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华)年,永远是诗人们、作家们,写不完的话题。
我也如此。我写关于年,关于春节的文章也有几十篇了,每一篇都在不经意间,细细地述说着各家各户神态各异、千篇一律、异彩纷呈的不同的年,不同的味道,不同的亲情,不同的等候。
我是真的不知道该写什么了,不断的重复那些年,那些年的味道。我感觉我的词汇早已经枯竭了,那些动词、形容词、名词、数词、量词的排列越来越有些机械,我害怕那些还有心阅读我的文字的人骂我,说我从民俗到家规、从餐桌到游乐的年味,总是在反复咀嚼那些陈年的味道。我担心我已经老了,找不出年的新意,找不到一件年的新衣,就像作古的爷爷婆婆当年,只剩下关于年的期盼,只剩下一顿年夜饭的期盼,只剩下关于年的那些往事和回忆了。
想到我的年,只有这些简简单单的往事和回忆,我感觉有点颤栗:我才五十多岁,难道我的文思,就此枯竭了?我的年,从此不再活色生香了?我的年,难道从此归于平淡?
不敢相信,不敢想象。
年啊,我的年。能激发我最多想象、最多礼遇、最大激情的年。
在三爸家过年,餐桌上,堂弟李红说起“储备肉”,激发了我的思考,于是就有了《餐桌上的年味》,在大年三十的“搜狐号”发表,我心里想,这个年,我总算还是没有白过,不是过的“素年”。作为一个写作者,在春节这样的重大节日中,没有文字,只能算是过“素年”。过“素年”很寡淡,无味,就像年夜饭没有珍珠丸子、没有烧白、没有腊肉蒜薹。
所以,几十年的习惯,不管是餐桌还是文案,我都习惯要有点美食美餐,不过“素年”。
可是,2020的这个年,我多么想安安静静的过一个“素年”,用一只口罩,挡住我所有的欲望和渴盼。不让眼泪流下来,不要流下来,我们在经历一场战斗,战斗还没有停下来……
腊月27,我是从一个家庭聚会中知道武汉封城的消息的。他们幸灾乐祸地骂着九头鸟,湖北佬,好吃狗。可是,我比较冷静一些,我说,骂人没有用。更不能骂湖北佬。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湖北是荆楚之地,通衢之地,湖北悠久的历史人文,湖北人的睿智豪情,好多地方没法比。鹤乡有难,大家当同仇敌忾,一起面对,为武汉加油,抗击新冠。
大家笑我,口号连篇,典型的文人做派、官员做派。
我笑他们:你们呀,夏虫,不知道什么是冬天!河北、武汉,离重庆那么近,不远。春节人流量大,不注意,同样的遭遇,我们躲不过明天。
他们也笑我:杞人忧天!
我再三强调:最好是戴上口罩,彼此防范。从今天开始,不再聚餐,表弟家和同学家原定的宴席,我也打电话给他们,建议最好不办,“整”点儿事情出来,麻烦。
于是,当天,我们的家人都装备上了口罩,不为啥,就为了防患未然。
儿说,妈,今年的压岁钱,未必就是一沓口罩个嚒?
我说,孩子,等平安过后,你才知道,你妈的“预感”,逆天。
年三十值班,同学告诉我,他父亲的八十寿宴取消,避免相互感染。我和我们主任都为他的这个举动点赞:老人家高寿,择期我们几个老同学,为老人家举盏,祝福他福寿绵延。
腊月28,在药店就已经买不到口罩了。我原定去川剧院观看的《玉簪记》《柳荫记》都已经取消了,区文化馆组织的文艺演出也取消了。大年三十,微信群里有人发言:“今年春节,啥子节目都没得,只有睡‘素瞌睡’了。”
就有人说,不是还有春晚吗,咋个就是“素瞌睡”了呀?回答:“估计大家最关心的是武汉,不是春晚。莺歌燕舞,不忍心看。武汉危急,让人情牵。”
我不知道他的文化程度如何,但是这简短的文字,何其凝炼。我的鼻子一算:华夏儿女是一家,血肉相连。
大年三十那一天,我值班,收到全区各镇街传来的防控信息和图片,年三十,所有的农贸市场、畜禽屠宰点都已经关闭,我们的疫控人员,全方位、无死角在组织消毒灭源,他们背着沉重的喷雾器,挥动操作杆,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细致地喷洒消毒剂,酸了手臂,酸了腰杆,大冷的冬天,也挥汗如雨,只有一双朦胧的眼睛,在口罩上面转,护目镜后面,一道坚定的眼光,述说着忠心赤胆。
年三十晚,重庆、四川的将士们驰援武汉,何真宗的诗歌“一声到”回响在重庆的文友圈。是啊,祖国和人民一声呼唤,所有的将士都要迎战,所有的将士都会应战。不管是子弟兵,还是公务员,不管是白衣天使,还是社区村居的志愿者、基层干部或者党员,人民不能没有主心骨,打仗不能没有指战员。做好后方战略物资准备,也是为了打赢这一战!不给前方添乱,也是共同迎接这一战!冲锋陷阵走在前,逆向而行创向鬼门关,拿是虎口夺食,病毒阵里抢救我们的老百姓,他们正命悬一线。
我是党员,我是志愿者,我是机关干部,我请求给我更多的机会,让我去第一线。
领导说:你非专业人士,疫情防控,我们的专家、技术骨干走在前面,科学防控是关键。社区说:抗冠,隔离防范是关键。你身体弱,不出行,不聚会,不聚餐,就是最大的参与,就是没有添乱。组织说:疫情防控,听从指挥,党员干部要带头,坚持科学方法、科学防范。要充分发挥你们的优势和特长,为防控做贡献。
哦,我还是作家,于是,我写了七首抗冠儿歌,发给了《银河系》《山城文学》《重庆诗歌地图》《中国报道》等网站和平台,在第一时间,把防控的基础知识普及,把参与的激情点燃,为白衣天使和将士们,点赞!
我愿是一只口罩,武汉,我不会骂你们一句,我们一起,攻坚克难,共克时艰。什么都不要说,一起面对,一起抗冠!
那位女护士,我记住了你脸上的疹子,但是我相信,一定会恢复你如花的容颜,因为你心中有一颗美丽的芯片。记得钟南山,已经八十四,飞赴武汉,泪眼哽咽,坚信鹤乡英雄的人民,一定能抗住这场劫难。记住专家团,记住那些掐着指头数的日子,一天,一天,隔离十四天,分离毒株、培养、研制、试验、投产,需要时间,需要时间……再此之前,隔离防护是关键,科学救治是关键。
雷神山、火神山,到处都有13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他们,平散疫魔,战地斗天!疫散去,换我朗朗青天!
2020年的年,我愿是一只口罩,把郁闷、沉痛、悲哀,包裹在心里面;把坚强、坚韧、坚持的眼睛露在外面,与你们一起,不说话,不高歌,默默地做,静静地抗击新冠!
躲在口罩后面,我想,我们的年,还是那些平平淡淡最珍贵,岁月静好最值得留念。
而今,所有的“年”,都在口罩这面荧屏上面,我们自觉、自律,自励、自勉。我们团结、自信,合作、共赢。新冠,一定烟消云散;我们,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作者简介】李华,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巴南区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出版个人文集《在路上》,诗集《约》《故乡》,在一百多种报刊平台上发表作品800多篇。作品被多种文集收录。供职于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调研员。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