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他们为抗疫而歌寄深情

发布时间:2020-02-08 02:42:1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谭竹《因为有你》及何真宗《一声到》歌曲欣赏

中国报道讯(通讯员李华)家国危难之际,文学家、文艺家从来不会缺席。

历史上,杜甫以“沉郁顿挫”的笔触,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记录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其“三吏”“三别”对后世的影响更是深远。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关注民间疾苦,笔底起波澜,用作品诟病世上疮痍,因此,杜甫被誉为诗中圣哲。

我还记得《黄河大合唱》,记得《兄妹开荒》,记得《白毛女》,记得《王贵与李香香》,这些优秀的经典文艺作品,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在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团结人民、打击敌人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记得汶川大地震,傅天琳的诗歌《我的孩子》和《墓碑》,生动描写了孩子对生的渴望与战士的视死如归,在人性的悲悯中唱响对人民的眷顾。曾经感动了多少人,鼓舞了多少人,温暖了多少人心。

家国危难,文艺不能缺席,文艺家不能缺席。

2020年的春季,也是在一场全民悲歌的劫难中渡过的。而谭竹和何真宗的两首抗冠歌曲,《因为有你》《一声“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之际,让我不由得点赞。两个作家,虽然他们的经历不同,但是,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来的使命、担当、责任,让我充满了敬意。

谭竹是我比较熟悉的一个重庆作家。我读过她的《少女日记》,但是印象最深的是她的长篇小说《云顶寨》和《盐骚》,特别是《盐骚》。讲述了一个小镇上不同阶层的人们相互交织的命运,塑造了一系列主动鲜活的小人物的传奇故事。巫溪古镇上的小人物,盐灶老板延光、张天禄,民女薄青莲,船工常福生及其妻女,大盐商沈玉林,盐灶老板赵源清及其女儿赵云珠,青楼女子银红等。神秘的巴文化,美丽的大三峡,盐工、船工的工作、生活场面,以及他们的爱恨情仇,在与自然灾害和命运的抗争中,体现出来的这些小人物身上,那些勤劳、勇敢、坚忍的美好品质。谭竹在平平淡淡的文字记述中,包含着对他们的深情赞美和无限同情。让人时时感受到作者文字背后的怜悯和同情,温暖和关怀。

我对何真宗的最初印象,就是一个打工的,但是他的作品风格深深地吸引着我,大抵因为我是农民出生,与农民很接近,所以,我总是非常关注何真宗的创作,以及他为打工仔所做的那些事情。他曾独立创办大型民刊《打工作家》,《打工文化》报并任总策划兼总编辑,我还给刊物投过稿子。记得曾经在《巴南文艺》的一次评刊会上,我给作协的作家们分享我的心得体会,提议大家多读一读像何真宗那样的作家的作品,体会一下什么叫做接地气。他对底层百姓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体验非常熟悉,他的作品也在直面这种真实中,触摸社会的良知。

《因为有你》是写给白衣天使的歌,也可以说是写给抗疫战士的歌,更是写给所有罹难中的人们的歌。“活在这珍贵的人世间,因为有你,白衣飘飘为我们挡风遮雨。向着黑暗逆风飞行,毫不迟疑,世上无边无际是生命,珍惜自己。”“活在这美好的人世间,因为有你。看你强忍眼泪,为我们忍受别离。为当初许下誓言,在所不惜,世上值得尊重是生命,保重自己。”“活在这温暖的人世间,因为有你。你不是一个人,让我们同舟共济。对每一个无助生命,不离不弃,世界上铺天盖地的悲悯,在你心里。”

歌曲从白衣战士、人民卫士,到人民自己,从遮风挡雨到尊重生命,到同舟共济。一层一层地,展开一幅画卷,每个人,在灾难面前该做什么,该敬畏什么,心底里该装点什么,一目了然。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情。

作曲家向菊瑛的《小背篓》《山里人唱山里歌》等歌曲,带着典型的民俗风情,脍炙人口,深受群众喜爱。她是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专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作品曾获中宣部三届“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群星奖”一等奖等。在《因为有你》这首歌曲中,优美的旋律小调,深情款款地,从中弱到中强,娓娓道来般的述说,在忧郁中伴随着庄严。结束的时候转为强“因为有你,我们无惧,向死而生,让我们把你铭记。”那种悲歌庄严,骨子里透出的力量喷薄而出。

无声的音乐画面,三军上阵的激荡场面,就在这种压抑的小调音乐中,感受到了一种深情和力量。

相反,何真宗的《一声“到”》表现手法却截然不同。铿锵有力的声声“到”,给人一种复苏的力量,包含着对人民卫士的赞美之情。语句铿锵是这首歌从歌词到曲调都十分鲜明的特点。

歌词对照强烈,兴的手法运用自如。“战场的烽火把荣誉照耀,无硝烟的战场责任更高。”“生命的尊严让使命崇高,有情怀的担当人间美好。”

排比句式结构铿锵:“冲锋陷阵我一声到!抗洪抢险我一声到!扶贫济困我一声到!危难时刻我一声到!”“扫黑除恶我一声到!防疫抗病我一声到!生死一线我一声到!灾难现场我一声到!”铺天盖地般的画面渲染出人民子弟兵时时刻刻准备着,只听召唤的整装待发的英雄气概。

“无伦英雄战士、白衣天使,一声召唤都回答:到!到!到!”“无论保家卫国救死扶伤,一声召唤都回答:到!到!到!”把人民卫士为人民,时刻准备着的那种呼之欲出的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饱含着赞美之情,赞赏之情,赞誉之情。

结句“一声到,向承诺签到,一声到,是祖国的需要;”“一声到,向目标奔跑,一声到,是人民的需要!”把初心和使命结合在一起,把爱国与爱人民结合在一起,抒写出一幅大爱无疆的完美画卷。

歌曲结构严谨。第一段写责任担当,使命担当。从战场的壮阔,到“到”的场景,体现出大的结构线性,大角度、大视野、大气魄。第二段回归当前,就是抗疫。回归生命的尊严,救死扶伤、灾难现场,“到”的地方更加的具体,防疫抗病,灾难现场,具体到真实的画面,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从家国天下转换到人民情怀。

作曲马庆,名不见经传,但是这“一声到”,写出了曲作者对人民的真情,对战士的真情,为抗疫而歌的深情。所以,这首歌,这《一声到》,也同《黄河大合唱》等优秀文艺作品一样,在鼓舞群众,动员群众、团结民众、坚定信心,防疫抗病中,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这就是文艺的力量。让听众对防病抗疫的人们充满敬意,充满信任,感觉歌曲充满了力量。

《因为有你》,武汉,别怕,天下中华是一家;因为《一声到》,武汉雄起,我们一起等花开,又见柳枝发,春天已经不远了。

【作者简介】李华,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巴南区作协副主席,文艺评论家协会党支部书记。出版个人文集《在路上》,诗集《约》《故乡》,在一百多种报刊平台上发表作品800多篇。作品被多种文集收录。供职于重庆市巴南区农业农村委,调研员。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