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刘怜玉)赣州市是江西省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自2020年6月江西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赣州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若干政策措施》后,赣州聚焦革命老区与大湾区合作样板区、内陆与大湾区双向开放先行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型创新区和大湾区生态康养旅游后花园的“三区一园”定位,坚持主动对接、全面融入,推动与大湾区基础设施互通、产业互补、市场融合、资源共享,打造“湾区+老区”跨省区域合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典范。近年来,赣州市各区县与大湾区城市交流合作按下了“快进键”。在此背景下,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经理人团队走进“独好”之城——江西会昌,以“湾区经验”赋能“苏区产业”,搭建桥梁,推动会昌主导产业与大湾区深度对接,加快形成与大湾区紧密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会昌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为赣粤闽“三省通衢”。有“独好”的红色基因,“两代伟人奠基,革命元勋荟萃”,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7位开国元帅曾在此生活战斗过,人民军队“八一”南昌起义后的首场胜利——会昌战役在此打响,毛泽东同志在这里写下激情澎湃的壮丽词篇《清平乐·会昌》,盛赞会昌“风景这边独好”。会昌还有“独好”的资源禀赋,是全国矿产资源最富集的县份之一,现已探明开发的矿藏有锡、盐、萤石等30多个品种。其中岩盐储量达19亿吨,居江西省第二;萤石矿263万吨,居赣南第一,是全国少有、江西省唯一同时拥有盐和氟资源的县份。
氟盐新材料产业是会昌的特色产业和支柱产业,2023年,氟盐新材料产业发展上升为省级、市级战略,列入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江西省“1269”、赣州市“7510”行动计划,列入江西省石化化工产业链5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会昌农业基础坚实,脐橙、桔柚、肉牛等优质农产品规模稳居江西省前列,会昌米粉享誉中外、远销欧美,会昌酱干、会昌酸枣糕等名优特产声名远播,是“中国米粉之乡”“中国桔柚之乡”。
赣南日报版面
才聚云端,“独好”科技人才飞地数字化平台正式发布
2023年,大湾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与会昌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积极利用各自优势和资源,在氟盐新材料、新一代数字经济、农副产品深加工等领域展开合作,共建科技人才飞地,探索“人才工作在外地,科研成果在会昌;项目孵化在异地、产业落地在会昌”的人才招引新路径。借助人才飞地区位优势,建立起“彼端设人才飞地、此端建人才驿站”的双入驻引才模式,推动会昌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创新链有机融合。
本次发布“独好”科技人才飞地数字化平台,旨在为会昌企业搭建对接大湾区人才交流、项目资源、成果展示于一体的线上平台,解决老区人才难题、技术难题,共享先进地区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也是首个促进红色苏区“融湾”、推动区域人才交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区域性平台。
科技融湾,技术经理人走进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
会昌县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产业链群完整,配套设施齐全,正朝着打造全国氟盐新材料产业基地的目标大步迈进。大湾区中心技术经理人一行人在会昌县科技创新中心的带领下,深入开展入园入企走访,与基地内多家氟盐化工企业开展技术交流、人才交流、成果对接、需求挖掘。
在石磊集团、中氟化学、茂源药业等企业,团队一行详细了解企业技术和人才需求,通过“创新需求发掘16问”等方式,帮助企业分析主营业务在行业地位,引导企业梳理在新产品研发、人才引育、技术合作等方面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开展产业技术需求对接,理清创新发展思路,“绘制”出企业所需人才画像,积极推动“人才带项目、项目聚人才”等科技合作,助力会昌氟盐化工首位产业转型升级。
未来,大湾区中心技术经理人团队,将依托“独好”科技人才飞地数字化平台,加快革命老区“融湾”速度,帮助会昌企业对接大湾区各大高校、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提升主导产业附加值与市场竞争力。推动会昌与粤港澳大湾区人才链、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创新链有机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