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通讯员 顾越越)上午在红石榴读书角读书看报,中午到养老服务中心吃热气腾腾的午餐,下午在日间照料室按摩理疗......这是72岁的李大爷一天的美好时光。“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晚晴”。今年来,南京沿江街道冯墙社区围绕“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倾心创建“机构一社区一家庭”一贯到底、一应俱全的养老服务模式,通过升级阵地建设、丰富服务供给、加快数据赋能,打造集“护、餐、医、康”为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年群体“老有善依,老有颐养,老有康居”。
幸福升级,倾情配送“一条龙服务”
老有颐养,有“质”又有“量”。近年来,社区对居家养老中心一楼约300㎡活动区域进行提档升级,设置“文娱服务区、康养服务区、日间照料区、综合服务区”四大便民区域。配备呼叫中心、时间银行、智能检测、无线体检、智能面部诊疗仪等设备,增设“理疗、理发、助医”等17项志愿服务。自今年1月份对外开放以来,中心秉持“专业、温暖、多彩”的服务理念,配备2名专职人员、20名互助志愿者,为辖区1600余名60周岁以上老人提供持续、周全、普惠、高品质的服务累计1000余次。通俗易懂的智能手机教学、绘声绘色的春季健康知识讲座、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便捷高效的理疗理发......一桩桩、一件件民生实事、倾情服务无不呵护着银龄的幸福晚年。
暖心就餐,用心呵护“一碗汤温度”
一日三餐,四季烟火。中午11点30,在冯墙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老人们正在排队进行取餐。清炒土豆丝、蚝油生菜、青椒肉片......餐品荤素搭配、色泽鲜艳,多以口味清淡、软烂易食为主,让老人“爽”在口中、“美”在眼中。“天气渐渐热了,这里有人专门负责营养搭配,吃得特别健康”,78岁的王老爷子用完餐后一脸的享受和满足。他将前往对面休闲广场散散步,下午还约了几个朋友在实践站二楼下下棋、看看书。谈到晚年生活,王老爷子算得上多姿多彩。据悉,为了让重残等老年群体也享受到“舌尖上的幸福晚年”,中心互助志愿者一对一配送32份营养、热乎的“爱心午餐”到居民家门口,生动实践着让幸福只有“一碗汤”的距离。
科技赋能,全力打通“一厘米距离”
为进一步打通居家养老“肠梗阻”,社区聚焦老年群体“急难愁盼”,以“老人舒心、子女安心、赢得民心”为宗旨,以43户“行动不便、高龄独居、家庭困难”老人为试点,在“互联网+”的助阵下,搭建起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与老年人居家的三级服务平台。社区统一安排专人入户安装一键式智能呼叫设备,依托专业机构智慧探访关爱系统,提供线上电话探访、语音广播、用药提醒等亲情化智能关爱服务,形成了“定期关爱、常态监测、主动呼叫”的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安全感满满的“24小时全天候守护”。“平常工作日,我们都在市区上班,实在不方便每天来回看望父母,现在安装了智能设备,真的让我们放心很多......”说起社区的这一暖心举措,李阿姨的女儿甚是认可。
一餐饭,吃出健康、吃得科学;一堂“手机教学课”,在家门口就有志愿者“开小灶”......南京沿江街道冯墙社区因地制宜,以老年群体需求为导向,倾心倾力打造“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生动诠释了“一碗汤”的友好距离,也让“踏遍青山人未老”触手可及。
责任编辑:吴蜀丰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