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文艺中国

春节记事

发布时间:2020-02-04 04:19:1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报告文学

春节记事

文/刘凡君

请战书

武汉封城,国人的心悬了起来!

大年三十,天阴沉沉的,直到中午,云雾还没有完全散开。大街上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人不多。道路两旁节庆装饰也没有往日那般花哨。下午五点不到,各商店关门闭户,街上更加冷清。家家户户年三十的饭菜上桌,共同的话题是关于一个名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14亿国人把目光凝聚在武汉!

对于疫情,我们并不陌生,2003年发生的非典还记忆尤新。但谁也没想到,这次的疫情来势汹汹。

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仿佛是悄然无声地展开。其实,病毒一直都存在,只是人们忽略了它。一旦有了适宜它的土壤、阳光、雨露,它就会从人类的怀抱里挣脱出来,吞噬人类,毁灭人类……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最令人感动的一条消息,是巴南区人民医院感染科名叫唐元枚的护士写的“请战书”。文字不长,录于此。

尊敬的领导:你们好!

我是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感染科护士唐元枚。现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狂。一场与战斗已经打响,现在我能感受到的自己的使命价值,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时刻牢记“南丁格尔誓言”。我愿积极参加战斗,愿意以一名护士人员为标准,冲在第一线,严格要求自己,服从一切安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计报酬!

感染科:唐元枚 2020年1月23日

这份“请战书”是用签字笔写的,字迹工整,行文通顺,表达准确,感情朴实,字里行间彰显出“一位北白衣天使”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决心。之后,我又见到人民医院361位医生护士签名的“请战书”。签名处,一个个鲜红的手印,像一团团火焰在我眼前骄傲地燃烧,像一面面旗子在我心中自豪地飘扬……

从平凡的语言中,我读到了一份庄严,一种别样的坚强!从透明的语境中,我看到了一颗心与祖国的命运在一起跳动,不错,她是一株小草,但她身后是一片绿色的大地;她是一棵小树,但她终将成为一片森林;她以及同她一起上前线的战友们,就是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忠诚!从14亿中国人高唱国歌的歌声里,我感觉到了一股催人奋进的力量!

请战书,分明是一份承诺,一份期待,一份与病毒决斗的铮铮誓言誓言!

戴口罩

今天我终于戴上了口罩。

戴口罩前,我的思想斗争很激烈,究竟是戴还是不戴?记忆中,这一辈子没戴过口罩。以为只有病人才戴口罩。仔细回忆过往经历,在我的视线范围内,我以为,即使是病人戴口罩的也很少很少。

去年秋天,我在龙洲湾碰见一对熟悉的年轻夫妇一同去参加朋友的婚礼,见俩口子都带一只卡通口罩,我以为他俩有病,关心地问,啷个了?你俩口子都有病吗?两人听了窃笑。旁边有人说,别个戴的是情侣口罩,这叫时髦!

戴口罩也叫时髦?我有些搞不懂。

今年元旦节后,我在人民医院门口,遇见原单位一位朋友,俩口子相互搀扶各戴一只口罩,我就问:你俩口子也赶时髦?朋友看我一眼。道:闯你妈的鬼,赶时髦?老子命都差点遭除脱了!

看来,戴口罩也是一门学问。有些该问,有些不该问,有些该学该问。

今天,我为自己戴口罩准备了很多理由。我踌躇地走出门,低着头,左右看了看,上路了。

街上行人多,都戴着口罩,碰见熟人,用明亮的眼睛打个招呼,微笑在口罩里。大家意会了。我抬起头,行人各走各,没有人注意我的一举一动,我所有的担心是多余的。

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戴口罩,这真是个奇迹,我想,这究竟是全民文明程度的进步,还是珍惜生命的意识增强了?

我想起一句话,连立正都不会的军队,终究是要打败仗的!

为了国家的命运,为珍惜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胞们,请戴上口罩吧!这一仗,我们赢定了!

朋友圈

早上起来,见窗外亮堂,料想今日有阳光。吃完早饭吃,去到楼上屋顶花园,喂小鸟,洗鸟笼,看见玉兰花已经开苞,我就感觉到春天快来了!

国难当头,作家、诗人们在家也坐不住,纷纷拿起笔记录这个特殊时期的点点滴滴。

巴南本土诗人刘纯健首先嗮出一首诗《送瘟神》

楚水江城不胜哀,华佗再世竟豪魁。瘟神冠疫知阴害,汤火尸虫送祭台,

一看这标题,我就很熟悉。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以《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经过》为题,报道了当地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毛泽东看到这一消息,激动不已。他凭窗遥望南天,以诗言志,欣然命笔,一气呵成豪迈诗篇《送瘟神》。

而纯健先生在他的诗里,以艺术手法坚定打赢这场战斗的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而诗人徐胜毅却从大街上的空旷落笔,写出了自己对“空旷”的解读,题目是《关门大吉》:

阴云窗外若瘟神,空旷长街不见人。八面东风清武汉,何时华夏现阳春?

该诗如出一辙,徐先生在诗中也把病毒称为“瘟神”,一句“何时华夏现阳春?”用发问的方式,既表达了对疾病的厌恶,又说出了心中的期待。发出呐喊之声,期盼之声!

人们盼望春天到来!

散文作家纤纤入梦写道:小区的梅花次第开了,但是没人欣赏,即便今天是一个有阳光的天气。路遇的人们都自觉地戴着口罩。这个春节,没有年味,愿阴霾早日散去,好让我们安安心心脱下口罩去赏花……

女诗人紫罗兰、音乐人兼诗人湛蓝二人,一大早就开始乐此不彼地转发关于病毒的消息,累了,想歇歇。这时,回到大自然的紫罗兰说出了自己对春天的感知,她写道,花开的声音,不是无聊,不是恐惧,不是空虚,是国人向上的力量。嗮出的画面是满坡的花丛,像一个个诱人的陷阱。

果真,紫罗兰的“陷阱”引起了湛蓝的好奇:问,在哪里?

紫罗兰道:在野外!荒坡!

看到如此美丽的春天,湛蓝经不住诱惑,也想扑进春天的怀抱!

著名诗人李元胜在朋友圈发文:今天阳光好,才发现这棵李树呀,花开过了,已经开始发芽了。配文的三张图片中,李树繁花盛开,证明春天已经悄然无声地来了

一切都是好兆头。

排查

采访申宏很顺利。

昨天约好,今早上电话采访,听他讲他的故事。

申宏是巴南区司法局圣灯山司法所所长,接受圣灯山镇党委政府安排的排查任务后,身为驻村组长的他,便开始思考怎样实施。

“圣灯山村和社区辖区面积约2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2000多户,6000多人。”申宏说出这一串数字,我听了头都大了,问,“全去?”

“当然!”申宏率领驻村人员,与村、社区工作人员人员一到,对自己所驻的圣灯山村和圣灯山社区,走村串户,调查摸底。

这一查,真有收获。

“从1月25日到2月27日,全部拉网式排查了一遍:从湖北回乡人员5人,其中从武汉回乡人员1人,从宜昌回乡人员4人,从其他省市回乡57人。”申宏说起这一串数字时,我感觉他脸上有喜色。

“还有!”申宏继续说道,“从2月1日到3日12时进行第二次排查,以社、居民小组为单位,准确掌握本社、居民小组实际人员和数量,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每天更新一次数据。”

“流动人口如何掌握?”我问。

“凡在本辖区进出的人员,逐一核对,登记造册,新进入该社、居民小组的人员,必须要知道从什么地方来,离开的人员,必须要清楚到什么地方去。”申宏说到这些工作时,语速有些快,如数家珍,成就感自豪感洋溢在心里。

从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排查出来的人员,申宏所在的工作组,按规定对他们进行居家隔离,为了让被隔离人安心,申宏每天与他见面或通电话号码聊天,了解思想动态和家庭生活情况,配合有关部门对他们检查身体,帮助他们购买物品。让隔离人感到“隔离不隔情。”

昨天,申宏遇到一件头疼的事,一村民死亡,计划就地土葬,请宾客200-300人,申宏明知这项工作做起来难度大,但还得上门做工作。最后,丧家理解了,决定丧事简办,一是缩短治丧时间,将治丧时间从3天减为2天,二是缩小亲戚参加范围,村外的亲戚朋友都不参与,将参加丧葬人数控制最少程度。

听了申宏的故事,我感慨万分,这是一个“决斗病毒战场上”的缩影,但一个基层干部踏实工作的形象站立在我眼前。我想,春天为什么美丽?那是因为有繁花盛开的风景,秋天的脸色为什么凝重?那是因为收获来之不易;中国为什么伟大?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普通百姓的拥护和支持,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才铸就了共和国铜墙铁壁!

排查,是北京发出的一道动员令,是万众一心构筑“决斗病毒”的防疫大堤,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的时代证明!

责任编辑:吴蜀丰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