 推广 来源:天下吴氏

中国报道讯(郑鼎文)“西狩获麟”的故事发生在周敬王庚申39年(春秋鲁哀公14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恰在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经71岁,从此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明了至今仍在广泛流传的“孔子获麟绝笔”的故事是真实的。孔子获麟绝笔,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重要原因。传说在公元前551年,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怀孕后祈祷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降生时,头顶长得有点象尼丘山,故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认为是个不祥之兆,立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其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由于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上他唯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于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了。孔子死后,获麟绝笔的故事广为流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的诗句。

《东周列国志》亦载:周敬王39年,鲁哀公狩于大野,叔孙氏家臣鉏(chú)商获一兽,鹿身、牛尾、马蹄,头上有一肉角,怪而杀之。孔子叹曰:“仁兽,麟也,孰为来哉”,使弟子埋之。

孔子长叹一声说:“麒麟,仁兽也,含仁怀义,音中钟吕(叫起来声音像音乐),行步中规,折旋中矩(走路旋转都合规矩),游必择上,翔必有处,不履生虫(脚不踏虫子),不折生草(身不折青草),不群不旅,不入陷阱,不入罗网,文章斌斌(身上有美丽的花纹)。其出必明王在位,以示祥瑞于世。故帝尧时麒麟游于郊外,万民知其为祥,不忍伤其生;周将兴,凤鸣于岐山,百姓以为瑞,争图其形,麒麟也曾现于野。自尧至今,麒麟两现于世,今次出现,无明王在位,非其时也,故折足而亡于奴隶之手,这叫我如何不因之而感伤呢?”孔子说着,用衣袖掩面哭泣,泪如雨下。

弟子们纷纷上前劝慰,过了半晌,孔子悲哀的心绪才渐渐平静下来,弟子忙搀扶夫子上马,沿原路返回阙里(què lǐ孔子故里)。

自西狩归来,孔子不再看书写字,常常一个人独自到僻静的地方去暗自流泪,并不时地自语着:“吾道穷矣!吾道穷矣!……”一次子贡问夫子:“伯鱼兄殁(mò死于非命)世,也未见夫子如此伤心过。麒麟丧生,与夫子之道何干?”

孔子眼泪汪汪地说:“我就好像麒麟啊!麒麟出世,因不遇明王而遭害;我生不逢时,不遇明王,因而我的思想主张难以得到实行,而终于到了穷困的地步!”

子贡说:“夫子之道,宏大至极,故世莫能行。纵然今日不见用于时,却可传至万古而不灭,一遇有道之明君,自能大行矣。如今各书著述已成,皆寄托夫子之道,故夫子之道犹如日月,必旷万古而常存,与天地同久远……”

孔子听罢,认为说得合情合理,稍觉宽慰。

三天之后,孔子将在曲阜的众弟子召集起来,向他们说道:“麒麟因出非其时而被害,吾道穷矣!好在所修的几种书早已完成,只有《春秋》一书,自平王东迁记起,直至今日,二百余年的大事可谓列举无遗。我以获麟为绝笔,从今而后的记述之责便落在你们的肩上了!……”

于是,孔子将他的所有著作交给弟子们,命他们分头传抄,然后各藏一部。这是孔子赠给弟子们最珍贵的礼物,也是孔子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

据有关史料记载,孔子在麒麟被斩杀后,曾经感慨万端地说:“麒麟,仁兽也。我已劝导过,主上还是杀了它。”他在沉默片刻后又说,“我明白了,巨木用之,则伐之;不用,则烧之。吾道穷矣。鉏商,这麒麟角是主上赐给孙叔子的,孙叔子转送给吾,是想告诉吾,吾功不在本世,而在后世吧。麒麟已死,麟角永存。吾的儒家,又何尝不是这样?”

东汉时王充在《论衡·指瑞篇》中也说过:天以麟命孔子,孔子不王之圣也。啊呀,原来孔子是不王之王,是超越于王的大圣贤啊。是的,孔子虽然离开我们2500多年了,可他的思想仍在指引着我们。这难道不是比王还厉害吗?不是比任何一个帝王都强得多吗?

古语云: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衰,谓之不朽也。孔子所立的德、功、言经久不衰,因而万古不朽。试问中国历史上,哪一个帝王将相能超越孔子呢?没有,从来没有!不少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三五年”,顶多能领风骚几十年吧,而孔子和他崇拜的周公姬旦等伟大的思想家,却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领袖!

【作者简介】郑鼎文,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副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大雅礼乐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宝鸡炎帝与周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岐山周文化研究会会长,县社科联副主席,县政协文史研究员,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范家营高中校长和县老年大学首任校长,著有《周文化丛书》“三王卷”“典故卷”、《周公演义》《品味周公庙》等9本书,在报刊发表文章500多篇。先后应邀参加了武汉、成都、兰州、上海、宝鸡、西安、天水等地的30多场学术研讨会。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